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后进生转化

2017-07-29吴际李炎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转化后进生

吴际+李炎玲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行为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后进生的转化问題,用行为主义理论来帮助识别后进生问题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消除教育者不当的教育方式,帮助后进生建立新的良好行为,使其实现良性转化。

〔关键词〕行为主义;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57-03

行为主义由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作为一个红极一时但又饱受批判的心理学流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行为主义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对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影响仍清晰可见。如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在单独接受该刺激时,也能出现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而斯金纳在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发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同样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如在该理论中,强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习惯都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建立起来的。新行为主义中的社会学习理论进一步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虽然行为主义过分地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性,但仍然不影响教育者们运用行为主义的精髓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犹太人巧妙地使用经典条件作用帮助儿童建立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把蜂蜜涂在字母表上,让字母表跟甜的感觉形成联结,让儿童从小就把学习知识当作是甜蜜的享受。

从行为主义的相关理论来看,行为主义研究人类的行为,并致力于从行为上改变个体。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类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俗称后进生,也称待优生。百度百科中对后进生的解释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李洪元等在《“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后进生的智力水平与普通人无异,而是由其他因素造成其身心的不平衡[1]。叶澜的调查报告指出:小学生学业成绩落后,因智力严重缺陷的不多,品德上出问题的,本质恶劣者也不多,多数是由各种坏习惯造成。因此,转变后进学生工作的“主体工程”应该是“行为矫正”,即克服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本文尝试从行为主义的视角解读后进生,分析识别其问题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帮助教育者认识不当的教育方式,促使后进生建立新的良好行为。

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识别后进生问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再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消除其不良行为,同时帮助后进生建立新的良好行为。

一、帮助识别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深层原因

一个问题行为不会突然地出现,其背后肯定有原因。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合理的强化和错误的模仿都可能造成问题行为的出现。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要急于批评和惩罚,而应该想一想,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行为?当我们错误地解读行为,就可能以错误的方式应对。以下这些后进生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容易被误读。

(一)违反纪律:获得关注/回避任务

作为教师经常会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马上制止、批评他们是我们立即想到的应对方式。但这一方法并不总是奏效,可能造成的结果是,这些学生违反纪律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此时教师应仔细想想其中的原因。从行为主义的视角出发,后进生违反纪律可能是受到教师的强化关注。后进生成绩差,但他们也希望获得同伴和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教师的批评、其他学生的注视即是对他们的一种关注,这种“关注”越多,越强化了学生的问题行为。

此外,也有的教师会对这些违反纪律的学生施以罚站的惩罚,久而久之同样发现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有增无减,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来看,回避学习任务可能强化了学生的问题行为。每次罚站,学生即可逃避上课,逃避课堂学习任务,这一结果强化了他们违反纪律的行为。

(二)拖延课业

后进生在作业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做作业,拖延作业,教师往往会直接批评和惩罚他们(如罚写20遍)。前人研究肯定了后进生的智力,他们的拖延并非一点也不会,有时往往是为了避免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不做作业就可以不用被提问,不用考100分,这些想法和结果强化了他们拖延课业的行为。久而久之就越来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厌学的结果。而教师的批评与惩罚会让学生更加讨厌和回避学习,并可能因教师的某些惩罚(反复抄写)形成强迫的倾向。

(三)网络成瘾:获得认可

我们会发现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网络社交的学生成绩比较差,网络成瘾与成绩差是紧密相连的,网络成瘾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时间不足,从而导致了学习的滑坡;也可能学习的滑坡使得他们更加网络成瘾。前者可通过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来解决,我们重点关注后者,在现实中鲜有后进生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关注,而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获得他人的虚拟的认可和满足感(如在游戏中打败很多的怪兽),这种虚拟的认可和满足感强化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现实中教师与家长越忽视后进生,越可能加重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

(四)撒谎

一些后进生还会存在一些品德上的问题,如撒谎。后进生也希望得到认可,当某一次撒谎顺利过关,可能致使学生下次继续使用撒谎行为蒙混过关,以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感觉强化了撒谎行为的持续。

