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霞浦县柏洋乡生态林建设管理现状及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

2017-07-31梁月仁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合理利用保护对策

梁月仁

摘要:对霞浦县柏洋乡生态林建设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生态林多数村面积小且地点分散不易管理,现有管理制度基本能有效管理生态林,但尚有待改善。根据生态林建设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措施与生态价值合理利用的对策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保护对策;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S7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31-03

1 引言

生态林的建立,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同时也为科学实验、保存种质资源,为国土安保、森林旅游及保护依靠森林而生存的野生动植物而提供保护的森林与林地。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保护区林以保护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而建立的生态林、重点生态林以保护江河源头及两岸一重山,平地1000 m,大型水库周围或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两侧的森林及林地、一般生态林则地方各级政府认为应该保护并经省林业厅认定的森林及林地。在此主要讨论重点生态林及一般生态林的建设与管理问题[1,2]。

2 建设地的自然情况

柏洋乡位于霞浦县北部,其境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以酸性岩为主要成土母岩发育形成红壤。土地面积1.73万 hm2,其中耕地面积4032.2 hm2。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1210.3~1893.5 mm,年均降水量1551.9 mm。年平均气温16.7 ℃。最冷月1月,月平均8.1 ℃,最热月7月,月平均30.5 ℃,无霜期278 d。共辖28个行政村,3个乡办林场,总人口3.2万人。森林覆盖率73.2%,其中生态林面积2747.2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9.7%。

3 调查时间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调查方法:查找资料如《福建省霞浦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说明书》、霞浦县森林资源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柏洋乡生态林进行分类主要以乔木优势树种进行分类,设计36个样地,样地面积为666.7 m2則四边水平距离25.82 m的正方形,样地内的树木胸径5 cm为起测径阶、及记载胸径、树高等因子,同时记录样地内各种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林分的密度及灌木层及草本层的盖度。使用工具,罗盘仪、50 m皮尺,围径尺,集思宝GPS、布鲁莱斯测高器。

4 生态林建设管理现状

4.1 生态林的总体建立状况

霞浦县许多村都有保护风水林的习俗,这些习俗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原生森林、及次生林。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许多自然资源被破坏。由于资源自然资源的减少,保护自然资源变成越来越紧迫,霞浦县1995年起启动生物多样性工程,在霞浦县共计立6个自然保护区,26个保护小区,保护小区1167.08 hm2,其中柏洋乡254.75 hm2,涉及19个行政村[3]。现已建设有生态林(含林地) 2746.6 hm2,占霞浦生态林总面积41013.69 hm2的 6.7%。这些生态林分布于19个村3个乡办林场占乡总村数的70.1%。详情见表1。总体分布情况为溪西水库库区一重山的村划为生态林的如前宅、洋里等,也有因为它们位于赛江及杯溪源头区位划入生态林的如坑口、塔后等。

4.2 生态林的管理现状

从管理结构上看,现有生态林管理主要采取林业局-乡(镇)政府-林业站-村-护林员,这种管理模式。从巡护管理看,生态林村配有专职护林员,管理工资则以面积为工作量进行发放,金额800元左右,并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林管护制度,实施了巡护制度。从事权等级上分设立国家级、省级两种生态保护级别。从保护级别上分一级保护、二级保护、三级保护。生态林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资金发放则以林权证登记为准,每年一次性发放到村委会帐户,再由村委会发放到林权证登记的权利人。并定期进行检查。目前,生态林总体管护成效相对较好。

4.3 生态林的组成

生态林的组成详见表2,从起源上讲天然林占78.3%,人工林占21%,可见柏洋乡生态林以天然林为主体。柏洋乡划分生态林主要目的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占80.9%。从生态林郁闭度分折,郁闭度0~0.2的无林地、疏林地及杂竹林等占11.3%,郁闭度0.2~0.5的稀中林分占15.0%,郁闭度0.6以上较密和密的林分占73.7%。从生态林树种组成分析,阔叶树占生态林总面积的72.5%,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占19.2%,竹林及其他占8.3%;说明从郁闭度结构上看郁闭度在0.5以下占了30%,林分及树种结构尚有待调整。

