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与“长城”:《佛耳山歌》的生态主义叙事

2017-08-04郑悦郭艳红王杰彦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梅里

郑悦?郭艳红?王杰彦

摘要:作家梅里长篇巨著《佛耳山歌》围绕基层政权的腐败问题、以双线结构展开情节,既展现了官场风云,又表现了乡村生活,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态主义小说,作家描绘出青龙河、长城的美丽壮观,刻画出“长城村”的风土人情,政治/爱情、官场腐败/淳朴民风、商业开发/长城景观等构成了一组悖论,互相指涉又相互延渗。

关键词:《佛耳山歌》;梅里;乡土小说;生态小说;长城小说

作家梅里继《河戒》之后,又一部长篇巨著《佛耳山歌》在2015年面世。小说围绕基层政权的腐败问题、以双线结构展开情节,既展现了官场风云,又表现了乡村野趣,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强;小说语言极富地域性,运用提炼过的方言土语展现乡风乡俗,更加原汁原味,显得亲切真实,令人感动,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刘建东评论道:“这是一部对当下农村社会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探讨现实的价值取向,重构新形势下乡村文明的力作。”[1] 同时,这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生态主义小说,作家对家乡河北秦皇岛的山水、家乡的自然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事有极为深刻的了解和感受。描绘出青龙河、长城的美丽壮观;揭示佛耳峪人的生存困境;刻画出“长城村”的风土人情,及青年人纯真的爱情故事。政治/爱情、官场腐败/淳朴民风、商业开发/长城景观等构成了一组悖论,互相指涉,又相互延渗。

一、长城村·佛耳峪:地域性和风俗画的成功描写

乡土小说《佛耳山歌》的鲜明旗帜在于它的地域性和风俗画的成功描写。作为“长城村”的佛耳峪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佛耳山、青龙河、古长城、还有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这里有山海关、嘉峪关也逊色的“长城第一断”奇观,有千重石浪、亮马山、药王山、黄峰岭、白玉庵,据此可画出一幅佛耳峪山村图:天上的苍鹰,地面的青山,古老的村落,雄伟的长城,奔腾的青龙河,一幅壮观的青山绿水画面。

佛耳峪风光秀美,青龙河穿崇山峻岭从西北淌来,顺着山势向东流去,撞到佛耳山后,又转身向西奔去,把这里沃土包围起来,形成一个半岛。春天桃花遍野,山上松柏参天,苍鹭翔舞,白鹤唱鸣。明朝洪武年间,官兵在此地从东向西筑起长城,又建了瓮城、围城,有蒋、宋、陆、沈四名军官和百余士兵守城。一名道士云游到此,登高远望,见此地如同释迦牟尼耳轮状,故得名佛耳峪村。传说一名女子白玉香,丈夫修城亡故,她便留下来为士兵洗衣做饭,后出家为尼,死后成佛,乡民极崇敬,在山脚下修佛庵塑佛像,香火十分旺盛。佛耳峪乡是修长城将士的后代,长城、白玉佛就成了佛耳峪世代的保护神,千百年佛耳峪祖训“家和万事兴”,乃人杰地灵之地。

二、两大板块、双线结构、悬念设置的结构艺术

(一)两大板块

《佛耳山歌》共68章,加上引子和尾声共70章。以30章为界,在1~29章,佛耳峪发展现状、村中各种矛盾、人际关系全面展开。1~28章展现村庄全景画面。29章蒋学仁澄清与贾德正关系,到30章换届工作开始,交代韩香柳失踪始末。摆在面前的是“谁干谁丢人,谁干谁现眼,这么多矛盾,这么多派别,活神仙也管不好” [2]205的烂摊子。

