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

2017-08-01陈小洁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swot分析法蚌埠对策

陈小洁

摘要:开展先行示范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皖北中心城市蚌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依据,并从空间布局、生态治理、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SWOT分析法;蚌埠;对策

一、蚌埠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自然优势

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全境属淮河流域,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季显著。森林覆盖率达17.7%,林木绿化率达22.7%。蚌埠市湿地资源丰富,总湿地面积为1246.1平方公里,约占蚌埠市全市总面积的20%。良好的自然生态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生态基础。

2.文化优势

蚌埠地区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素有“珍珠城”的美誉。双墩文化、大禹文化、楚汉文化、大明文化等丰富了蚌埠的历史文化底蕴。花鼓灯、泗洲戏和五河民歌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了蚌埠文化艺术瑰宝。这些特色为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更好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3.科教创新资源优势

作为合芜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级,蚌埠市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目前,建有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室1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研究中心5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40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29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15.7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件/万人。蚌埠市拥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教育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

4.医疗和社会保障优势

优良的医疗卫生条件在皖北独一无二。2015年年末,全市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2.29万人、21.37万人、45.78万人、24.26万人、24.6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1.8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75.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完善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完备的保障。

5.经济发展优势

蚌埠产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了以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零部件加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蚌埠市坚持重点产业集聚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目前,全市初具规模的产业园区10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开发区7个,含物流园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3个,分布在所辖各个区县。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雄厚的产业基础,合理的产业布局都为蚌埠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支撑。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资源能源约束趋紧

蚌埠市水资源相对匮乏,产水系数仅0.39,低于安徽省0.44的平均产水系数;地表水可利用率仅为35.0%,低于安徽省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率13个百分点;人均水资源占有总量561立方米/年,仅为安徽省平均水平的40%、全国的20%。矿产资源。蚌埠市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矿、铁矿、金矿和水泥用灰岩矿,矿床规模表现为小矿多、大矿少,非金属矿产地占矿产地总数的91.64%。

2.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一是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工业废水偷排偷放带来的河道流域污染。二是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过量现象致使淮河断流频繁,枯水年和特枯水年断流更为严重。河道断流、干涸,导致流域生态功能下降,水生物数量和种类递减。淮河流域的生态危机越来越突出。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支撑力薄弱,环境监测及风险预警能力不足。农业节水设施长期投入不足,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农业灌溉定额较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50%左右,水分生产率不足1kg/m3。

3.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够优化

蚌埠市是国有工业的重要投资基地,财政上缴比重大,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原有的工业强项和经济优势出现衰退;传统优势产业中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从能源结构看,蚌埠市造成大气污染的“煤烟型”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工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多、比重高,社会负担过重,产业转型带来的人员安置与失业保障压力巨大。诸多因素都表明,蚌埠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中部崛起战略为蚌埠发展开创新格局

全面融入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有利于蚌埠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及国际交流合作,达到区域间产业协同、互联互通、互动合作,从而实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区域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中原经济区规划为蚌埠发展带来新机遇

蚌埠市是中原经济区东部桥头堡,是规划中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引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为蚌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产业升级和投资引导、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发挥蚌埠对中原经济区东部片区的带动辐射作用,推进城市间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

3.淮河生态经济带为蚌埠发展开辟新空间

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推进,将强化蚌埠与淮安、信阳等沿淮城市的对接合作,推动规划有机衔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分工合作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快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巩固提升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研发中心地位,将蚌埠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光伏、生物、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备制造基地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使蚌埠成为淮河流域重大城市,带动淮河中西部地区崛起的增长极。

4.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为蚌埠发展注入新活力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蚌埠市释放创新人才潜能、集聚创新产业人才,做强做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合芜蚌也将为我国创新示范区模式及中西部地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四)威胁(Threat)分析

1.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土地、价格、金融等配套政策不足,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和市场价格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党政领导和干部的考核奖惩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执行层面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2. 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观尚未形成

然而不少基层领导还是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仍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保的倾向。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偷排漏排的动力却相当充足,违法建设、违法生产和违法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从社会层面看,民众一方面表现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生活理念、追求的生活方式日趋奢侈浪费的倾向。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尚未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蚌埠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对策

(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战略

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域蚌埠过程之中,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划战略。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坚持“全域蚌埠、多规融合”,实施“三环六轴三带”城市发展框架,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支撑,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和美丽乡村联动发展,形成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城市发展格局。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加大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力度,大力实施退市进园、土地整治、工业遗产保护等项目,推动禹会区、龙子湖区等城区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要求,建设一批经济强、基础好、人气旺、旅游休闲养老相宜的美丽乡镇和美丽乡村。

(二)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力度

严格资源、环境和生态红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秸秆禁烧等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重点领域节能、节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存量、增量两个方面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建设绿色矿山,构建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立足蚌埠产业基础,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及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高质烟酒为主的传统加工业,大力促进以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品、人文旅游、休闲度假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以高端商贸、现代物流、金融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以规模化种、养、加、销、游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强化绿色招商,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水耗、地耗、环保等标准,全面开展清洁生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有机农林业、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打造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强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

(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探索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局限,实现城市空间实体的多专业规划协调统一,重点加强融合生态红线、城市发展边界等规划;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推动建立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地区产业准入和环境管理标准,实施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推进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推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水权交易,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参考文献

[1]马天.本期词汇:5116工程. [N]蚌埠日报,2013-06-13(1)

[2]王彪. 实现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梦想[N]蚌埠日报,2013-06-05(3)

猜你喜欢

swot分析法蚌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蚌埠儿童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