4.4 生态林主要植被型

通过调查,生态林的植被型主要有以壳斗科植物为主要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以杉木、松类为主的暖性针叶林,以毛竹、杂竹为主的竹林等三个植被型。天然阔叶林组成的植被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有28科41个属213个种,乔木层主要有米槠、青冈、栲树、木荷、楠木、竹柏等为主,灌木层主要有樟科、山茶科、禾本科竹亚科、金缕梅科、杜鹃花科、蔷薇科为主,草本层主要是菊科、禾本科、沙草科、里白科、乌毛蕨科为主。天然阔叶林具有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因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应以天然阔叶林为重点[4,5]。

5 生态林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生态林是以天然阔叶林以主要基础建立的,而前期植物人为破坏严重,天然林大都为次生林,分布较分散,这给生态林管理带来困难,专职护林员工资偏低,巡护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生态林的组成结构尚需调整,但投入明显不足,大都只能维持现状,无法优化或改善林分结构;生态林补偿金低,村民实际分到户的生态林面积少,村民拿到这笔钱仅几十元或几百元并没有达到提升群众保护生态林的积极性。管理制度及法规尚需精准设置,首先,生态林在设定各种经营措施与其他林种差异小,其科学依据和理论模型尚欠缺有力的理论支撑。生态林评价体系需要调整,如生态林是以达到最优化生态效益为目的,而现有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尚建立在简单植被型及以林木蓄积、出材量为基础档案管理体系,无法真实反映生态林实际产生的生态效益。

6 生态林的保护与利用建议

(1)适当增加生态林面积,让生态林区能相对集中连片,有利于管护。加大生态林林分结构调整的投入,通过营林措施改善低生态效能的林分。加大管护投入,在生态林区位关键路口设置监控随时掌握生态林人为破坏情况,利用定位系统和巡护记录来量化考核生态林护林员的考勤情况。

(2)原来生态林林权确权时大都确权到村委、村民小组和联户发证,导致产权不明晰、责任人不明确,生态林补偿金无法准确发放到户。进一步明晰产权,明确权利人,补偿金及时准确发放到户,能极大提高群众保护生态林的极积性。

(3)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有可能携带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外来有害生物进入生态林区,将可能导致虫病害暴发,有害植物暴发性繁殖生长。如现在大多数村庄都在搞乡村公园绿化,大量苗木从外地调入,极有可能带入有害生物。因此,在搞乡村绿化工程时,应尽量使用本地苗木。一旦发生有害生物入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请理。

(4)建设完备的生态林管理体系,从立法上对采伐破坏生态林者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对生态林保护做出突出贡献者,应予表彰和奖励。加大科技投入,切实研究各种类型的生态林发挥生态作用的最佳模式,科学地编制生态林各林种年龄经营方案,建立以生态保护为主体的全新资源管理体系。

(5)生态林区地处相对偏远,群众也较贫困,把他们大都赖以生存的林木划入生态林管理,林木不能采伐,生态林补偿金又不高,群众的收入明显降低,群众对生态林保护产生抵触,不利于生态林的保护。因此,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态林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生态林区群众的收入,体现生态价值,提高群众爱林护林的极积性,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林。发展林下种养植项目如铁皮石斛、重楼等,林下养殖林蜂等,发展林菌如红菇等,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项目让群众脱贫致富。

7 结语

生态林从建立到管护与利用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大力建设保护生态林的同时,也应合理利用生态林的生态价值,加大林下经济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和技术支持,需要广大林业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达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的目的,为国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夯实坚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M].北京:国家林业局,2004.

[2]福建林业厅.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纲要[M].福州:福建林业厅,2001.

[3]霞浦县林业局.福建省霞浦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说明书[M].霞浦:霞浦县林业局,1995.

[4]林 鹏.福建植被[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6]江正铨.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林业管理,2009(3).

猜你喜欢

生态公益林合理利用保护对策
浅谈档案资源的功能与合理利用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