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木栽培技术与养护管理初探

2017-07-31帅志军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养护栽培

帅志军

摘要:指出了黄连木俗称黄楝树,既可作为园林风景用树,又可作为木材油料用树,在我国有着广泛的栽培。详细阐述了黄连木的栽培养护技术,以期为黄连木的栽培养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黄连木;栽培;养护

中图分类号:S56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99-02

1 育苗

1.1 种子收集

在秋季,当黄连木的核果由紫红色向铜绿色转变时,则证明果实已经成熟,此时种子成熟饱满,是采收种子的最佳时期。种子采集工作应在核果成熟后的10 d内完成,以免核果从树体上脱落,影响采集。母树的树龄及生长情况对于结出的核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核果的采集应从长势健壮,无病虫害发生的20~40年生优质高产黄连木母树中进行。采集回来的核果应放到通风干燥处进行阴干即可,切记避免暴晒,以免油分流失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1.2 种子处理

种子的发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和氧气,但是黄连木种子的种皮被蜡质层包裹,会大幅度降低种子吸胀吸水的效果,因此,采集回来的种子应进行及时的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处理时,可将核果放入含有5%石灰的温水中进行浸泡,浸泡2 h后,人工进行揉搓,去除果肉及种皮周围的蜡质层并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后进行荫干,随后根际播种时间进行播种或者贮藏。贮藏的方式一般选用湿沙贮藏,湿沙贮藏的地方应选择无积水的向阳地,贮藏坑的深度和宽度以1 m为宜,长度根据种子的储存量而定。储存时将湿沙与种子按照3∶1的比例放入坑内,放到离坑底85 cm处,用沙将坑填平并插入少量秸秆,以保证种子的呼吸,随后做成土堆即可。

1.3 选择并整理苗圃地

黄连木为喜光植物,苗圃地的选择以土壤有机质丰富,靠近水源且排水性良好的沙壤土为宜。若土壤耕层较浅,则可在秋季进行一次深翻,挑出石块,并将土块打碎,同时施入50 kg的硫酸亚铁和1000 kg的有机肥。硫酸亚铁可以减少黄连木幼苗期的病害发生,有机肥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若有机肥为畜禽粪便,则应确保其经过充分腐熟,以防残留的病原菌及虫卵对幼苗造成危害。苗圃的整理工作一般在播种前的7~14 d进行,苗床的高度可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而定。若土壤粘重,且降水较多的地区,可以做成高床,以防过多积水对黄连木幼苗造成影响。若土壤渗透性较好且降水量较少,则可适当的降低苗床的高度,以保证幼苗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苗床的方向以南北为宜,以利于幼苗能够接受更多的光照。

1.4 播种

黄连木的播种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春播和秋播两种,春播的种子需在秋天经过湿沙贮藏的过程,在翌年春季进行播种。春季播种时,经过贮藏的种子大部分已经破胸露白,采用条播的方式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播种沟的深度以3 cm为宜,种子之间的距离以23 cm为宜,播种后随即覆上一层薄沙即可。春播的时间在土壤温度和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尽量早播,以利于延长黄连木幼苗的生长期,并减少夏季高温对幼苗造成的危害。秋播的种子可以随采随播,于土壤封冻前播完。播种方式同春播相同。秋季进行播种,种子在早春即可出苗,生长较为健壮,但应注意鼠害的发生。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播,在播种后可以进行地膜的覆盖,从而通过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來提高黄连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整齐度和出苗速度,当大部分种子出苗后,撤掉地膜即可。

1.5 苗期管理

当黄连木幼苗长到4 cm左右时,可进行一次间苗,间苗的原则为去弱苗病苗、留壮苗,去过密苗,留稀苗,以减少幼苗之间对于空间及养分的竞争,从而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当幼苗长到10 cm左右时,还需进行一次定苗,苗距一般在8 cm左右即可。黄连木幼苗的生长中心为根系,此时期应适当的控制土壤水分,促使根系向下延伸,达到蹲苗的目的。在浇水或者雨后,还应该进行除草工作,松土除草不但能够减少杂草与幼苗对于养分,水分和光照的竞争,还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当中的氧气,利于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幼苗提前木质化。松土除草的工作需在整个幼苗期进行,每间隔1~2周进行一次。黄连木为喜肥作物,幼苗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当苗木处于幼苗生长期时,施肥种类主要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以促进植株营养体的生长。当苗木进入到硬化期时,则应以钾肥为主,磷肥为辅,以促进苗木幼茎木质化,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期应停止施用氮肥,以免造成植物徒长,越冬时形成枯梢。

