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底是管不了,还是家长根本不去管

2017-08-03许志杰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共场合坏人家长

许志杰

可能很多人不愿意看我不厌其烦地把我们自己的孩子拿出来,与某某国的孩子去比照,而且往往越说越激动,把咱的孩子批得体无完肤,说得一无是处,基本就废了。中国有句俗语,叫“孩子是看着自己的好”,到你笔下怎么就净是恶作剧、恶心、甚或恶行了呢。其实,我也可以妙笔生花,在我的眼里也有很多懂事乖巧、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都足够好。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孩子实际是不分什么好坏的,孩子的所谓好与坏也不是哪个民族、种族、国家、地区的专享。重要的是家长如何看待这件事,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有序、有礼、有理、有力、有知的正确道路上行走长大。

本期的专题是讨论公共场所孩子大吵大闹的事。我历来反对而且是強烈反对在公共场合做私人之事,包括唱歌、跳舞之类所谓高雅的娱乐康体活动。一直以来我们对“公共场合”四个字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先望文生义、扑风捉影,然后就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我行我素。

“公共场合”应该是个舶来词,英语单词的拼法是public,一般解释为公众的、公用的。应该源自西方国家的广场,一般指由政府提供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公众的活动场所。有的是永久性的固定公共场所,有的则是临时征用做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场所,三人以上的活动场所就可以认定为公共场所。

针对本期专题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调皮,家长真的管不了吗,问题的另一面是家长不管,还是管不了。

我儿子从小属于那种不怎么调皮捣蛋,基本愿意听从他人意愿的老实孩子,在他身上我没体会到家长就是管不了。但是,我身边就有一位让我们一大家人都头疼的“熊孩子”。那时读小学一年级,为保护未成年人,在此隐去孩子的具体身份和我们的关系。说实在的,用熊孩子来形容这个“熊孩子”都有点不解气,可以说是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不得安生。像风一样,呼地这边呼地那边,大吆小喝、指三点四,而且喜欢跟别的小孩动手,毫无丁点规矩。据我观察,在孩子嬉戏打闹,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时候,与这孩子最亲近的家人从来没有一个站出来制止,包括他年轻的父母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孩子的至亲不言语,不出手制止,其他人也就只能忍气吞声,任其狂作。

正当我们其乐融融坐在一起的时候,这孩子出去跑了一圈回来,突然就冲向我的座位,推我一把,他自己一屁股坐在了我的座位上。当然,他还小,还没有这么大的力气能把一个大人推开,他也只是半个屁股坐在了椅子上,立马伸手去抓饭桌上的东西。

我是一直在忍着,对孩子的这种无规无矩反感至极,早就按耐不住了,几次想站出来,都被家人暗自拦住。这回不能再忍了,他连你吃饭的地盘都抢走了,再进一步欺负下去,很难料想下一步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站起来,眼中喷着怒火,抓起他的两个小细胳膊,刹那间就将他放到了门外的一个长条凳上,照着屁股一阵猛抽,并给予严厉警告。

这招真管用,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闯进我们用餐的那个房间,而且见了我扭头就跑。听家人说,这小子还给我留了一个恶名,叫“坏某某”,这事过去好几年之后,他看见我依然大老远就躲开,嘴里嘟囔着:“坏某某”。虽然,他的闹腾劲儿不减,而且花样越来越多,家里人对他下的定论就是:没办法了,树大自直,等他长大了或许会好。但在他的心里,自从我那一阵狂揍之后,实际是有了一点忌惮,至少对我有一份心理上的胆怯。我把这事告诉孩子的爷爷奶奶,以此例证明孩子不是没法治,而是没人治。

孩子的一切,无论是成长过程中,还是长大成人,他的所作所为,除了不可排除的社会因素之外,家长的教育、引导、榜样,甚至强制性管制,是起决定性关键作用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老师的作用是解疑答惑,是为人师表,当然,老师的手里还有一把令学生心惊胆颤的戒尺。现在不少家长感叹,孩子不听话了,唯独把老师的话当成金科玉律,尽管老师让家长干这干那,家长心有不愿,却又不得不打着老师的旗号以令孩子。

然而,不论是我这种实在看不下去,忍无可忍,不得不出手的“亲戚”,还是被家长给予希望的老师,都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强势”出现的“狠”角色。假如没有这个“狠”角色,假如大家都不管,那么后果将是什么呢?

必须承认孩子的天性和个性是不一样的,有的静些,有的闹些,有的听招呼,有的不听招呼。但是,如果把这些孩子放到一个平台,以同样的管理办法去约束他们、引导他们,其实最后的结果是一样。

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西方文化讲“人之初,性本恶”,孩子都是坏孩子。字义不同,理解异样,其行为方式当然就会迥然有别。但是,无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其教化的目的都是为孩子提供一条健康正确的成长路径。

欧美国家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请你选择正确方式,或说请你选择正确的方法。听了这话我们会感到疑惑,什么是正确的方式或正确方法,到哪里选择。但是,人家的孩子就会停下脚步,就会去想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方法。这就要说到在公共场合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孩子闹得不亦乐乎,而很少见到其他国家的孩子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去闹。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从小缺少遵守公共场合秩序的习惯。放眼望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吸烟、嬉戏打闹、乱刻乱画、乱拍乱照的成年人,比比皆是。大人如此,孩子情何以堪。

我的理解是,这里大人们要求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就是来自平日里孩子得到的教化,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看到的大人们是怎么做的,从而形成两个方面的良好而正确的教育引导方式。现在有人把“坏人老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要真的是“坏人老了”甚至“坏人死了”,剩下的都是好人,那也行啊。问题是,“坏人老了”或是“坏人死了”,后来者并未与这个“坏”字一刀两断,而是出现“坏坏相传”的悲剧。

对于那些“熊孩子”,假如就是一味迁就,任其自由成长,期待“树大自直”,那么,他的未来决无可期,只能失望,甚至酿成悲剧。所谓“坏人变老”,变老之前他们也曾经年轻过,他们是怎么在年轻时变坏的。无非两条路子,一是大人的教化不够,二是大人榜样做得太差,与现在正茁壮成长的“熊孩子”路数是一致的,只是因年龄差异而先来后到。

真的不是有意诋毁咱们的孩子,相反,我始终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子”,有“熊孩子”就有“熊父母”。子不教父之过,老祖宗的话说了多少年了,却总是被我们当作耳旁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一样被当作行为语录念了又念,却依然有那么多父母我行我素。

写此文章时,适值中国最隆重的仪式——高考,全社会重视,全社会为之让路,一切为了高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有一群变老的坏人”,当他们跳广场舞被制止时,说出的那些话,着实令人吃惊。一位老人说,高考,不是明天才高考吗?我们是今天晚上跳舞,不会影响到明天的;另一位老人说,你们只知道关心孩子的高考,怎么没人关心老人的健康,老人不活动会死的。

真的不是有意诋毁咱们老人,但是,当我们的那些一个又一个的“熊孩子”出现在眼前时,大人们真要认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远,祖宗留下的句句警世之言,我们还记得几句。针对本期专题,拉拉杂杂说了不少,归根结底三句话,一是约束好自己,做合格父母,做孩子最好的榜样;二是约束好孩子,做懂规矩的孩子;三是交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方法,让孩子知道在哪里就该守哪里的规矩,比如我们说的公共场合,就应该以不影响他人为行为准则……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亲手缔造的。

猜你喜欢

公共场合坏人家长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坏人长什么样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不像坏人
公共场合,别太放纵“我”
家长请吃药Ⅱ
警察教你识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