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先发一个厨师都有可能成为好诗人

2017-07-31

南都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观照评判生涯

南都:这些年读诗诵诗似乎渐成风潮,但大家对一首好诗的评判标准日益多元,有时还成水火之势。能展开谈谈你判别好诗的尺度吗?

陈先发:诗一经写出,就与作者分离了,就具有某种公共性,读者以他个人的尺子来评判,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事实上是社会平均审美力提高的表现。在二十年前,只有权力话语或教科书说某首诗好,多数公众才会说好,否则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应该成为阅读与审美的常态。好的诗人本质上是审美力的拓疆者和引领者,而不能去讨巧和追逐社会审美趋势,所以一个写作者与大众阅读在对好诗的鉴定标准上有分野。

南都:许多朋友都知道你供职于一家媒体。你的记者生涯,对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陈先发:是啊,我们是同行。不少人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概述,那就是记者生涯为写作提供了一个可能,你有可能比别的职业更便于完成对社会现实的深度观照和信息资源的巨量积累。但写作本身,是个复杂而微妙的内心酿变过程,这种观照与累积会不会化为写作的推动力,还是个变数。它不是确定的因素。

诗歌不会与任何内心以外的因素产生抵触,一个厨师、一个屠夫乃至一个刽子手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好诗人,一个记者当然也可能。新聞工作和其他工作没有本质区别,它的核心是求真相和纠偏,发现力量和良知,每个人的工作都存在这种东西。但新闻事件的突发性、不规律性、不规则性使我的时间变得支离破碎,会打断我持续的写作状态,把这状态切成一片一片的。但这种干扰本身也可化为诗啊,语言有能力让一切烦恼与对立化而为诗。(南方都市报供稿,朱蓉婷采写)

猜你喜欢

观照评判生涯
我的教书生涯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16 Years in the Mines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关照与观照
星与花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