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017-07-29芦鑫鑫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钢琴教学策略分析

芦鑫鑫

摘要: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有着丰富的音响效果。积极发挥钢琴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带给学生良好的音乐美感,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但目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比较重视演奏技巧的传授和运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在简单介绍音乐表现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钢琴教学 音乐表现力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94-02

在钢琴教学中增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将作品的深刻内涵诠释出来,传达给欣赏者,若是作品缺乏表现力的话,就会淡化作品的音乐表现功能,不利于钢琴教学的高效实施,也不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音乐表现力

(一)音乐表现力内容

音乐表现力的内涵是指将对音乐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在演奏技能上进行延伸、想象和拓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其主要内容有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的想象能力和音乐的创造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指对音乐声音特性、时间特性和情感特性的感受能力,音乐通过千变万化的声音塑造出极具音乐艺术魅力的形象,将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情感内容更加深刻地传达出来,因而需要较强的音乐感受能力,才能帮助演奏者把握音乐的感知能力。对音乐的理解是一种对音乐感受能力的深化,能够帮助演奏者进一步剖析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风格,强化对作品的感受能力。对音乐的想象能力是指在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传达出来的内容展开想象,并依据这一想象,演奏出更富于情感、更加传神的音乐。对音乐的创造能力是指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二度创作能力,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较高,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不断积累音乐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并不断增强自身的钢琴演奏技巧,才能达到这一程度。

(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增强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演奏的内在要求。钢琴演奏的独特优势就是音量宏伟、音域宽广,其音色华丽而优美,能够与任何乐器相匹配,这为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了独特的条件,而这也需要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才能充分地将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主题表现出来,更好地诠释钢琴这种乐器的演奏功能,而音乐表现又是钢琴表演的最终目的体现,钢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与领悟音乐情感与内涵,学会将作品情感与演奏技巧相结合,达到较好的音乐效果。其次,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目标。目前教师应当纠正一种观点,即不能只侧重于教会学生钢琴的演奏技巧,而要将音乐表现力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加强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引导学生对乐谱的研读

在音乐教学中,乐谱是音乐独特的“语言文字”,因而乐谱的识认是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读谱方式是学生更好理解音乐作品的前提条件,唯有对乐谱非常熟悉,并经常性地钻研探讨,才能加深对乐谱的感受和理解,在演奏时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加深对乐谱的理解?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身的不懈学习和刻苦钻研。首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正确识别乐谱上所有的标记和各种符号,将这些符号牢记于心,打好基础。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音符的变化,以及关注调号、奏法和拍号等进行标记,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加深对延长符号、休止符号等的理解,因为这些符号与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加深对这些符号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再次,加强对学生的指法练习,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乐谱上的指法强化指法练习,同时准确掌握乐句的划分方式,准确吸取作品中传达出来的精华。最后,还需要强化学生综合考虑內容与旋律的意识,整体考虑音乐的奏法、力度等演奏技术,强化对乐曲的整体把握,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钢琴乐曲中的听觉训练

音乐通过声音表情达意,因而需要欣赏者、演奏者都具有较强的音乐听觉能力。学生若是没有养成用耳朵捕捉音乐的情感、感受乐曲的旋律,就无法真正领会音乐的内涵,因而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提高学生通过听觉辨析乐曲情感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演奏者首先须是一名优秀的听众,会用心倾听自己的琴声。倾听的过程需要集中学生的精力,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相应的音乐旋律和风格,用心倾听脑海中“无声”的音乐,然后再与自己弹奏出来的音乐之声进行对比,通过脑海中的音乐与现实中的音乐的对比,寻找相一致之处和不一致的地方,在反复对比、反复练习中提高对音乐的辨析能力。其次,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等音乐鉴赏能力,倾听是基本要求,鉴赏能力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学生须辨析钢琴音乐的质地、风格,体味音乐创造出来的独特意境。再次,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这需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刚开始的二声部训练,逐次加强对三声部、四声部、五声部等的训练,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立体欣赏能力,掌握倾听的技巧和方法。

(三)注重把握钢琴教学中的节奏与速度

节奏是产生音乐旋律的主要因素,乐曲之所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就在于节奏的作用,并且音乐的表现力也需要通过节奏表现出来,因而在钢琴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节奏训练,控制好作品每一章、每一段的节奏和速度。在节奏训练中,学生应当确立一种意识,即节奏不仅指的是弹准拍子,关键还在于体会节奏的韵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每一首钢琴乐曲的独有的韵律,激发学生形象的思维,从而深入理解弹性节奏,演奏出乐曲的韵律感、节奏感。在把握乐曲的速度分寸感的过程中,学生须严格恪守乐曲的基本速度,因为在一首乐曲中只有一个基本的速度贯穿始终,这需要学生尊重乐谱速度标记,在其许可的范围内定位乐曲的速度,把握好速度的分寸感,在不同的情感表现中运用不同的速度,如在表现欢快的情感时,可以稍微加快一点节奏;在表现忧伤痛苦的情感时,可以将音调降低,速度放缓,以更好地展现乐曲的情感和内涵。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学生在平时自觉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练习和研读力,提高对乐曲的敏感度,辨析度等,才有助于学生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四)注重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

音乐首先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这中抽象的艺术形式通过乐谱的形式传达给演奏者,而演奏者的任务便是将抽象的艺术形式转化为声音语言,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入自己的想象,使得作品更加富于情感色彩,强化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教师在教学生练习《牧童短笛》的过程中,可以简单向学生介绍作者贺渌汀在中国钢琴史上的成就——他成功将民族音乐与西洋作曲技法结合在一起,创作出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第一首钢琴曲。再引导学生思考这首乐曲具体传达出来的情感是什么——这是对美丽江南田野的向往与憧憬,也是一副典型的传统水墨画。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之后,可以自己加以想象和联想,加入自己对江南的理解,增强对江南的那种憧憬之情,强化艺术效果。因此,注重学生对乐曲的联想与想象能力,也是提高乐曲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同时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本文主要增强对学生读谱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把握钢琴乐曲的节奏与速度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分析了教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以切实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冰.论钢琴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6,(23):33.

[2]刘欢.论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6,(02):168.

[3]姜涛.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北方文学旬刊,2014,(03):213.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钢琴教学策略分析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