小说在30章以后,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正邪较量。37章宋清宇当选村主任,从38章开始,贾德正、钱龙处处破坏,正邪较量的大幕拉开。38章宋清宇工作受阻,钱龙和贾德正阴谋搞分裂,民政所长赵爱明克扣佛耳峪的救助物资,在人情世故的官场,缺乏历练的宋清宇人不熟、路不熟,处处碰壁。钱龙和贾德正在村内多次生事,破坏团结,制造混乱,抢发救济物资架空宋清宇,教唆偷盗韩香柳,拱火韩氏家族复仇,激化村民对抗,逼宋清宇下课。这些村中事务,如处理不妥,处处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正义与邪恶的交锋。”[2]310

(二)双重线索

作品贯穿情节的主线是大学生宋清宇临危受命村主任、排除万难开展村务工作,复线是宋清宇、韩香柳、秦勤的情感纠葛。作品一开篇就抛出双线索的两大悬念:一是宋清宇能否上任村主任,如何当上,怎样当好;二是韩香柳的孩子父亲是谁,她与宋清宇二人能否破镜重圆。

在前30章,作品还设置一些局部悬念:如关于宋清宇能否同意参选,设置了蒋学仁与贾德正血缘关系的悬念,以及宋清宇与韩香柳之间的误会能否解开的悬念;二人的分手原因一直不交代,直到30章才交代韩香柳失踪过程。

(三)主次矛盾分明

村委改选前佛耳峪的主要矛盾是,郭有田等上访户和贾德正的对立;宋清宇当选后,主要矛盾转变为宋清宇推进工作、解决郭有田等人土地问题与贾德正破坏团结、争夺村主任逼宋清宇下课的冲突。

小说以宋清宇、蒋学仁与贾德正、钱龙的冲突为基本矛盾,表现正义与邪恶的冲突;以宋清宇、蒋学仁、郭有田之间的冲突为次要矛盾,由“选举”、“上访”推进剧情,刻画人物。在同一阵营也写出一些小的冲突,如在宋清宇参选问题上,宋清宇的朋友们有两种对立观点:李松山、韩香柳支持宋清宇留在佛耳峪,竞选村主任;秦勤希望和宋清宇一起考出佛耳峪,反对参选。最终李松山提出“假竞选,真落选”的主意,终于让两派达成一致。

三、佛耳峪·魔耳峪:“上访”、“选举”引发的基层政权正邪较量

故事在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的“选举年”展开,双红豆垂钓场的主人宋清宇,是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退位的老支书蒋学仁大义灭亲要让品行端正、敢闯敢干的宋清宇取代自己的亲外甥贾德正。佛耳峪这些年的村务由村长贾德正主持,村风败坏,宋清宇一心干实业,不想蹚浑水,一再拒绝,村中各种力量,有举荐的、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阻挠的,人生万象在此粉墨登场。

(一)佛耳峪之乱

近些年佛耳峪的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因无地少地,衣食无着生活困难。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三十年不变,各级政府都解决不了郭有田們无地户的问题,郭有田组成赵光腚上访团,成了上访专业户。乡村贫富分化严重,有钱的承包工程项目更有钱,无钱的求借无门更穷困,偷盗事件常有发生;黑恶势力相互勾结横行乡里,民不安生,民愤极大,村干部贾德正以痞治乱,越治越乱,民心涣散,鸡犬不宁,村民怨声载道,佛耳峪伤风败俗,老百姓盼望安定和谐的生活,对现实极度不满。endprint

(二)三类基层政权领导者的成功塑造

小说尖锐指出,基层之乱就是乱在了干部队伍的素质上。作品重点塑造了三种类型的村干部形象,但并没有类型化。

蒋学仁,这位从1985年后连任的党支部书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有力的政治手腕。他任佛耳峪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为民众办了很多好事,因未能解决郭有田等人的土地问题被推倒了,村主任贾德正以痞治村,村里越来越乱。蒋学仁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贾德正虽是他的亲外甥,他却看中了大学毕业后回乡养鱼的宋清宇,他自己多次劝说动员宋清宇参选村主任。蒋学仁这位老共产党员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佛耳峪人的大爱,忠心和高度负责,做了许多细致耐心的工作。为支持宋清宇工作,蒋学仁接受镇党委任命,再次担任佛耳峪党支部书记,为宋清宇撑腰做后盾。

