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区公共活动广场的园林设计探讨

2017-07-31饶曦麟吴年炜陈雪玲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东莞市园林设计

饶曦麟+吴年炜+陈雪玲

摘要:以东莞市中心广场为例分析了东莞市区公共活动广场的规划设计特点:定位明确,规模尺度及形态空间、景观等合理,突出了东莞广场的厚德务实的文化个性和随和性以及现代感。探讨了广场园林的规则式、自然式的种植特点以及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场绿化的配植要点及广场绿地配合交通的功能。

关键词:公共活动广场;园林;设计;东莞市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53-03

1 引言

从新世纪开始的“一年一大步,五年建新城”到今天旗峰地铁广场投用的总共17年里,东莞市容已经焕然一新。尤其是城市出现了大量全新的绿色广场,这些雨后春笋般的城市绿地又反过来体现出东莞园林设计和绿化建设的显著提升。为此,笔者利用观察和积累的资料进行了总结,以期发扬特长,改进不足,再进一步提高东莞园林的设计水平。

东莞新建的广场可分类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和纪念广场[1]。其中公共活动广场数量最多,一般位于市、镇的中心地带,与市民生活最密切。东莞市中心区的公共活动广场可举例的有:市中心广场、莞城文化广场、莞城东门广场、万江广场、东城广场等等;而全市范围内的市、镇两级政府办事中心前的公共活动广场就达30余个,如清溪镇市民广场、石排城市广场、高埗广场等。这些广场背景多以党政办公楼、纪念性建筑等为主,主要用于市民的文化、娱乐、散步、出行、集会等活动。现以东莞市中心广场为例,分析东莞公共活动广场园林设计特点。

2 广场的规划特点

公共活动广场绿化有的侧重庄重、雄伟;有的侧重简洁、闲静;有的侧重浓绿、华美等,尽管如此,市中心广场的园林规划明确了以下要点。

2.1 广场的定位明确

确定广场的主体功能,类型性质、级别,以便于综合利用绿化空间和解决公共绿地问题。如市政府办事中心前的中心广场是典型的定位于人民与政府的公共广场,政府在此办公,市民来此办事、休闲,由于营造良好的公共开放空间,人们如进家园一样亲切。

2.2 广场规模和尺度规划合理

广场的规模应与城市规模相一致[2],东莞这样的地级城市,宜设置单个综合性中心广场。一般城市中心广场以5~10 hm2为宜,由于规划预留了较大空间,故采用大片疏林草地来环绕市府大楼,这样不但以绿色营造了的包容、亲和的政府形象,而且在空间尺度上消去了遥远和庞大感,给人平易、亲近的感觉。

2.3 广场的形态规划

将广场空间进行方格网络化的组织,三大建筑:办事中心主楼、东侧的人民会堂和西侧的展示厅等坐落于周边形成鼎立关系(图1),布局上形成了南北主轴的前后延伸和东西次轴的左右对称均衡,有严谨逻辑序列的空间形态,并由此决定了规则式园林的设计理念。

2.4 广场绿色空间和景观

设计时综合利用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手法,处理好广场的空间、围合和景观等问题,协调了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风貌、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表现出广场的园林艺术感。

2.5 突出东莞的个性

广场的个性就是东莞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如竣工后,在主楼前斜坡的草坪上,用黄金叶种植的八个6 m高的大字:“厚德务实,海纳百川”,反映了东莞人的质朴、务实、包容的特点,使广场的个性与有形的空间融为一体,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

2.6 广场的随和性

中心广场不设边界,与场外人行道无缝相连,处处给人方便、可达和可驻的感觉,使广场的优美环境与文化相融合,塑造舒适、方便、亲情的颇具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2.7 突出东莞城市的现代感

大手笔的园林设计表现为成片的绿林大树、连续的矩形树阵和通透轴线上的两列海岸风情的巨型海枣树及下面蓝色水池+池边鲜艳花坛色块,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生态和人文的理念(图2)。由于该广场的绿地率>65%,设计上尤其增加了大量乔、灌、花、草的合理配植。

3 广场的园林设计特点

东莞新建的广场绿地多体现活动休闲和交通疏导功能。用于疏导交通的局部范围可采用封闭式;面积不大的广场,可采用半开放式;对于休憩广场绿地则采用全开放式。广场绿地通常为规则的几何图形,可按规则式种植(图3);如面积较大,可布置成自然式(图4)。

3.1 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种植主要用于广场轴线矩形地带及其两侧,起到规则严整的效果。而相邻的两侧绿地,面积较大时,可把几种树组成若干个排列规则的树阵或树丛;为了避免排列种植的单调,可形成组团式种植。最外侧的背景林有隔离、遮挡或衬景的作用,其配植可用喬木—草坪、乔木—灌木、乔木—灌木+图形绿篱以及单一的草坪+色块等,也就是说自然式或规则式可以变换采用。

