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的戏剧教育基础教学探究

2017-07-29李娜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戏剧教育基础教学

李娜

摘要:进行戏剧表演学习的学生,必须掌握基本专业概念和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也要了解一个演员的基本使命。通过对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的教学探究,探讨基础训练法如何按步骤进行戏剧教育基础教学,如何拓宽学生的感知范畴。一旦学生逐步熟练并不断运用这些原理,他们就能将所学的技能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演员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 戏剧教育 基础教学 基础训练法 表演训练 学习阶段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184-02

一、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介绍

应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邀请,受中央戏剧学院委派,笔者在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学习并探究了戏剧表演课的基础课教学。

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最具有影响力的戏剧院校,并因其独特的表演技法而著称。该技法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后期教学与布莱希特体系相结合,而基础训练法正是这一表演技法的核心。

去时正值开学,笔者有幸参加了恩斯特?布施学院的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见到了沃尔福冈?恩格勒(Wolfgang Engler)院長和大多数学院的老师。

开始是院长讲话,他介绍了学院和德国的戏剧现状,介绍说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是德国历史最悠久和最具影响力的戏剧院校,有其独特的戏剧表演教学技法,在德国各知名剧院的大多数演员都来自于此,不过目前德国的戏剧现状和演员的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所以要进行思考和努力。他对怎样培养戏剧人才提出思考,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要求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在德国本科表演学习时间要长达四年,大多其他学科三年就够了。

玛格瑞特·舒勒(Margarete Schuler)教授作为表演系主任迎接新生,她的开场白非常有趣,引来阵阵欢笑,也让人思考。她给每位表演系的新生拍照,她说:“美丽是外表所呈现的内心光彩,我现在给你们拍照,四年后再给你们拍,看你们是否真的变漂亮了。美丽都是血汗和泪堆积起来的,大家要知道,表演这个专业领悟到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开场表演是TO DO!,大意就是赶快行动起来、去努力、不要空想。结束表演是Only the spirit turn the world around(即唯有精神能改变世界),表演热情洋溢,正能量爆棚,都给了新生很大的鼓舞。

二、戏剧教育教学的基础训练法

表演系学生的教室,基本就是一个小舞台,占教室的三分之二空间大小,有一个搭出来高于地面大概一尺左右的木质舞台。在这个木质舞台上可以进行基础热身训练,也可以用来交学生准备的作业。屋顶上面有最简易、基础的灯光设置,窗帘是不透光的,学生每次交作业,都会像在舞台上一样。其余三分之一是地面,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在下面进行观看和点评讨论。

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表演系每年招收大概30名新生,在迎新的开学典礼后,这30名新生就要准备单人的表演练习进行展示,以供教师进行分班。这些练习都是学生自选的,既有经典剧目,例如莎士比亚、契诃夫的戏剧,也有柏林舞台上的现代戏剧。这30名同学根据教师对所在班级的需要进行分配,每个班级10名同学,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玛格瑞特·舒勒教授带领10名同学成为一班,进行基础训练法教学。

在第一个学期里,基础训练法每周进行16小时,在这里介绍一下课程概况。

第1至2周:演员的意识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敏感感受力、创造力、与搭档合作、无声练习;

第3至4周:空间利用练习,包括节奏、情境、态度、潜台词、角色训练;

第5至6周:即兴创作练习,包括单人练习、对手练习;

第7周:社会联系能力训练(根据布莱希特体系),包括状态训练;

第8至9周:分组即兴创作练习;

第10至11周:带文本练习、理论储备,包括根据文本即兴创作、与搭档分组进行场景练习、演出。

以上的这些内容都有与之相对的训练和练习。

三、戏剧教育基础训练法的作用和意义

在这三个月中,玛格瑞特·舒勒教授一边上课,一边向笔者介绍基础课程的意义所在。

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习的是一定的专业概念和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也要了解一个演员的基本使命。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学生要去准确掌握当下所有的表演方式,要去理解各种各样的美学观点,而是要让学生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实践中,一旦涉及到这些范畴时,能够了解、熟悉它们,能够对表演进行分析和研究。

