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洞大青树历史考证及保护措施研究

2017-07-31杨寿尧张路斌

绿色科技 2017年13期

杨寿尧+张路斌

摘要:指出了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見证者”。位于大理市下关斜阳峰麓将军洞风景区“唐李公之庙”门口的大青树,现高约42 m,树干基部(1.3 m处)围长13.43 m,树冠覆盖面积约为804 m2,传说树龄约为600年。试结合将军洞“唐李公之庙”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和传说,榕属植物在大理本地的生物学表现和生长规律,2015年古树保护性修剪废弃物(三级主枝)年轮实测,对树龄进行了研究考证;对照周边相近海拔的下关文庙、大麦地村委会的榕属古树生长现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以期使该株古榕树得以复壮,提高抗逆能力,达到营养吸收和消耗的平衡,延缓老化进程的目地。

关键词:将军洞古树;历史考证;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43-05

1 树龄考证

1.1 始建历史考证

将军洞素有斜阳胜景的美誉,古木参天,怪石嶙峋,飞泉喷珠溅玉,环境清洁优美流水环绕,琴韵铮鸣,苍洱景观倍增特色。如此树为建庙时所植,从建庙时间即可推断大致树龄。将军洞(唐李公之庙)始建年代有三个版本。

1.1.1 明洪武末年说

2001年,龙尾街老年协会马直卿、马秀卿等撰写的《重建唐李公庙正殿碑记》载:“唐天宝(公元742~756)年间,玄宗两次讨伐南诏,均以全军覆没而告终。先后战死者达二十万人。唐将李宓沉江溺死,三子随军亦战死沙场。南诏阁罗凤不念旧恶,“死则怨之终”,收尸埋骨,祭而葬之,以存恩德。明洪武末年(公元1361~1398)年,原散落于巍山县营头村的唐将士后裔及本乡人士,为李宓尽忠于国、子尽孝于父,忠效一门,堪称楷模,呈请大理府核准,建唐李公庙于斜阳峰麓,建亭殿、塑金身、立牌坊、置祭田、延庙祝管理。庙侧出清泉,引流灌溉,有利农耕,府尹王治孝请旌封李宓为利济将军,乡民感其恩德奉为本主。历经明正德三年(1505)、万历二十四(1596)年、清光绪二十六(1900)年、光绪末年历代重修扩建,庙貌常新……”。

1.1.2 明前说

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稿》第三章第三节神话中有:“李宓将军庙左,有泉涌出,灌溉田畴,特封利济将军(见光绪二十年庙碑)。又正德三年(1505年),赵仪撰龙王庙碑曰:粤稽龙王姓李,起至大唐,将军领命南巡,至此即终……,与古者勾龙后稷之类,此为本主庙起于明以前之明证”。就像诸葛亮、忽必烈、郑回、傅友德也被奉为本主一样,大理各族人民遵循儒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见《礼记·祭法》的思想,只要与大理历史有关的英烈,都可奉为本主。这是白族对本主祀神的选择标准。将李宓奉为本主神,既符合历史上南诏“和唐立国”的思想,也符合白族人民崇拜忠孝、义勇的民族性格。李宓、李宓子及部将被后人称为“七将军”:即利济将军、英武将军、白马将军、忠孝将军、威镇五爷、感应六爷和先锋七爷,均被奉为下关、大理、魏山等地部分自然村本主。

1.1.3 唐朝后期说

民国《大理县志稿》杂志部有“将军洞,斜阳峰麓。唐天宝甲午十三载命将军李宓率十道兵南征至洱河尾,为阁罗凤所败,全军覆没,筑万人塚于河尾南岸,土人为李宓建祠,俗呼为将军硐,中有楼曰混混楼”。又据地方志载:“洞者,水从庙旁山洞出,清冷可爱而色极秀焉。将军者,唐时李宓也。唐初,南诏王阁罗凤事唐甚谨,唐相杨国忠欺主,贡责无厌,使鲜于仲通提兵六万讨凤,唐兵败告急,杨国忠则更以捷闻,再使李宓提兵20万名讨凤,诏王绝其粮道,四面围攻,唐军先后26万名将士覆没”。相传李宓来时扎营海尾(西洱河)半山腰,在营地插了一根扁担,至李宓父子战死后,其插扁担满生枝叶,后人敬其神立庙于此,故称此树为“扁担树”。

从上述记载和传说分析,将军洞大青树至少已有619年以上树龄(图1)。

1.2 侧枝年轮鉴定法

侧枝年轮鉴定法是根据古树Ⅰ、Ⅱ级及以上级别侧枝的年轮数,结合各侧枝年龄与树干高度、侧枝长度建立相关数学回归模型,计算古树实际年龄的方法。

将军洞大青树地理坐标为N25°35′33.93″,E100°11′57.13″,海拔2160m(Google Earth)。实测树高约42 m,树高1.3 m处实测围长约13.43 m,从树干基部呈莲座状侧分出围长从336~587 cm 不等的七大主枝,树冠覆盖面积约为804 m2。和多数相近海拔的大青树一样,生长过程中遭受过极端天气影响,主干早已枯死、腐朽和灭失。大树基部中心空洞现象明显,七大主枝基部内侧表皮、木质部也不同程度存在腐朽、溃烂现象,多数主枝已经深达髓心。从小气候环境和大青树古树生长规律来看,如不实施人为干预,这种基部腐朽、溃烂进程将不可逆转。

2015年2月,在对将军洞大青树作常规隐患排查修剪过程中,从西北方向直径为1.4 m的二级主枝上(枝上分枝点高度约6 m,枝条留1.5 m高截技),截下一段最大直径约58 cm的中空三级主枝,实测可视年轮(实测直径约21.5 cm)为440轮,中空(髓心)部分直径约9.6 cm,按实测部分直径与年轮关系估算,年轮数约196轮;加上三级主枝最少三年生,此树计算树龄为639年。与明洪武末年(1398)年庙成时所植说法基本相符(图2、3)。