枭雄贾德正,用三句来描述:“佛耳峪的年轻人大都喜欢贾德正,原意跟着他混江湖,闯天下。”“贾德正也会办事,也真办事”。“他很讲究,哪个家里有困难,他都真帮,真给银子。”[2]564但这热心肠的村主任奉行鱼肉哲学,他深谙官场规则,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官商勾结,黑白两道,勾结青龙河大鱼坊的钱龙、长毛虎等地痞流氓以痞治村,以暴抗暴。对这个人物作家没有写成扁形人物,贾德正亦正亦邪,作者甚至也部分的肯定贾德正奉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宋清宇,既有人品、知识、学历、又有才华、品质、人气,充满阳刚血性气概、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畏强权,不畏强势、不怯斗场的精神,这正是小说中所描写的白玉香的性格,正是作家所要弘扬的长城精神。宋清宇从“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独善其身,到担心被误会“为富不仁”失掉民心而假意参选,到受到各方鼓励,临危受命揽巨澜。整个转变的过程,心理描写极其细腻,详尽。在宋清宇身后支持者有“智多星”李松山、“呱鸡子”陆峥嵘、“铁棍子”秦勉、有明艳的韩香柳、文静聪慧的秦勤、明理能干的宋清扬、韩香谷,这些青年是佛耳峪的一股清流,是新一代回乡创业大学生的代表。

(三)佛与魔:首战告捷、一波三折、大刀阔斧

作品紧紧围绕农村基层政权为题展开,重点表现三农问题、腐败问题、信仰问题、黑恶势力问题,还交织着百姓思想意识落后,乡村家族势力等文化习俗问题。小说以宋清宇与贾德正为矛盾中心,展开正邪二大阵营的斗智斗勇。

宋清宇当选之时,正值佛耳峪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访升级,人心混乱,班子瘫痪,贾德正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所有问题集中在一点:换届、换人,解决郭有田他们的土地问题。宋清宇解决贫困户生活问题,邀请郭有田、马起根到漂流场、垂钓场上班,郭有田息诉罢访,宋清宇第一次感到自己挣钱的荣耀是夜里的星光,事业上的成就的荣光是初生的太阳,“它能把整个世界和世界上每个人的心都照亮。”[2]332

首战告捷。宋清宇动员外出人员、村委代表让出“爱心土地”,他带头献出自家土地分给无地农家,他的无私行为感动了很多人,也纷纷献出爱心地,他规划建立了水产养殖、中药种植,果树培育等合作社,吸收村民参加,初步解决无地农民的土地、生活等问题。

一波三折。钱龙、贾德正是官商勾结的集中表现,为了开发西山上的铁矿牟利,二人合作破坏“爱心土地”计划,争夺村官资格。

大刀阔斧。宋清宇解决稳定问题的十点建议的提出,彻底解决佛耳峪人的土地问题已成定局。他修建致富路,规划新农居,关心困难群众,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彻底终止上访,出现和谐、团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佛耳峪又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了。土地流转、建合作社、发展经济,村民自主选择入社或入企。他努力招商引资,经过努力引来了富商周小洲、薛倾城夫妇,在佛耳峪整修长城,建立生态观光园,实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劳动力成为新型农业工人,老年人也老有所养,还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事业。小说尾声修复长城和建立佛耳峪生态庄园的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彻底宣告佛耳峪人民击退了魔。

四、对官场乱象的批判立场

作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背景,以批判立场对官场腐败、教育腐败、社会腐败进行批判。作品写了几个细节:

(一)官场歌谣

当地关于生存及当村官的歌谣,“想求安,先办官”,“干好干不好,先把流氓找”,“能干不能干,先请吃顿饭”,表现出官场腐败渗透基层,黑恶势力盛行乡里。

(二)宋清宇要欠款

作品以宋清宇要欠款展開了镇级官场的描写(横向),柳莺镇派出所、镇总校、税务所、工商所、卫生院、镇政府;以郭有田上访展开了从镇到省级的建制(纵向),柳莺镇党委书记于永泉、镇长荀乃入、漆梁县县委书记马识途、嬴州市市委书记王三川、市长朱元发。

