APP下载

论科学的手型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2017-08-04闫安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基本功音色

闫安安

摘要:通过对古筝演奏中科学手型的阐述,进一步强调科学的手型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的手型;小关节运动;基本功;音色;肢体语言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先秦最早的五弦竹身筝到现在的21弦S型筝,经历了数辈人的传承与发展。古筝的乐谱从最初的传承到现在的创新,对于指法和技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古筝演奏中正确的演奏方法也就越发重要。老艺术家演奏古筝时曾用自己的指甲和指甲外侧绑义甲,演奏的筝曲如山东流派的《高山流水》、《四段锦》,河南流派的《山坡羊》、《叹颜回》等,左手的按、滑、颤与右手的托劈技法相结合,传承了九大流派的地方音乐特点。20世纪60年代王昌元老师创作的《战台风》、90年代王中山老师创作的《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等对古筝技法的要求也有创新和提高。义甲也普遍习惯捆绑在指度的位置。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科学的手型及其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一、为更好的演奏九大流派的传统筝曲和现代创编的新型作品,我主张用更科学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方法来习筝

演奏古筝分提弹法和夹弹法。

(一)提弹法:小臂、手腕、手背在同一水平线上双拳握紧后自然放松呈半握拳状态,用到的手指要提前伸出准备但不触及琴弦(琶音等特殊技法除外),其他手指继续保持半握拳状态,弹奏该音时用小关节,同时下一个指法提前准备。 这里要注意几个重点,

1.弹琴的力量是通过肩膀、大臂、手肘关节、小臂、手腕、手背及手的大中小关节运送到指尖。这里所有用到器官肌肉都应呈放松状态,这样才能把力量顺畅地输送到指尖、集中到指尖。如果任何一个器官紧张,例如过高或过低,力量就会僵持在该部位,会导致力量减弱甚至无法下达到指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手肘抬得过高、塌腕或者腕部过度倾斜,这样都会影响力量的传输,而且会牵制手指的灵活性。

2.提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用小关节弹奏。赵曼琴先生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演奏中要求速度快、音色饱满、颗粒性强,只有通过小关节弹奏才可以达到这样的演奏效果。手指中,小关节距离琴弦的位置最短,且运动距离最近,因此才能达到最快的演奏速度。而在快速演奏时如果手出现跳或者翻的情况则均不是正确的。

3.大指弹奏时大关节打开,手指应基本与琴弦平行,指甲与琴弦垂直,向掌心内侧拨弦即可。难点在于很多学生在练习时大关节凹陷,整个大指僵且手指向外翘,这样就无法再运用小关节弹奏;还有一种大指小关节弹奏完后容易握紧手心,这样弹奏抹托指法时食指、大指容易打架,所以在练习时要掌握好正确的角度和方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演奏时,不可挤在一起,不可互相倚靠借力,应顺着该手指的生长方向,弹奏的瞬间小关节发力。

(二)夹弹法:夹弹法常常运用于传统流派的筝曲演奏和现代筝曲特殊音色和力度的处理中。夹弹法与提弹法演奏出的声音有不同之处,夹弹的声音更加厚重硬气,提弹的声音比较清丽明亮、活泼。夹弹法弹奏时,小臂、手腕、手背在同一水平线上双拳握紧后自然放松呈半握拳状态,大指演奏时大关节打开,指甲与琴弦垂直,运用大关节的力量弹奏,需要注意的是小关节直立不弯曲,靠的是大关节的力量,大关节托劈区别于小关节的托劈的地方也是运动的关节不一样,表达的音色也不同。食指和中指的演奏则是中关节、小关节立起,运用大关节的力量进行弹奏。

二、运用科学的手型演奏乐曲有哪些重要意义呢?

(一)科学的手型是弹奏古筝的根本和基础,可以练出扎实的基本功。科学规范的手型是演奏好一门乐器的根源,不论是古筝,还是钢琴、琵琶等器乐,只有运用正确的手型才能学的更深、走的更远,任何一种新的技法都是在基础手型上形成的,无论如何变化创新,万变不离其宗。一些错误的手型不仅会影响演奏速度,而且每遇到一种新的技法都会是一道障碍,或者在后期学习时,无法演奏甚至无法继续学习。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右手手腕向身体内侧倾斜、弹奏时手指蜷在一起、塌腕、耸肩等,弹奏乐曲下来自己也觉得非常累且越来越弹不动、快不起来。

(二)科学的手型才能演奏出好的美音。一首乐曲,在音区和节奏准确的情况下,音色会直接影响乐曲的美感,弹奏出美音也至关重要。这里单就手型的问题来说,科学的手型在演奏中会使音色更加饱满清丽、颗粒性强、晶莹剔透。如果手型僵硬,弹奏出的声音也会干瘪没有弹性。想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就需要在科学规范的手型基础上进行触弦和角度的变换。比如《东海渔歌》中的小快板需要活泼跳跃的音色,在科学的手型基础上小撮觸弦加快就可以演奏出来,而《雪山春晓》慢板需要优美连绵的音色,弹奏时要放缓关节的触弦速度,以及变换弹琴位置。

(三)科学的手型在演奏上会更加美观。如前面提到的塌腕、耸肩等,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在演奏中的美感。演奏乐曲时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有时会用上腰腹的力量,科学的手型会帮助演奏中肢体的运用,力量会更好的下行沉于指尖,从而帮助演奏者发出更好的音色达到自己的内心听觉,为听者也带来美的感受。

在练习中,很多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通过何种练习曲,练习时都应注意放慢速度,加大力度。始终要想着科学的手型以及各个要点,把眼睛和耳朵放在手指上,思考着练琴才是最快的练习和进步方法。科学的手型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的生理规律的,是习筝和演奏的根本。科学的手型与扎实的基本功、美音和肢体语言四者相辅相成,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之相结合,运用自己的内心听觉,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性地处理作品,使听者达到与音乐的共鸣。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基本功音色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平面向量的基本功,你掌握了吗?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