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横吹曲”看《乐府诗集》中的少数民族作品

2017-08-03王琨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

王琨

(山东大学(威海) 艺术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南北朝由于没有统一,战乱肆虐,人们生活的困苦,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使得能传下来的乐曲非常的稀缺,宋朝的郭茂倩呕心沥血帮我们整合了当时大量的歌谣,才有了现今的《乐府诗集》,这里面涵盖的《杂曲歌辞》便是来自于南北时期少数几部中的一个。乐府民歌可以表达很多人们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情感,里面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也符合了当时北方民族豪放的特点,他们追逐自我,直率豪迈,在这些短短的民歌中都能感受的淋漓尽致,也反映了当时少数名族中的一部分诗歌表达①。本文主要是通过“横吹曲”来对《乐府诗集》中所提到的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一些作品来进行分析,这里面包括《梁鼓角横吹曲辞》以及《杂歌谣辞》等珍贵的歌谣,它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也让我们在学习乐府诗集的同时更好的了解当时民族的一个生活状态。

关键词:横吹曲;少数民族歌谣;《乐府诗集》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133-01

一、少数民族作品概述

《杂歌谣辞》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少数民族作品中的一个,风吹草地见牛羊等词都一直是现在传唱的经典,敕勒原本是少数名族的一种称呼,这首歌词传唱至今也备受很多读者的赞美。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也是一种少数民族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横吹曲的起源主要还会在早前的北方的区域,它的声音非常的雄壮,特别适合在马上进行演奏,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鼓舞人心的乐曲。横吹曲的演奏乐器主要是有胡角和鼓角这两种乐器组成,特别是在军中中,这种乐器的演奏频率非常的高,可以说横吹曲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非常广,流传度颇高②。

二、横吹曲的发展

关于横吹曲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主要的两个阶段。首先,这种曲子只要是在汉魏两晋时期,那个时候张骞开通了西域后传播了《乐府诗集》,这部著作在西京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第二阶段可以追溯到五胡十六国。由于有鲜卑语的参与,很多的乐曲比如《企喻》,总计大概有六十六曲被后来统称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梁鼓角横吹曲》③。仔细研究过《乐府诗集》后我们不难发现里面的横吹曲总共有七十八首,但是有六十六首是来自北朝的和一些不知来历的作品,而且,这些也主要是少数民族的作品。

三、关于少数民族的考证

从一些作品的作者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的作曲者是来自少数名族,比如《企喻》中有提到“男人可怜虫,出门怀死忧”这样的一句,意思主要也是说明了作者是个将军或者战士,为守护家园而壮志出征。在有些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透露出很多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性④。北方的少数名民族主要还是以游牧业为主要生活手段,在《企喻歌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表现放马的一些痕迹,少数民族人民的豪爽在乐曲中都有很好的表现。

前文也提到,我们的梁鼓家横吹曲表现出来的特色是十分慷慨刚健的,这种民族特色与我们北方生活的民族有很大的一致性。北方生活条件相对南方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不易的,他们的生存环境是比较残酷的,可能正是这种困苦的环境才孕育了当地豪迈的性格特征。《陇头歌辞》中有提到“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都表达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困苦,他们的心境是比较苍凉的。而判断他们来自北方少数名族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是在乐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当地的地名,这也直接验证了他们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可能性⑤。《陇头歌辞》便是涉及到了我们当时的甘肃里陇山,而《折杨柳歌辞》中也会出现类似河南孟津河的地名词。当时人们依水而生,一般会围绕黄河来居住。北方少数民族就是大多聚集在那里。另外,在一些乐曲中也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比如企喻、地驱等,这些还是有可能来自鲜卑语中的一些表述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横吹曲中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少数名族,比如说鲜卑族。氏族等。它几乎涵盖了十六国和少数民族的很多歌辞,也是我们随着时间的延续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文学作品,而且保存相对完整。这些曲子涵蓋的题材非常的广泛,通过质朴的语言,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少数民族的生存现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历史的证明。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题材,它拥有深刻的思想⑦。诗中向我们所阐述的内容都为我们提供了很珍贵的参考价值,里面会涉及到很多当地的人文景观以及他们的战争情势,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现状。无论是从历史看,还是对未来的预测上,他们让我们对目前少数民族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注释:

①张佩华.从“横吹曲”看《乐府诗集》中的少数民族作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13(03):97-99.

②华建铭,汤璟.梁鼓角横吹曲多为北方民歌原因探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5):42-46.

③侍建强.南北朝横吹曲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

④阎福玲.如何幽咽水,并欲断人肠?——乐府横吹曲《陇头水》源流及创作范式考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02):72-78.

⑤王淑梅,于盛庭.《乐府诗集》“鼓吹”“横吹”曲辞的乐类特征及其乐府学意义[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10-17+156.

⑥江弱水.风流经史:读梁鼓角横吹曲《地驱乐歌》[J].读书,2010,07:127-134.

⑦孙玮烛.南朝鼓吹、横吹曲文化考论[D].南京:南京大学,2013: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