只有在打好基础之后,表演者发挥个性才将有意义,才能适应今天的各种标准。因为,一旦对艺术规律有所了解,就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对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以平常心看待,轻松地加以处理。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表演课程的安排不可以随机拟定,而要让表演学习的各个步骤有机结合,有序进行。在上课的初期,玛格瑞特·舒勒教授就把一个学期的课程规划发到每一个同学手上,让他们明确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一个演员应该像木工学徒一样,首先要认真严肃地对待这门手艺的学习过程。为此,学习表演的时候必须要在同一点上长时间、不间断地重复努力。在课堂上,通常一个表演练习,需要不停反复地做。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耐心,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在这个学期中,他们要学会熟练掌握自己的工具,要让自己有能力在舞台上叙述故事,为观众再现人类的共同生活,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使其清晰可见。

在教授基础课程时,培养演员创造性的同时,还应该照顾到每个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打好基础。共同的基础比任何个别的形式、风格都更重要,基础凌驾于风格之上,任何当前新的表演方式都是从基础中演化而来的。只有学好知识,打好基础,才能让学生们在日后能够对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自己的处理。

玛格瑞特·舒勒教授提出,每位教育工作者、大学教师都应该不断进行总结、概括,思考在基础课程中,应该教授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设立这些课程?在哪些方面学生们应当自由发挥?为了达到自由发挥的水平,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准确地学习,创造性地工作?为了学生的日后职业生涯考虑,哪些练习才能够激发其表演创造性的灵感?应借助哪些方式,才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只有基础打牢了,灵感才会出现。在最开始的阶段,职业演员要将每一个最小的细节掰开揉碎,并逐个深入。在基础课程阶段,要使表演者清楚、明确地了解这些基本原理。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阶段中,要让学生对这些原理逐步熟练、不断运用,让每位学生都有可能借用其所学的技能,发展出各自不同的工作方法,这也是演员职业生涯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通过这样的方式耐心训练,再加上时间的检验,才能让演员在个性独立之路上,踏出坚实的第一步。

玛格瑞特·舒勒教授把学生的学习状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不知道自己无能,所以鼓励学生在一年级时大胆释放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这一阶段基本以引导为主,不做专业上的批评,只是建设性的意见,体现在考试上,就是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没有考试,也没有成绩。

第二阶段: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无能,这个时间段是二年级,学生可能会感受比较痛苦,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拉开距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落后一些的学生要鼓励,对进步一些的学生要求更高。

第三阶段:学生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这时候学生可能很自负。这时候就要强调应该对于剧场、表演艺术、每一个角色的尊重和敬畏。

第四阶段:学生认识不到自己有能力,即在无意识的有能力这一阶段潜意识地处理表演能力,演员能够以所学无意识地对待并以巨大的表演直觉处理。这个阶段是具有创作的愉悦性的。

四、结语

要学习表演,就要先打好基础。要让学生先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以便让他们今后能够继续发展,并在职业生涯中能不断依靠、运用这种基础能力,而不要因为遇到些许困难,就全盘崩溃。演员这一职业十分特殊,他们既是工具,又是创作者;既是材料,又是产品。在演员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危机,在这样的关键时候,牢固基础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演员如果基础打得牢,演技纯熟,就能度过难关,充满自信地继续工作,甚至可以通过危机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基础课程中,要力图拓宽学生的感知范畴,如杰尔哈德·艾伯特所言,首先要“打好基础,才能发展艺术个性”。这是演员从业余通往专业道路上的第一步。

猜你喜欢

戏剧教育基础教学
从美国非营利戏剧组织看观众培养
浅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戏剧教育
如何提高素描教学技能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
中小学校园戏剧探索
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投篮命中率研究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