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杂剧叹词话语功能研究

2017-08-04曹玉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元杂剧

曹玉

摘要:元杂剧叹词的话语功能主要有四个:一是具有话语标记的话轮延续功能;二是话轮转接功能,这类叹词都位于答话者话轮的开头;三是开启话轮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开启全新的话轮(前无话轮),第二是听话人开启话轮(前有话轮);四是预示说话人的态度,这类叹词主要是表态类叹词。

关键词:元杂剧;话语功能;话轮转接

叹词是一种典型的语用成分,具有实义句在传情、表态、达意方面所不及的优势。元杂剧作为一种兼文学语言与口语交际语言特征的综合性文学样式,拥有丰富的叹词语料,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叹词的多种话语功能。

本文以《元曲选》部分杂剧作品的叹词为例,对叹词的话语功能进行了探讨:

一、话轮延续。如:

(1)(张于云:)是打水浇畦的井。(正末云:)哦!原来是打水浇畦的井。(《河南府张鼎勘头巾》二折)

转换1:(张于云:)是打水浇畦的井。(正末云:)哦!

转换2:(张于云:)是打水浇畦的井。(正末云:)哦!原来是打水浇畦的井。

(2)(正末唱:)则我是张员外。(小末云:)哦,张员外。你在那里居住?(《相国寺公孙合汗衫》三折)

转换1:(正末唱:)则我是张员外。(小末云:)哦。你在那里居住?

转换2: (正末唱:)则我是张员外。(小末云:)张员外,你在那里居住?

(3)(柳隆卿云:)我便起功局。(胡子传云:)我便立帐子。(扬州奴云:)哦!你起功局,你立帐子;卖了房子,我可在那里住?(《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一折)

转换1:(柳隆卿云:)我便起功局。(胡子传云:)我便立帐子。(扬州奴云:)哦!卖了房子,我可在那里住?

转换2:(柳隆卿云:)我便起功局。(胡子传云:)我便立帐子。(扬州奴云:)你起功局,你立帐子;卖了房子,我可在那里住?

(4)(見科,云:)公公,小叔叔去的远了也。(孛老云:)哦,去的远了也。(《冻苏秦衣锦还乡》二折)

转换1:(见科,云:)公公,小叔叔去的远了也。(孛老云:)哦。

转换2:(见科,云:)公公,小叔叔去的远了也。(孛老云:)去的远了也。

(5)(令史云:)在萧林城外瘸刘家菜园里井口傍边石板底下压着来。(正末云)哦!在萧林城外十里田地瘸刘家菜园里井口傍边石板底下压着采。这官司打勾多少时了?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二折)

转换1:(令史云:)在萧林城外瘸刘家菜园里井口傍边石板底下压着来。(正末云)哦!这官司打勾多少时了?

转换2:(正末看科,云:)这头巾放在那里?(令史云:)在萧林城外瘸刘家菜园里井口傍边石板底下压着来。(正末云)在萧林城外十里田地瘸刘家菜园里井口傍边石板底下压着采。这官司打勾多少时了?

以上五个例句中的叹词都位于说话人说话的开头,叹词“哦”表达的是有一种醒悟、明白,“哦”后面紧跟的内容都是叹词之前内容的再现,叹词和其后紧接的一部分内容,删去其一,语义上仍然是完整的,如各例下面的2个转换句。人是边思考边说话的,语气上的缓和可以留给说话人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帮助说话者思考是结束话题(例1、4),还是继续追问下去(例2、3、5)。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位于说话开头的具有缓和语气作用的叹词,可以看作是一类话语标记,因为其主要功能是语用的,而不是语义的。其后面紧接内容往往是对叹词之前内容的一种关联,所以它具有话轮延续的语用功能。

在叹词的运用中,还有一种缓和语气的方法,就是说话人说话内容较长时,恰当的使用叹词,进行语气的缓和,以使自己的说话内容持续到结束。如:

(6)(净开目科,云:)恰才杀了我,如何又活了?呀!原来我是城南柳树精,可知头上生出柳枝来。

(《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

(7)(做见李德义、觑科,云:)我那里见这厮来!哦!你是那李二员外。(《神奴儿大闹开封府》四折)

(8)(丑云:)等我想。哦!我想起来了也,我老子姓李,不知我姓甚么那?(《河南府张鼎勘头巾》三折)

以上各例中的叹词都位于说话人说话的中间,叹词反应的都是说话者从疑惑到明白的思考过程,起到了一种缓和语气的作用。同时,上例中的叹词还有仍然具有话轮延续的语用功能。如果把以上三例中的叹词去掉,语义上仍然完整,所以上例中的叹词功能主要还是语用的,而非语义的,具有话语标记的话轮延续功能。