(五)攻击性的行为:获得控制

一些后进生喜欢打架,除了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外,还可能为了获得控制感。后进生对学习失去控制,他们希望在其他方面找回对自己和他人的控制。比如一个内心恐惧的孩子,可能借由攻击性行为来感受力量。当一次次的打架行为震慑住他人,将他人击败,这种强烈的控制感和力量感强化着他们的行为。而教师对他们的惩罚并不能遏止打架行为,还可能引发逆反心理。

当我们思考后进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时,帮助他们消除并建立良好行为的通道就打开了。我们不能从表面认识后进生的问题行为,不能单纯地制止,粗暴地对待,而是应该看到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行为主义理论的分析,能够让教育工作者明白,后进生问题行为可能会因不当的教育方式加重,教育工作者科学地认识问题,转变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转变。

通过对后进生部分不良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需要被關注,渴望被他人认可,希望有控制感,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基于此,可从行为主义中消除不良行为和建立良好行为的方法入手对后进生进行干预。

二、帮助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消退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行为。例如,当教师确定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是寻求关注时,应与其他学生一起忽视该学生的行为,直至行为减少或消失。

(二)惩罚

惩罚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良行为,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惩罚的度与方式。如教育家魏书生在惩罚学生时用三种方式: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学生唱一支歌;犯了比较重一点的错误,要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错误,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说明书不是检讨书。

批评也是一种惩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育者可以采用建议式批评。建议式批评的要点是以提建议的方式促使孩子改变。在进行建议式批评时要注意的是:要用疑问的语气;所表达的意思是善意的、尊重对方的,并且是针对具体的事情。例如:“如果你能安静地听课就更好了,你觉得呢?”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帮助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对后进生某些问题行为的分析,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一些深层次原因,包括希望获得关注、认可,希望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希望有控制感等。通过行为主义方法的整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一)关心后进生

后进生的问题行为有时就是为了获得关注,作为教师不应因为他们学习落后而歧视他们,而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多与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进行合理归因,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同样抱有期待;在课堂上用全纳、平等的态度对待后进生。

(二)发现闪光点,及时强化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善于发现闪光点,就能将之变为转化后进生的支点。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及时强化,不轻易否定他们。例如,发现后进生的作业比以前做得好时应及时给予肯定。

表扬是最常用的一种强化,教师可以采用描述性表扬,其要点是描述性地说出当事人的、作为事实的、你觉得值得表扬的地方,表达真实的感受,主要针对所做的事情或者发生的过程,例如:“你今天在课堂上表现不错,积极地举手回答了问题!”表扬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你表现不错!”这样的表扬太宽泛,没有具体到事件,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因为什么事而受到表扬。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适合后进生的强化物来对其闪光点实施强化,当我们发现一个后进生违反纪律是为了得到关注时,那么在他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他坐到教师的座位上,帮助教师监督其他学生自习,以此来帮助他获得另一种形式的被关注感和责任感,强化其良好表现的持续。

(三)帮助后进生体验成功

一个成功的机会对个体来说很重要,每一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要,而后进生更需要这样的机会。后进生往往因为学习不突出而被忽视甚至否定,致使他们将失败和学习联系起来,从此失去对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能让他们将学习与快乐、成就感、控制感联系起来,逐渐提升自信。如教师对他们进行提问时,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后进生可以胜任,随后进行强化;当发现后进生的作业比以前做得更好时,可以适当地给予积极的评语,以此帮助他们感受学习并不难。

(四)行为契约

行为契约是一系列强化组成的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者与学生达成约定,让其自觉地履行约定事宜,从而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如与学生约定,当你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一定要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能因为不会做而拖延交作业。双方签字后,按契约行事并及时给予强化。通过行为契约的方式可以让教育者减少说教,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情绪冲突,并让他们学会自我管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行为的持续是受到某种特定结果强化的,教师应透过后进生的问题行为看出其深层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及时强化,帮助他们体验成功。我们要坚信一点:后进生与优等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参考文献

[1]李洪元,陆士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41-45.

[2]叶澜. 关于中朱学区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调查报告[J]. 教育科学,1991(1):21-27.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宁,530023)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转化后进生
融合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互动式案例教学研究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