3.2 自然式种植

市中心广场的南广场以及莞城文化广场等体现了典型的自然式种植,南广场尤其明显,它和北广场规则建筑布局里的规则式种植成鲜明的对照。自然式种植可不受株距、行距的限制而疏密有致地构成植物群落,还可巧妙地配合构筑物体,例如遮挡泵房、公厕;映衬舞台、灯柱、雕塑等等。植物配植时,一般以大乔木居中,矮小植物在侧,色叶、观花植物尽量安排在边缘,在必要的地段或节假日时,可铺植鲜艳的时花色块,以突出重要地段。

3.3 规则式与自然式种植的对立统一

自然式种植是人工模拟自然的植物配置方法,是在人造空间中人们返朴归真,重返自然的实践[3]。但是,规则的广场空间布置自然式的植物群落,在空间序列上似乎扰乱了严谨的布局,其实是在规整里加入了自由的变奏,而成为广场中最具活力的元素。例如自然式种植所带来的大量多变的树荫、花丛等宜人的空间才是市民的真切需要,也与规则式超大尺度空间构成互补。这种相得益彰体现了园林变化与统一的设计手法,表现在场地的施工图里,便是是将一块块规则的绿化单元,分别接合成一块块自然式布局的植物群落。那些树木群落大多定植在北广场的东、西、北三面及南广场的东西两侧共约30万m2的坡地上,它们构成了一个“U”型林带,随即和广场规则式花坛、树池、花槽,和方方块块的栽培池,和水体汇集成更大的“绿流”,环绕在雄伟的行政办事大楼、大会堂、展示厅等广场主建筑的周围,又和广场外的行道树绿带连接起来,并一直延伸到更远的东莞大道和元美公园,延伸到旗峰山,再整个汇入东莞这个广阔的绿色城市,实现公共活动广场也是绿色广场、生态广场的真正意义所在。

3.4 广场绿叶、色叶和开花植物的设计要点

广场花、色、香植物以及落叶植物要与绿量大的常绿、粗放的骨干植物搭配,其中绿叶植物的比例不低于50%,力求避免大段、大片地单独采用色叶植物及落叶植物。例如在中层乔灌木中,大叶紫薇或小叶紫薇可与一种或数种常绿乔灌木如垂榕、水石榕、竹柏间植,以此来形成绿、彩兼备的中木层次。又如鸡蛋花,类似于这种冬天全部秃枝的开花植物,不宜大量列植,但少量红鸡蛋花可用于节点。此外,要避免几种落叶植物或几种同色植物的扎堆,如:小叶榄仁—鸡冠刺桐—鸡蛋花+红乌桕—美国槐的配植,该四个层次均为落叶植物,其冬天的效果是一片枯枝,明显失绿。所以提倡以开花、观果与直立常绿乔木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乔木类种植于游客活动的绿地周围。在不同的游园空间适当选用不同季相的植物,如花色、叶色、观果类以及竹类等作为特色,不仅可以丰富广场景观,而且还可构成地点标志,提升广场的景观和形象[4]。常见的开花乔木举例如下:① 黄花系:风铃木、腊肠树、黄槐、黄槿、黄花鸡蛋花等。 ② 红花系:凤凰木、红千层、红花夹竹桃、红花鸡蛋花、红花荷、火焰木、木棉等。 ③ 粉花系:宫粉紫荆、美人树等。 ④ 蓝花系:蓝花楹、大花紫薇等。 ⑤ 白花系:石栗、银合欢等。

4 广场绿化的组织交通功能

由于公共活动广场为人流、车辆的集散提供开敞的空间,所以有特殊的组织交通和管理交通的作用[5]。为了疏导车流和人流,广场绿化应有以下设计。

(1)沿广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能起到很好的路线组织和遮荫、减噪的作用。在广场内可设置封闭式绿地,种植草坪或布置花坛,起到交通岛和装饰广场的作用。

(2)广场内成片绿地不宜过小,面积较大的绿地相对封闭式小绿地,可设计为开放式。

(3)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可充分利用绿地进行分隔,使之形成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参考文献:

[1]邱乃昂,陈雪玲,等.东莞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指南[R].东莞: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13.

[2]王军民.城市建设广场要以绿化为主[J].中国园林,2000(2).

[3] 李向榮.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1(5).

[4] 严 朝,邱乃昂.论东莞市大型工业园区道路绿化设计要点[J].绿色科技,2016(3):78~80.

[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东莞市园林设计
《园林》
BUBA台灯设计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中国园林“缀玉集”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