1.6 病虫害防治

黄连木病害发生较少,虫害发生的较多,苗期的主要病害为立枯病,主要虫害是蛴螬。

1.6.1 立枯病

黄连木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菌以菌核和菌丝的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气温升高后,病菌开始侵染植株。如黄连木在刚出苗后,真叶展开前感病,则幼苗基部受害,表现出倒伏。当苗木木质化后感病,多是植株根部受到侵染,被侵染的根系开始腐烂,导致植株枯萎,但不倒伏。立枯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在选择苗圃地时,避免选择排水不良及土壤过于粘重的地块,以免影响根活力。同时注意避免播种密度过大,且及时间苗,以促进壮苗形成,减少病菌侵染几率。播种前还可用高锰酸钾和硫酸亚铁分别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若植株出苗后感病,可用敌克松进行叶面喷施,每星期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星期即可。

1.6.2 蛴螬

蛴螬为鳞翅目,金龟子总科害虫,以幼虫和成虫的形式在土壤或者植物残体中越冬,春天气温上升后,开始活动。蛴螬主要集中在距离地表10 cm处的土层处,以黄连木幼苗的根部为食,当地上部分枯萎后,又转移到其他植株继续危害,另外,被啃食的根部由于形成了伤口,也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由于蛴螬对于未腐熟的有机肥有趋向性,因此在施用有机肥时,应确保其经过完全腐熟。虫害发生严重地区,可进行深翻地,以改变越冬幼虫生存环境,降低翌年的害虫基数。播种时,可用辛硫磷乳油进行沟施,以预防虫害发生。还可利用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来减少害虫的发生。

2 整地造林

黃连木喜光怕涝,选择造林地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段。黄连木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多数土壤情况下都能正常生长。但是土壤肥沃,通透性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沙壤土更有利于黄连木的生长。选择好造林地后,应将种植穴周围的石块及杂草清除干净,清理工作可以同整地工作同时进行。若造林地为山地或者丘陵,则可采用鱼鳞坑的整地方式,以防止水土流失。若造林地为平原,则可采用穴状整地的方式进行整地,穴的大小及多少可根据苗木根系的大小及造林的目的而定。

3 苗木栽植

黄连木苗木可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栽植,春季以土壤解冻后,苗木萌芽前10 d左右栽植为宜,秋季以苗木落叶后栽植为宜。起苗时,选取高度相近的1~2年生壮苗,以利于水土保持,便于后期的抚育管理。起苗后,应及时运输栽植,栽植时,将树苗放入事先挖好的穴内,放置深度以根颈距底边7 cm左右为宜,随后用湿土填回种植穴,回填高度稍微高于根部,并将苗木轻轻向上提起,使根系在土壤中保持舒展状态,随后用脚将土踏实并继续填土踏实,回填高度与土表齐平即可。最后浇定根水并附上15 cm的土堆即可。

4 养护管理

造林后的黄连木,一直到树木郁闭,这期间需要每年进行1次施肥和2~3次松土工作。另外还应对黄连木树体进行整形修剪工作,以促进树体生长。

4.1 水肥管理

当苗木处于幼龄阶段,主要是进行营养体的生长,此时期的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以促进幼年树的生长。成年树的施肥每年可进行2~3次,秋季采果后应施用一次有机肥,每株50 kg,采用环沟施的方式进施肥,施肥的位置应在树冠滴水线处。萌芽前,为了促进营养体的生长,可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以氮钾肥为主。盛花期对养分的消耗较大,此时的施肥以氮磷肥为主,以增加果实品质。追肥最好的雨后或者灌水后进行,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若无灌水条件,则应注意水土保持,雨水较大的地区还应注意挖排水沟,以免林地积水。

4.2 整形修剪

栽植后的黄连木幼树修剪工作应在深秋进行,此时的修剪目的是使幼树保持一个良好的树形。主要的树形有心形和圆头形两种。当幼树进行初果期,主要采用摘心、抹芽等修剪技术,来处理好枝条之间的关系,继续培养树体骨架及结果枝,为结果打下基础。盛果期的修剪以疏枝为主,修剪时应疏除弱枝、病枝、交叉枝等,以增加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性。当树体进入到衰老期,可通过短截和重回缩的方法,以促进新枝的抽出,达到复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 贺.黄连木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综合利用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62~12963.

[2]陈世绘.黄连木树苗的培育及养护管理技术[J].农技服务,2013(1):63.

[3]吴志庄,王道金,厉月娇,等.施用生物炭肥对黄连木生长及光合影响[J].生态环境学,2015(6):992~997.

[4]牛正田,李 涛,菅根柱,等.黄连木资源概况、栽培技术综合利用前景[J].经济林研究,2002(3):72~75.

猜你喜欢

养护栽培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农村公路养护优化管理初探
试议公路养护中人材机管理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草坪的建设与养护的方法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