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

2017-07-29何易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叙事文字图像

何易

摘 要:图像和由语词及话语构成的文本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借助二者的形式叙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被图像充斥逃不开的同时却有仿佛产生了依赖。本文通过对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特点分析及比较其带给我们欣赏和阅读感受的不同,试图论述文字叙事的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图像;文字;叙事;不可替代

现今,我们通过图像了解、占有、消费商品;通过图像彼此沟通、交往;通过图像感知世界、认知社会;甚至在语言文字一统天下的叙事中也出现了图像。那么何为“图像”?按照字典的解释,即“画成、摄成或印制的形象”。而细细推敲,这个定义却显得单薄,不够全面,它甚至没有把雕塑这一重要的图像形式包含在内。一种看法认为,“凡是人类创造或复制出来的原型的替代品(原型既可以是实存物,也可以是想象的产物),均可以称为‘图像”。当然,原型与其图像的分界线有时是飘忽不定的,所以往往不太容易把握。“如果原型的信息实际上被完全传达了,我们便称为‘摹真或‘复制”,“如果摹真与原型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包括使用了同样的材料,那么它便不能算是图像”,因此贡布里希认为:“植物课上使用的花卉标本不是图像,而一朵用于例证的假花则应该算是图像。[1]”

文本与图像间的关系复杂。语词是一种时间性媒介,图像则是一种空间性媒介,由语词构成的文本总想突破自身的局限达到某种空间化的效果(这种情况在现代作品中尤为明显),而图像也总想在空间中去表现时间和运动,欲在画幅中达到叙事的目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图像与文本有时还存在着某种复杂的“互文性”关系。总而言之,“图像与文本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论述过诗歌与绘画的平行关系,贺拉斯的名言‘诗如画更是建立了它们的姊妹关系。在西方历史上,关于图像与语言的关系的争论,可谓是一场‘符号之战。所以,米歇尔(W.J.T.Mitchchell)将图像与语词喻作说不同语言的两个国度,但它们之间保持着一个漫长的交流与接触的关系。”[2]当然,正如很多后现代理论家指出的:除了这种相互借鉴和模仿的关系,图像与文本间还存在着竞争和压制的关系。

就叙事而言,像罗兰.巴特所说:“对于人类,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3]但无可否认,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媒介却非语词与图像莫属。二者作为现实的替代物,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出事物极具特色的地方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传达一种精神,实现叙事者和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图像较之语词,日本学者浜田正秀认为:“它更为具体、更可感觉、更不易捉摸,它是一种在获得正确的知识和意义之前的东西。相对于变化多端、捉摸不定的形象,概念则有一个客观的抽象范围,这样虽更显得枯燥乏味,却便于保存和表达,得以区分微妙的感觉。形象和语言的关系,类似于生命与形式、感情与理性、体验与认识、艺术与学术的那种关系。”[4]“图画在内容上比话语更为丰富——话语‘容易安排,但也容易出偏差。”[5]“大自然的多樣化是更容易安置在图画里而不是话语里的。话语在信息传输时表达得清晰、有目的指向,然而多样性在话语里更容易失去……话语可能要比图画更加真实,但是,同被现实性大大净化了的话语比较起来,图画中包含的观点具有更丰富的色彩与内容,更加鲜艳夺目。”[5]显然,用这“两种精神武器”来叙事,自然也是各不相同、各擅所长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基础愈发坚实的图像叙事正“侵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有耐心读完一篇文章,觉得滑动手指透过屏幕浏览更多的图片更具吸引力也提高了效率;社交平台上,大家更愿意Po出或看到鲜艳靓丽的图片而非一段记录下真实宝贵心情的文字;微信的推送由数张图片构成,文字只是点缀说明而已,与古籍中“配图以解精要”真是相差甚远……

这时我们不禁要反思,文字叙事应当如此大规模的被图像叙事替代吗?利奥塔曾表示:“对于文本来说,最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意义,而在于它之所为和它之所激发。它之所为即它所包含和传递的影响力,它之所激发即使这种潜在的能量完全转化为其他事物——文本、绘画、图片、影片、政治行动、决策、反抗行为、经济上的进取心等等。”[6]再将视野转向当下的国内,“钱钟书先生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好的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韩少功说,“从曾经的‘爱神之箭射中了我的心到今天用‘放电比喻爱情,文学修辞之妙是画不出来的。”他强调,这是图像不可取代文字的有力证据。

“图画叙事是借助其物理图像的时空张力,凭借人的视觉知觉及想象力形成艺术图像并加以串接来完成;文学叙事则是借助其语言文字的意义,在人的想象力参与下‘立象并加以突破达至‘境来实现。”[7]尽管两种艺术形式的叙述各有优劣,但它们都创造了“事”之存在的虚幻世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在今天这样的“读图时代”,我们需要明确,文字叙事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A].范景中选编.贡布里希论设计[C].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2]曹意强.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现代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A].曹意强,麦克尔.波德罗等.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3](法)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日)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M].陈秋峰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5](德)瓦尔特.舒里安.世界的图像化[A].作为经验的艺术[C].罗悌伦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7]马生龙.图画叙事与文学叙事.南京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叙事文字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有趣的图像诗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