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白晓军的水墨写生作品技法

2017-08-04肖智元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水墨画

肖智元

摘要:白晓军喜欢用水墨作画,因为历史悠久而至今仍在激起无数人审美兴趣和热忱的水墨形式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是构成中国画体系元素之一,是中国“文人画”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水墨画在中国画系统中以其独特表现手法和技巧而别具特色。

关键词:水墨画;技法分析;笔墨表现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是构成中国画体系元素之一,是中国“文人画”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水墨画在中国画系统中以其独特表现手法和技巧而别具特色。所谓“水墨画”即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在画面上形成浓墨、淡漠、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并依照一定程式和技巧在宣纸上作画产生的光涩、枯润、曲直、方圆、厚薄种种效果。这些效果引出的阳刚、老辣、苍秀、生熟、巧拙种种感受。画家内在世界、外在操作与这些效果、感受的诸多关联的韵味即“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山水写生是借景抒情,体现作者的情操与艺术修养,激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水墨山水写生是对自然的歌颂与赞美。水墨山水写生是山水画进行笔墨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培养整体观察笔墨、认识笔墨规律、把握笔墨节奏、整体概括笔墨的有效训练途径之一。要想较好地掌握水墨山水写生,重要的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白晓军教授的水墨写生作品运用技法可分为六大类:一是以用笔为主的水墨山水,二是以用墨为主的水墨山水,三是笔墨结合的水墨山水,四是破墨山水,五是积墨山水,六是浓墨山水。

一、以用笔为主的水墨山水

白晓军喜欢用水墨作画,因为历史悠久而至今仍在激起无数人审美兴趣和热忱的水墨形式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白晓军笔下的以用笔为主的水墨山水《春江水暖》(图1)。画的是初春漓江畔的农家印象美景。这幅作品充分表现了以用笔为主的水墨山水绘画技巧,可表现为以下的四个方面。其一、勾线与顿挫,用笔,用线,勾为细长线。顿挫为短粗线。勾线的主要是表现轮廓和结构,多用中锋笔。远处的树木、房屋,皆用线勾,用线的粗细,轻重和深浅,要有变化,由近及远,愈见轻淡。其二、蹭擦,蹭法是用点线的变化和组合,表现山石树木的质地和结构的,多用短笔和侧锋。擦是蹭笔的辅助。蹭法的种类很多,此图采用短笔蹭擦,要依山石的结构加蹭,用笔轻起重落,要有节奏。蹭笔之间要留些空白,不要蹭死,不足之处,用擦笔。蹭擦一般是蹭擦山石的下部和凹处,以表现起伏和光感。其三、点,点法。点法也是山水画的重要笔法。可点树叶,树和石头上的苔点。房屋旁的灌木杂草之类。此幅主要是用破笔焦墨点近处石坡上的灌木和远处房屋旁的杂草。其四、染,染淡墨。染山石的暗处以增强体积感。染山根,要空出烟云,以增强空间感。远山用淡墨涂染,带点赭色,用笔要厚,江水勾染结合。染不可用重墨,并染多遍,才有厚重感。在中国文化中,人的精神不过是宇宙精神的一个有机部分,因而人的内在世界是可以同宇宙自然沟通的,人的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宇宙精神的观照。因此大美的获得是靠心灵的静观来实现的,静观的审美方式决定了中国艺术的思维致思是导入人的内心而不是感官世界。

二、以用墨为主的水墨山水

白晓军笔下的以用墨为主的水墨山水《静泊》(图2)。画的是初夏独秀峰边上小船停泊漓江边的美景。这幅作品充分表现了以用墨为主的水墨山水绘画技巧,可表现为以下的四个方面。其一、用墨的团块表现山石的体积。用墨要有变化。所谓“墨分五彩”,指的是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焦墨尚气质,重墨尚气韵,淡漠尚神韵。此幅近景石头,用小笔重墨按结构分几笔画出,趁墨迹未干,用笔洒水点,令其产生斑斓的变化。河道用淡墨大笔渲染,与石块形成对比。其二、中景山峰,用较深的湿墨大笔触画出,再用水冲出凹凸变化。山峰下画的两只小船,周围烟雾缭绕的白云,以增强静泊的气息。待山石的墨团干后,在上面用白粉点出的小点儿,更觉生动迷人。其三、远景用淡墨画出成组的山峰,要错落有致。时隐时现,生动迷人。其四、近中远景,都是些大大小小的墨块,如同黑白版画的处理手法。为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近景的船边用淡墨画出烟雾缭绕的白云。中景和近景之间,以石块相连,皆用淡墨、配合白粉点染。

中国艺术把审美活动视为一种心灵的体验,这就决定了画家主体在全部的审美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画家人格修养的过程和美的观照过程,是主体与宇宙自然双相交流的过程,是主体仰观俯察,用整个身心去体验。感应,以虚静之心容受万物之精神,再将自我人格投射到宇宙万物的相容相受的双向运动过程,只要将自我人格完全纳入宇宙精神世界中,便会在与宇宙精神自然而然的交流中,获取美之真谛,要做到这一点,人格的升华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人格修养没有完成,就无法实现美的观照,强弄笔墨是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水墨。

三、积墨山水

白晓军笔下的积墨山水《秋声》(图3)画的是秋天阳朔兴坪镇的农家美景写生。这幅作品充分表现了以用积墨为主的水墨山水绘画技巧,可表现为以下的两个方面。其一、传统的积墨法,指的是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淡染的一种画法。宋代郭熙云:“用泼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元代黄公望说:“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之客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畔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现代黄宾虹认为:“积墨法以米元章为最备。”潘天寿谓:“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楚,清楚中求杂乱。”总之,积墨与破墨相对比,破墨一遍清,水墨鲜活,积墨多遍数,层次深厚。此幅先用不同深浅的笔墨,连勾带蹭完成初稿。其二、待墨迹干后,着重蹭染层层加深。遍数愈多层次愈厚重。若用苏墨积染山峦,烘染烟云,就更有厚重感。

参考文献:

[1]刘子瑞,任莹编.当代中国画名家[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

[2]王鹏,黄远林著.中国画二十家—白晓军[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3.

[3]余连祥著.艺术的审美世界[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8.

[4]丰华瞻,吕晓编.美术[M].中国文艺出版社,2010.9.

[5]贾亮等著.当代中国画高端收藏[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

[6]许华新著.书画研究[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3

[7]陈亮著.名人与艺术—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M].中國文艺出版社,2007.3

[8]郑志著.静观—白晓军水墨艺术[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3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墨画
当代中国水墨画创作的多元化研究
幼儿水墨画教学初探
针对学生自主学创作水墨画需要、兴趣及心理特点培养水墨画社团学生自在创作水墨画能力
神奇的水墨画
小学阶段创意水墨画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小学美术水墨画的创意教学研究
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水墨画的边界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