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耶律楚材研究综述

2017-07-29刘龙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耶律楚材政治家

刘龙

摘 要:耶律楚材是蒙元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关于耶律楚材研究,国内已出版的传记不下10部,发表的论文60余篇,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耶律楚材进行研究和探讨,包括他在蒙元初期的历史作用以及他的政治思想、经世治国思想和儒学思想文学倾向、诗歌创作乃至心态等问题。

关键词:耶律楚材;蒙元初期;政治家;儒学思想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是契丹皇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直系后裔后裔,据《元史·耶律楚材传》载:为“辽东丹突欲八世孙。”蒙古建制初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博览群籍,融通百家,文集《湛然居士文集》和《西游录》今存,继其父耶律履后将本家族文学推向鼎盛阶段。文集收录其作品凡776篇,其中杂文58篇,诗歌718首,耶律楚材不但是蒙古帝国的开国功臣之一,同时也是元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方面的领起者。

一、耶律楚材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他的影响

辽、金、元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其历时之久,跨域之广,融汇民族众多是空前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而广泛,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的碰撞、渗透乃至融合进行得异常激烈。耶律楚材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上中国的历史舞台的,他同那一时代的其他人一样,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如何整合五彩斑斓的各民族文化。耶律楚材是一位汉化很深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清楚地認识到汉族文化的先进性,所以,出于少数民族的质朴与自然和政治家的现实与宽怀,他完成了对汉族文化的重新连释,以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局面,这就使他的思想表现为一种蹂合状态。

二、耶律楚材的经世治国思想及在诗歌中“华夷一统,共享太平”的思想

1、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

耶律楚材的经世治国思想主要是“以儒治国”。“以儒治国”即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以儒治国”包括儒家的观念和制度,侧重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文治,强调功效性。应当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耶律楚材的思想实践和影响。耶律楚材的经世治国思想及其实践在蒙古国向元朝过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保护了中原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原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传播了儒学“汉法”,有力地推动了蒙古的封建化进程,为元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2、楚材诗歌中“华夷一统,共享太平”的思想

为了推行“以儒治国”的方略,恢复孔孟之道,耶律楚材奏请大汗采取了种种尊儒措施。他渴望天下一统,消除民族偏见和隔阂的华夷一统的民族观念不能不说是进步的民族观允春喜在《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出论》中提出在思想家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严格的华夷之分,使他们对非汉族政权一直带着明显的歧视态度。思想家认为,少数民族是野蛮落后的民族,如果汉族亡于夷族的话,其结果就是礼仪破坏,文明丧失。耶律楚材宣扬仁义治国,在耶律楚材看来,只有实行仁义,才是对儒家思想的真正继承与发扬,即所谓的“仁义且图扶孔孟[1]仁政的目的,就是“唯思仁义济苍生”并竭力向蒙古君主推荐儒家思想,建议统治集团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方略,同时他还认为耶律楚材选拔和利用汉族儒士为汉族人民及汉族文化的保存起了很大的作用。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思想和实践,对蒙古政权的封建化起了积极的转化作用,中原百姓也减少或避免了巨大灾祸。王少华在《论耶律楚材诗歌中的“华夷一统”思想》中认为儒家对人性关爱与佛理对生命的珍惜共同使耶律楚材产生了“华夷一统,共享太平”的思想。圣政罔二三,载物惟平均。[2](卷1)(p1)伫看要荒归一统,天兵不日破东都。定远奇功正今日,车书混一华夷通。[2](卷2)(p25)耶律楚材“华夷一统,共享太平”的思想始终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在他的行动上。

三、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的历史作用

作为开国元勋,他参与帷幄,决策军机,匡立朝仪,建章立法,极争巧谏,是元代汉文化传播的杰出代表。学者们认为耶律楚材以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政治行动准则,采取了一系列弘扬儒家文化的举措。政治上,反对蒙古王公裂土分民,定制度、议礼乐,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反对重牧轻农,制定户籍、赋税制度,保护中原农业经济和农业文明,军事上,制止屠城旧习,爱惜生民,保护劳动力,文化上,尊孔教、设科举、用儒士,法令上,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这些措施客观上对战后保护中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耶律楚材的文学成就很高,其中最突出的当属诗歌。通过诗歌抒发了他对民族融合,天下一统的向往也抒发了他对不施仁政,文明沦丧的深切忧虑。张炯《中华文学发展史》评论说:“在元代历史上,耶律楚材是重要人物,但实际上在元代前期政治格局之中耶律楚材的作用被‘放大了,他在元代诗文的地位则没有得到足够的评价。” 耶律楚材诗文的研究,有必要回顾元明清以来评论家和研究者的评论。元人万松野老行秀为《湛然居士文集》序曰:“望涯于少陵诗史者矣。”元人王邻为《湛然居士文集·序》评价其诗:“其温雅平淡,文以润金,其飘逸雄,又义薄云天,如宝鉴无尘,塞水绝翳,其照物也莹然。”孟攀鳞为之序曰:“词锋挫万物,笔下无点俗,挥洒如龙蛇之肆,波澜若江海之放。是皆造其真境,至于自然而然。”(三序均载该书卷首)。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经国之暇,惟以吟咏寄意,未尝留意於文笔也。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而大旨必归于风教。”清·顾嗣立《湛然居士集小序》中称其为“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可见元明清评论家对其的评价颇高。

