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森林病虫害研究现状及防控概况

2017-07-31余良杨斌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研究现状

余良+杨斌

摘要:阐述了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及防控概况,对受害情况、发生的原因、成灾的原因以及防治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综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针对森林病虫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我国治理森林有害生物的独有特色性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研究现状;防控概况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81-02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林木资源丰富,森林病虫害的种类也繁多。森林是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木材和纤维等多种有价值的产品,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遏制沙漠化、增加碳汇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森林病虫害及其有害生物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非常之大,对森林的生长和木材产品的生产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森林健康问题的防治,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此主要阐述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受害概况、发生的原因、成灾的原因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的策略。

2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受害概况

我国森林面积辽阔,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发生率非常高,是世界上病虫害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森林病虫害的灾难,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5位,森林的蓄积量位居世界第7位,但森林覆盖率只是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人均森林蓄积量仅是世界的1/8。近些年,我国每年发生的森林病虫害面积大约在87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880亿元[1]。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现有森林病虫害约8000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00多种,森林病虫害分布遍布全国,面积和发生率仍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研究其成因并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我国林木保护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

3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據不完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即使每年付出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但仍然有大面积的森林因病虫害被毁。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具体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2]。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病原细胞大部分为杆状,该类细菌侵染植物之后,初期是油渍状或水渍状,后期导致病害部分发生角脓。该类病害重在预防,及时消灭病原菌,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来防治。

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通常为丝状体的真核微生物,以吸收为营养方式,孢子繁殖。约80%的森林病害是有真菌导致的,该类病害的主要表现是腐烂、坏死和枯萎,植物发病的部位常常有粉状物、突起物等症状。

病毒是一类个体非常小,并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通常有纤维状、球状和杆状等形态。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以复制增殖为繁殖方式。依靠患病植物之间,及线虫、蜗牛、昆虫等来传播。一般由细微的伤口入侵,之后在植物筛管内移动。患病植株一般表现为花叶畸形,防治主要是依靠严格的苗木检疫。

线虫是低等动物的一种,一般呈线形体,线虫口腔有一条刺状的针,从植物中吸取植物汁液,从而造成植物体的机械损伤,同时分泌出毒素或者酶类物破坏植物生理功能,引起寄主植物发生一系列的病变,同时还为真菌和细菌的侵染打开了通路,进一步导致复合感染,加重植物病虫害程度。

4 我国森林病虫害成灾的原因

人工林大量种植,植株种类单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导致大面积栽种人工林,天然林的比重逐渐降低,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单一种植同一种林木,非常容易导致病虫害的侵染,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灾害,与此同时,防治工作的难度也非常之大。

引种盲目,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原则。不同的树种都有不同的生长范围和环境要求,超越了适合生长的区域,林木便不能健康生长,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会导致出现病弱植株。“外树内种”、“南树北种”的现象普遍,盲目引种导致林木超出生长范围,感染病虫害的几率增大,同时也会带来物种入侵的危险[3]。

经营管理经验缺乏,种植密度过大,管理方式不当,导致林地通风透光较差,林木营养状况不良,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5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采取的策略

我国自21世纪以来一直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森林培育工作中始终贯穿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多树种造林、培育抗病树种、近天然林经营模式、适地适树、提高人工林质量等措施来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我国建立了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发展航空监测技术,力求防治大面积病虫灾害的发生[4]。

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加强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人为传播。对于一些重大的病虫害,研究了快速准确的检疫手段,严格控制进出口木材,从源头做到根本防治。同时,研究开发了许多生物制剂,起到了辅助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作用,研发出许多高效低毒的新型药剂,克服了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并在高效低毒无残留化学农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测,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动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推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发展扩散趋势。以当地政府和林业相关部门设立监测点,开展广泛的预报活动,进行群测群防。

营林措施的加强,是防治的基础。在树种选择、造林方式、适地适树、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科学的抚育管理,从源头上提高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封山育林,增种混交林,逐年形成多树种、多林分类型的森林体系。建立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完善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即便有虫,也不成灾。遇到特殊气候时,虫口密度若增大,则采取在局部范围、暂时性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减少或避免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协调,形成彼此的互补。化学治理也是必要的,并非综合治理的排斥对象,反而常常成为急救措施。当林木逐渐形成稳定的种群结构时,利用生物防治可以达到稳定长效的状态,比如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必要的时候使用化学防治,但要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的有效药剂,并注意喷施时间和剂量。

6 结语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任务。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我国森林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要使森林资源得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以科学的管理和森林培育技术为基础,同时慎重选择生物、物理、化学等防病虫害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森林保护工作应该纳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框架,森林保护工作是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要全面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控制森林病虫害,人与森林生物和谐相处,以达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凯,许晓明,邓小芳,等.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特点成因及综合治理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6,36(8):173.

[2]张丽娜.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成灾原因及治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237.

[3]张 敏.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北京农业,2014(8):28.

[4]华 飞.浅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5(1):3~5.

[5]王 岩.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5(1):78.

猜你喜欢

森林病虫害研究现状
浅议宁夏吴忠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