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乐训练教学探究

2017-07-29刘柳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教学

刘柳

摘要:管乐教育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的部分,然而我国管乐训练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乐训练教学是近年来音乐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多方面提出了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乐训练教学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学生管乐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需求 管乐训练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85-02

管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管乐训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在基础、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管乐训练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十分重要。

一、管樂训练教学的意义

管乐教育作为学生器乐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以“美育”为教学理念[1]。将演奏乐器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合奏、独奏能力为途径;以培养学生欣赏、参与音乐为主要目的。管乐训练作品主要为中西方经典音乐曲目,有助于学生感受西方文化,传承民族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以及音乐的感悟能力。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音乐课程也成为小学、中学的重要课程,管乐教育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部分,对于培养个学生的艺术感以及参与者的团队合作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国管乐训练教学现状

(一)管乐训练教学观念落后

较多的教育者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材,为更高级的教育单位提供人才,部分教师甚至认为音乐教育为其他学科教育的附庸课程,价值不大,这些错误的认知导致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较为落后,而管乐课程训练也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尤其是村镇小学的音乐教师多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他们对管乐训练教学并无明确的概念且无专业基础,这就导致在管乐训练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使得管乐训练教学失去其独特的美感与价值。

(二)教育资源缺失

管乐教育需要较为完善的教学器材设施,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无论是器材的数量、质量还是种类上均无法满足管乐训练教学的需求,而管理上也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管乐器材管理混乱无序,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对学生形成不好的影响,造成学生的轻视。师资力量作为管乐教育的软件资源,对教学质量直接产生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高师音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增加,然而仍然无法满足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以及管乐训练教学的需求。

(三)功利性目的加强

虽然我国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然而只要高考这一招生模式不变,学校教育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以文化课程为主要目的。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布置大量的学习任务以及过量作业,甚至将音乐课程占用,导致学生没有办法与精力来学习管乐课程。在教师与家长这种功利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功利性的选择学习什么,直接造成学生学习音乐课不积极的现象,严重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种恶性循环极不利于管乐训练教学的发展。

(四)学生心理需求被忽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音乐课程来调节学习紧张感,然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一需求,在教学时仍然以大纲为主要目标,使管乐训练教学丧失其美感与欣赏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显著下降,导致管乐训练教学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三、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管乐训练教学对策

(一)明确学生心理需求,合理选择教材

随着社会背景以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学生所面临的选择更多,同时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与活跃,即使是中小学生,对于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追求自身的核心地位,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被重视与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依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来寻求平衡,尽可能的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按照针对性的教材来激发学生的管乐天赋[2]。在管乐训练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合作演奏完成管乐训练项目后,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相交换学习意见。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对于管乐教材的看法,并结合学生的看法来调整教材、教学方法等,使教材符合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管乐训练的教学质量。

(二)高效引入课程,创建教学背景

学生在面临管乐训练教学中普遍存在“入门难”的问题,管乐课程作为西方流入的音乐课程,学生接受以及学习难度较大。而除了极少数学生在课外学习管乐知识外,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管乐乐器,因此对管乐初级知识缺乏认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度较大。鉴于此,教师在管乐训练之前,可以通过全方位设置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故事性高、趣味性强、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降低管乐知识学习的难度,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管乐知识的基础。如在对单簧管训练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音频与图片等来使课堂更加生动,将单簧管的“诞生”引入课堂背景,通过动态的视频图像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单簧管的制作过程与结构,后期在单簧管的演奏技巧、训练中也可以配合多媒体来提高单簧管的训练效益。

(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训练热情

学生的管乐训练课程与专业性学习和欣赏有区别,因此要依照新课程的学段和教学要求来循循诱导,增加学生对观月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缺陷、教学内容理解偏差、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等均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保证课程预期效果。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选择丰富的资源来补充原有课件,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如最近较为流行的“活动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

(四)加强学生实践训练

学生掌握管乐课程的基础理论后,全方位把握实践平台,在遵循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来建立针对性平台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训练,以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与管乐训练的规律[3]。在管乐训练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完管乐作品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使学生之间进行组内交流以及团队合作表演,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艺术创作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巧以及知识,全面促进学生管乐演奏水平的提高。对于一些表演欲望较强,具有天赋的同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对应的表演平台,并请学生之间互相点评,通过真实的演奏来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学生能力与知识的全面优化。教师通过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了解学生管乐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管乐训练对于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演奏技巧,从而促进我国管乐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凡.福州地区中小学管乐教育的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1):199-200.

[2]李文汇.在普通高等院校推广管乐艺术的可行性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9):5-6 .

[3]李天池.四川中小学管乐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音乐探索,2012,(01):138-141.

[4]闫瑜.中小学管乐教育中的音乐素质——个体表演技能和集体表演技能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220.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