1、从政治取向来看湛然诗壮志激扬,多流露出诗人建功立业的宏大政治报负,这种思想倾向贯穿于楚材一生,也是其诗歌的创作主调,作为汉化极彻底的少数民族,他汉学造诣颇深,传统文化的渊源成就他的政治取向,他力推孔孟“仁义、君臣”之道,其人生观的主导即是正统的儒家思想,用心良苦、不遗余力地推行以汉法治国,积极用世豪无二致地反映在文学主张中,开启元蒙诗风,赫然独立于元初诗坛艺术之颠。

2、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湛然诗古雅、清新雄奇,体现他诗意化的人格风范和审美风貌,这与他的佛学修养及信仰老庄无为有密切的联系,“以简易之道治一心;以仁义之道治四海。”他虽然以儒教化天下,却可以做到积极用世,淡然忘世。

20世纪初,耶律楚材研究发轫于王国维的《耶律文正公年谱》、张相文《湛然居士年谱》、陈垣《耶律楚材之生卒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至70年代末,研究耶律楚材的单篇论文仅有余大钧的《论耶律楚材对中原文化恢复发展的贡献》(《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2期),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都极其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史学研究的繁荣,对耶律楚材的研究逐渐呈现出一个繁荣兴盛的新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出版的耶律楚材传记不下10部,主要有黄时鉴《耶律楚材》[6],云峰《耶律楚材》[7],张桂岩《耶律楚材》[8],老姜《耶律楚材》[9],陳今越、崔向东、李树基《耶律楚材》[10],刘晓《耶律楚材评传》[11],戴逸《耶律楚材大传》[12],等发表论文60余篇此外,一些著作中也有相关论述。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耶律楚材进行研究和探讨,包括他在蒙元初期的历史作用以及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宗教思想、文学倾向、诗歌创作乃至心态等问题,这必将为耶律楚材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沈有珠《耶律楚材诗文研究回顾与展望》中认为学术界对耶律楚材的研究又多集中在历史方面,对其诗文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民族情绪因素,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学者们对元代文化、少数民族作家有一种自然的排斥和否定心理;也许因为元曲的光芒遮盖了元诗文,历来对元诗文的评价都不及唐诗宋词高,对楚材诗评价当然不会高,楚材诗文研究也并非始终是元诗研究的热点,也许因为耶律楚材在元代的影响,以事功而不以文学,学者们忽视了耶律楚材诗文研究。

总体来说,关于蒙元时期名相耶律楚材,过去的研究多注重其政绩及历史作用方面,而对于他在特定社史背景中的个人际遇、思想、情感、心态,则少有专门论述。楚材于公元1218年随成吉思汗西征,此后十年,他一直生活在西域,创作出了数量众多的描写西域独特风土人情和自己生活的“西域诗”。这些诗无论在思想情感的表现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代表了其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元初诗坛中的翘楚,历来被人们所称道。但这些诗歌创作的基础却是复杂的,诗歌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寂寞气息,则折射出了诗人贯穿始终的孤独的情绪。耶律楚材是我国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推行“以儒治国”的方略,恢复孔孟之道,保护汉文化,为蒙古的历史进程化起了推动性作用并且堪称元代诗歌第一人,诗文在整个元代诗坛都是很有特色的。

参考文献:

[1][2]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阅.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马克思.不列颠的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G]马恩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张炯.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1997.

[5]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黄时鉴.耶律楚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7]云峰.耶律楚材[M].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

[8]张桂岩.耶律楚材[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9]老姜.耶律楚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1997.

[10]陈今越,崔向东,李树基.耶律楚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1]刘晓.耶律楚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戴逸.耶律楚材大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耶律楚材政治家
不做别人舌头下的奴隶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不识抬举”的耶律楚材
周公作礼
挽衣留谏
爱书者无忧
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诸问题之探讨
耶律楚材的“不识抬举”
政治家与鞋 ——艾马德(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