2 辖区大青树生长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

大青树(云南)缅树(植物名实图考),红优昙(云南通志),圆叶榕(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图版22:1-3。桑科 Moraceae、榕属 Ficus Linn、榕组Sect.Urostigma Miq植物。大乔木,主干通直,高达25 m,胸径40~50 cm;树皮深灰色,具纵槽;幼枝绿色微红,粗壮,直径约1cm,光滑。叶大,薄革质,长椭圆形至广卵状椭圆形,长10~30 cm或更长,宽8~12 cm,先端钝或具短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白绿色,全缘,基生叶脉三出,侧脉6~9对,在近边缘处弯拱向上而相网结,干后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圆柱形,粗壮,长3~5 cm;托叶膜质,深红色,披针形,长10~13 cm,脱落。榕果成对腋生,无总梗,倒卵椭圆形至圆柱形,长20~27 mm,宽约10~15 mm,顶部脐状凸起,基生苞片合生成杯状;雄花散生榕果内壁,花被片4,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椭圆形,与花丝等长;雌花,花被片4~5,花柱侧生,柱头膨大,单1;瘿花与雌花相似,但花柱短而粗。花期4~10月。 产于广西、云南(北达昆明、大理一线,海拔500~2200 m)、贵州(兴义)。

大青树在本地俗称算(酸)片树,算(酸)把树、万年青,按苞片(托叶)颜色又俗称红算(酸)把、白算(酸)把。百年以上古树多分布于苍山洱海间寺庙古迹地和古村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末,大理市境内目前共有100年以上树龄的大青树有323株,其中树龄400~499年的有9株,树龄500年以上有12株。

本地大青树多为籽播育苗,鲜有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措施。实生苗幼苗生长速度较快,但木质化程度低。条件好的苗圃三年生苗高可达1.5~2 m,地径可达3~5 cm,3~10年树龄为速生期,一般每年可增租1.5~2.5 cm,最高可达3 cm/年。10年生以下大青树极易受冻,这也是高龄大青树无明显主杆的原因之一。

据多年物候观测,将军洞大青树当年2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中下旬展叶,5~8月开花,9~10月为果熟期;12月至次年2月为落叶期(非极端气候天气年份树冠下层落叶不完全)(图4、5)。

2.2 大青树生长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青树生长的自然气候环境和人为因素较多,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两个方面。

(1)消极因素:极端气候环境因素(低温、冰雪霜冻灾害天气、风灾)、病虫为害(食叶、卷叶、潜叶害虫、蛀干害虫,根腐、干腐病、黑斑病、烟煤病等);人为生产生活影响(人为机械损伤、生长空间压缩)等。

大理地区大青树老化枯腐症状及处理见图6~13。

多年观察研究表明,将军洞大青树生长于斜阳峰灶头菁口海拔2160 m半山腰,通气、透水及光照条件较好,且叶片多薄革质,鲜有病虫害发生。影响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是:极端的低温冰雪霜冻天气过程、大风强对流天气以及人为机械修剪损伤导致的枝腐、干腐等。

(2)积极因素:大青树与周围小环境的共生、附生关系(图14~23)相关图片资料表明,大青树、黄葛树与其他树种、石灰岩、溶岩等存在奇妙的附生、共生关系,关联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些因素可能对大青树古树保护措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 将军洞大青树保护措施初步研究

3.1 组织措施

通过听证和相关工作程序,《大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8月由大理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为将军洞风景区古树保护组织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提供了法理依据。主要措施是把景区古树保护工作纳入景区日常管理养护重点工作,依托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科研课题组,常年开展将军洞大青树定点物候、气候叠加观测记录,采用无人机观测、图像采集设备、CIS等技术措施建立将军洞大青树三维數据模型;制定养护月历和极端天气应急工作预案,适时开展防风、防寒、除雪等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古树保护重大措施专家审查机制;健全年度大青树保护档案;确保每一项保护措施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追溯性、可操作性。

3.2 工程保护措施

(1)树干基部空洞修补:彻底清除腐烂木质部,对创面刷上防腐剂和伤口涂补剂后,采用石膏(Ca2SO4·2H2O)+动物毛发+生长素(IAA,IBA等)对空洞部位进行填补压实,隔绝水分和空气,减缓树干腐烂空洞进程,并对古树起到实体支撑作用。

不同截枝方法对大青树主杆的影响,见图24、25。

(2)树干基部景观石支撑围护:改造现有八角型树池,对树干基部用火山熔岩或碳酸岩砌石围护,一则对树干基部起支撑围护作用,二则利用榕属植物和碳酸岩特殊的附生关系,刺激其增生组织乃至新根的形成。

(3)修剪降高,确保树体平衡:一是通过常规修剪清除下垂枝条和枯枝,维护树冠平衡,清除安全隐患;二是编制树体回缩修剪方案,刺激新枝发生, 降低营养吸收和输送高度,防止古树风倒,维护古树营养吸收和营养消耗的相对平衡。树体回缩修剪方案须经专家论证通过、报市(县)级古树名木管理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4)树冠投影范围透水铺装改造:树冠投影范围内留除必要的消防硬化通道外,全部采用透水铺装;按6 m×6 m间距设置通气口,口径不低于30 cm,深度不低于1.5 m,并用砾石、陶粒等通气、透水材料填充。

参考文献:

[1]张培爵,周宗麟.大理县志稿[M].大理:大理市图书馆翻印,1991.

[2] 徐嘉瑞,李家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M].中国图书刊行社,1985.

[3]杨政业.李宓其人及被奉为将军洞本主新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1(3).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