综合来看,当叹词位于说话人开头或中间,用于缓和语气时,其基本功能是语用的而非语义的,具有话语标记的话轮延续功能。

二、话轮转接。如:

(1)(卜儿云:)儿也,可有这等事么?(正旦云:)难道我哄你?只依着我的话去做,包你小大哥明早回来也。(卜儿云:)呀,我倒忘了,你适才到我家来做甚么? (正旦云:)婆婆,我不为别的,要和婆婆讨个江西针儿绣花。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楔子)

(2)(磨博士云:)……爹,我那里是快活。你省的古墓里摇铃,则是和哄我那死尸哩。(正末云:)嗨!我可怎生知道。不问你别事,你这眼上两根棒儿,为甚么支着?(磨博士云:)爹,你道我为甚么眼上支着这两根棒儿?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一折)

(3) (偻罗进酒科,云:)哥哥满饮一杯。(正未唱)……酒少呵,您哥哥再买。(云:)嗨!我几乎忘了。我当初犯罪之时,若不是郑孔目哥哥救我性命,岂有今日?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四折)

以上各例中的叹词,都位于答话者话轮的开头,这是话题转接的关键位置,答话者在这一位置使用叹词,可以确立起自己的话语控制权,所以叹词具有话轮转接的作用。三个例句中,答话者并没有按照发话人的话题进行持续,而是进行了话轮的转换。

三、开启话轮。如:endprint

(1)(下。)(正末云:)呀!天色晚了也。行钱,跟我宅前院后烧香去来。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一折)

(2)(正旦扶福僧上。)(福僧云:)哎喲!害杀我也,怎么不见父亲来?(《崔府君断冤家债主》三折)

(3)(下。)(正末云:)嗨!这厮可走了也。(燕大云:)好!走了倒是场干

净。你这贱人,我且问你,怎生与奸夫在这里吃酒?(《同乐院燕青博鱼》二折)

(4)(做一拳打费无忌倒科,云)你看我家老头儿这等不中用,那拳头刚擦的一擦,便一个脚稍天哩。(下。)(费无忌云:)嗨,这弟子孩儿跌了我这一交,他去了么?(卒子云)去了也。(《说鱄诸伍员吹箫》一折)

叹词用在发话人说话内容的开头,这是开启话轮的关键位置。叹词用于引出话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开启一个新的话轮,叹词前往往有人物退场标志“下”或上场标志“上”(这是戏曲特有的标记形式),如例(1)(2)。二是叹词前刚刚结束一个话轮,第一个话轮的听话者是第二个话轮的开启者。如例(3)(4)。

四、预示说话人的态度。如:

(1)(须贾云:)丞相,这都是旧话,不提他也罢了。(正末唱:)【得胜令】呀,你道是旧话再休题,我可不干吃你一场亏? (须贾大夫谇范叔,四折)

(2)(正旦云:)只怕等着崔莺莺那。(陈世英云:)哎,我等那崔莺莺怎的?我只等着桂花仙子哩。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二折)

(3)(正末云:)婆婆,不问多少,借些与他去。(卜儿云:)引孙,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个人,要一个保人,要一个见人,要一个立文书人。有这三个人,便借与你钱,无这三个人,便不借与你钱。(正末云:)哎,自家孩儿,可要甚么文书?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二折)

(4)(贺知章云)兄弟,你恰才说平生不折腰于人,可早两遭儿也。(正末唱)哎,你个贺学士休讥诮,我如今为新人当拜倒。(《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四折)

在叹词的内容分类中,有一类是表态叹词。以上例句中叹词,都预示着答话人的态度,表达的是答话人的反驳、不满、厌嫌等。答话人的态度虽然可以通过叹词后面的句子进行表达,叹词去掉后,语义仍然完整,但是叹词在这里有提醒和加强语气的作用,通过加强语气,提醒发话人,让发话人注意到自己的态度。

元杂剧叹词的话语功能主要有四个:一是具有话语标记的话轮延续功能;二是话轮转接功能,这类叹词都位于答话者话轮的开头;三是开启话轮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开启全新的话轮(前无话轮),第二是听话人开启话轮(前有话轮);四是预示说话人的态度,这类叹词主要是表态类叹词。

参考文献:

[1]马清华.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语言科学,2011(9).

[2]刘丹青.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世界汉语教学,2011(4).

[3]李治平.“瞧(看)你说的”话语标记分析[J].汉语学习,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元杂剧
元杂剧中的妓女形象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论《赵氏孤儿》的民族悲剧体现
元杂剧中母亲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学术观念与文献释读
元杂剧恶妇形象下时代精神的折射
论《灰阑记》戏剧冲突之表现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从狷介名士到风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