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2017-07-29张艾娟王耀华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多元化高职

张艾娟++王耀华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歌和戏曲,在后来的发展中,借鉴了西洋唱法,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的平台,高职学校承担着培养优秀民族声乐人才的重要责任。本文对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 民族声乐教学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79-02

我国民族声乐源于几千年的中国民族发展。首先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审美取向都具有多样性,加之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代民族声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不仅丰富人们新教学理念和方式,也能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成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民族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民族自豪感,还促进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高职院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不断革新声乐教学,其中做得比较到位的是吐字和发声两者的对接方面。我国民族声乐吐字是很清晰的,可自从西方唱法被引入之后,出现了一些吐字不清的问题,虽然讲这两者结合比较难,但经过我国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最终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且吐字清晰。此外,我国民族声乐还引入了美式唱法,由于其重视音区统一、音色以及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1]。

(二)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不足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受到了不少音乐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质疑,因为民族唱法应该是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可是学校侧重标准化,使得课程单一和单调,出现重共性缺个性的现象。

作为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虽然发展时间不短,可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民族声乐发展教学体系,没有符合我国实情的权威性教材,尤其是在演唱训练方法和作品风格的教学上,没有贯彻落实“以我为主,为我服务”的方针。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团队主要来自各大专业院校培养的声乐教师和国外学成归来的声乐专家,他们更倾向于西洋美声唱法理念和方式,而对我国原汁原味的民族声乐传统艺术却了解的比较少。因此,很多院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多采用美声唱法,忽视了我国民族本身的元素,致使出现了没有民族风格、唱腔和特征的民族声乐演唱现象,缺乏个性,因而民族声乐演唱就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声。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必须重视民族声乐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促进我国声乐教学的个性、多元化的发展。

二、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策略

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我国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的趋势,遵循事物发展多样性的规律,符合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和广大观众的审美实际需要,促进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

(一)樹立新的高职民族声乐教学理念

实践需要思想观念作为指导,高职院校必须革新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才可以更好地完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提升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学校应该拓展教育发展视野,不再局限单一的西方声乐文化,不断探寻西方和民族、传统与现在的内在联系,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演唱技巧,同时合理借鉴国外科学的声乐演唱技巧,进而使高校声乐专业师生具有良好的民族声乐文化修养和观念。

保持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合性和传统性,不仅体现了优秀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追求。这样不仅保持了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的本质,同时也吸取了国外先进科学的声乐文化营养。因此,在继承中发展,融合国外优秀文化,将二者和谐统一发展,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从而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发展。

(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声乐文化因素

在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中,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是重要因素,在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时候,高职院校需要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元素。因此,专业的音乐院校教师和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的声乐技巧,同时不断创新和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和结合学生的嗓音特点和演唱能力的基础,教师选择合适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而培养具有艺术个性和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民族声乐人才。

目前,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原生态民歌。在新时期和新形势背景下,我国高校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要在继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前提下,特别是研究和学习我国音乐艺术特点和演唱技能等。在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聘请原生态歌手指导教学,可以设置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演唱技术的课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深入把握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色,加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2]。

(三)促进民族声乐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科学化

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科学良好的氛围。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要积极聘请民族声乐的专业教师,还要注重聘请我国优秀的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以及民间曲艺表演家等,为学生们指导实践,让学生的演唱、表演、唱腔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特色,进而在学得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到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元素,从而营造个性与共性、技巧和风格特点协调发展的良好民族声乐教学氛围,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我国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形式、内容和种类,如果教师还是按照先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授,是很难达到较好效果的。因此,高职院校和教师应该注重革新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在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材内容,为教师教学配置相应的影像设备,教师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能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详细对比和赏析各种演唱风格,进行有效地示范教学。

(四)建立健全高校声乐声部体系

在全世界声乐领域中,最完善的是美声唱法的声部划分体系,它呈现出了人声色彩的丰富性,将舞台上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完美地刻画出来,极大地推动了西洋歌剧的发展。然而我国民族声乐没有显著体现声部的丰富性和色彩对比的完整性,似乎只有男高音和女高音之分[3]。因此,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应该建立健全其声部体系的划分,根据各个声部的特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不同声部音色特点学习者的需求,而且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审美的多样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细腻描写出角色人物的性格和刻画出角色人物的深度,促进我国民族歌剧创作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精品化,走向国际化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正确面对艺术思潮的冲击,在积极继承优秀传统艺术理念的同时,打破雅俗之分,才能拓宽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途径。虽然实现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需要很长时间,但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应该不断革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保留民族元素,并且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从而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个性化的民族声乐人才,全面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月娟.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6,(07):183-184.

[2]高宇.二十一世纪中国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王世飞.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及其精神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多元化高职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