(三)贾德正请客

贾德正(谐音假德政)过年请客,且看参加的各级官员,于永泉、荀镇长、牛副书记、马副镇长、熊站长、猴主任,驴、狗、牛、马、熊、猴,一副万牲园的群魔乱舞,丝毫不亚于青龙河大鱼坊里的乌烟瘴气,作者的批判性更加锋芒。

(四)直指土地问题

小说直指“三十年不变的土地政策”制定时不顾实际。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3]

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政策的看法——政府滥作为,不尊重市场,号召农民集体种植山楂、核桃,结果是发了县官,赔了农民。“中国的农民太委屈了,太老实了,太苦了,太任人宰割了。”[2]401

没有农民的彻底觉悟,中国就不可能成为强盛的国家。官吏的腐败预示着政党的倒台;教育的腐败则预示着民族的灭亡。作品充满文化批判精神、人文关怀、理想主义,作家守卫着严肃的批判立场和道德立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所遵循的最高法律就是维护人性、维护公众道德、维护一切真善美的心灵生活。”[4]endprint

五、三重意象

作品有三重意象:长城意象、白玉佛意象、花蜘蛛意象,在情节发展关键处作出暗示,也升华了本部生态小说的主题。

长城村落、古长城的破坏、修复长城启动仪式,既是写实,也带有象征性,长城象征了民族精神,长城村都是修长城兵士的后代,只要民族精神不灭,只要长城精神还有继承者,时代乱象必将终结。这里长城意象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生生不息。

白玉佛是长城精神的具体化身,宋清宇总结白玉佛精神实质是爱国爱家、仁义忠贞、勤劳果敢,这是他现代意识的浓缩,“信仰只是人生的指南。不劳动者不得食,这才是真理。”白玉佛意象在这里的作用是拯救人们的信仰危机。“作者写白玉佛,其实是为了从文化视角透视。从文化视角看,会发现那些人物的行为和心理都有一定边界。尺度或大或小,但都是有的。”[5]

屋顶上的花蜘蛛在宋清宇内心斗争时出现多次,他的人生是要走出去还是留下来,花蜘蛛意象是人生状态的隐喻。这三重意象由大到小,連接起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

作家梅里小说创作正处在一个哲学层次上的突破期,即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定势需求突破的自觉意识的形成期,从《河戒》历时性描写青龙河、一个村庄、三代人的历史变迁,到《佛耳山歌》共时性描写长城古村落,一个村庄围绕“选举”和“上访”展开的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我们看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作家的主体意识在哲学层次上得以升华,用一种新的历史眼光去把握客体,小说焦点放在表现一种思想冲突的主题意蕴上,带着批判的精神去挖掘乡村在发展经济中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基层政权问题、土地问题、腐败问题、涉黑问题,也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集体无意识”对于民族文化整体进化戕害,进而倡导“孤竹文化”、“长城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建东.《佛耳山歌》:地气与文韵 [N].中华读书报,2015-05-27.

[2]梅里. 佛耳山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

[4]丁帆.文学的玄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610.

[5]胡学文.动感的画卷——评长篇小说《佛耳山歌》 [N]. 中国艺术报, 2015-06-15.

[6]杜国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语境与机制研究 [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48.

[7]梅雪芹.论环境史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及其意义 [J].世界历史,2006(06):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梅里
Chapter 7 The last letter第七章 最后一封信
Chapter 6 Outside the hospital第六章 在医院的外面
Chapter 3 A letter to The Times第三章 给《泰晤士报》的一封信
In the kitchen with the chef 走进名厨厨房
读《梅里山鹰》有感
狐猴夜游事件
美国 彩绘
思想
论梅里文学与梅里地域文化之关系
士兵将梅里诺的棺木抬出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