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构建机制探讨

2017-07-28谷海燕席晓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

谷海燕+席晓华

内容摘要:本文对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构建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从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入手,基于电子商务与农产品相结合,探讨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电子商务农产品发展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以此创建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及农村物流的发展,以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产品 物流发展体系 构建机制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发展还较为落后。在目前信息化、多元化的互联网经济时代,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能够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并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我国农业体系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到最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离不开全国农民参与,包括245万的农民经纪人,17万左右的农村合作及中介,96万左右的经营大户,5.3万左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孙群花等,2014)。物流是连接整个组织过程各阶段的重要环节,科学的物流体系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反,就会对整个组织运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物流成本较高。据调查,我国农产品物流大多数都是以自然物流或者常温物流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损失。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果蔬等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为25%-35%左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损失率高出了20%左右。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为:物流主体较多,产销链较长。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主体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个人及企业、提供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如此环节自然会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其次,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会经过几个流通环节,那就是生产者、当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零售商、顾客,整个产销链也会提高流通成本。缺乏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我国面积较大,并且地形复杂,各地区间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我国农产品运输具有较大的难度。加之我国缺乏立体交互式运输网络,所以农产品在各地区间的物流成本就会加大。缺乏先进的存储加工保鲜技术。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加工保鲜技术较落后,一般农产品都是由产地通过原始产品形式进行销售,加大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以此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成本(赵志田等,2014)。

其二,落后的市场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创建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零售市场及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批发市场与多个流通渠道相连接,贯穿各地区及城乡之间,已经成为了物流网络的集疏地,城乡集贸市场具有零售、收购及批发的功能,在零售市场中,农产品连锁店、超市已经成为了农产品流通的新渠道。但是相比整个市场体系来说,农产品市场体系还较为落后,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我国部分农产品交易还是通过一对一的交易方式进行,结算主要通过现金及现货交易,交易规模较小,并且信息搜索难度较大,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市场价格波动大。截至2015年底,我国具有6524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但是大部分规模都较小,并且较为分散,产品之间的供需信息不畅通,交易过程不透明,这就导致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并且波动较大,不能反映出市场的真实供应需求。市场信息体系较落后。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开始重视农村经济信息体系的构建,部分大型、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超市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从整个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来说,还存在信息传递较慢、质量低、信息流不畅通的问题,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极不稳定(程新峰,2015)。

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影响

其一,创新农产品物流观念。在农产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着农民的物流观念,主要表现在物流活动组织观念方面。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农民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并不能及时获取市场的需求信息,所以只能盲目的进行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的流动也是没有秩序的。但是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具有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网络能够将农产品、零售商及消费者相互连接在一起,农民及零售商也能够通过网络掌握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这样,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会有序开展,根据市场决定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已经成为目前农民农产品生产的全新观念,农产品物流也将更加有序。另外,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主体也不是传统的分散式,而是成为整个供应链中的联盟,物流企业的实力也并不是企业的物资资源,而是自身对社会资源的调动(沈启超等,2016)。

其二,降低了农产品物流成本。从企业方面分析,物流企业成为了电子商务运行的平台,有效节约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从具体方面分析,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农产品信息共享效率,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信息的来源成本。另外,信息共享实现了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农产品的目标,经过长期的合作降低了价格,以此降低了物料采购成本。电子商务还提高了物流系统环节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有效的节约成本,降低了库存。最后,电子商务具有信息准确和及时的优点,减少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不必要环节,从而降低了农产品损失机率(程娟,2016)。

其三,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目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环节过多、流程较长,降低了物流的效率及效益。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能够使农民与零售商、批发商直接沟通,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环节。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减少了实体分销网络的设置,也不需要布设店铺和存货,有效减短了物流时间,也减少了物流過程中不必要的环节(赵红梅,2016)。

其四,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对我国部分企业而言,农产品物流不过是兼营业务,农产品专业物流企业较少,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及专业化程度,同时难以掌握农产品的销售信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取全球的销售信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得以不断的发展。相信随着物流机制专业化,农产品物流也会朝着专业化方向持续发展。分散化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使物流企业货源的组织变成了技术手段,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过程中,农产品采购、储存及运输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得到需要的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对自身业务能力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可以促进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的有序发展(李金华等,2015)。

其五,创新农产品运输方式。农产品传统运输形式为大量、多次的运输,并且物流企业的交易对象大多数为批发商或者规模较大的零售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用户能够直接与物流企业达成合作,人们的消费方式在现今多元化的社会中不断发生改变,今后消费者的消费将会呈现多样化及个性化,这就要求农产品创新传统的运输方式,使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运输,以此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其六,提高农产品物流时效。由于时间是维持农产品质量的有效因素,毋容置疑时间也已经成为农产品物流行业的竞争重点。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精准的掌握市场动态,优化自身的业务流程,以最低的成本运行,那么农产品物流就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创建可靠及高效的物流活动是基础。所以,时间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尤为重要。时效性主要包括了服务、产品、信息及决策反馈等方面的及时性,这些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冯佳,2015)。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物流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就从根本降低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并且对于市场消费质量及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也成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因素。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着手:

其一,创建一体化物流。物流是农产品生产者与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相互联系的能力,也是产品运输、储存、搬运及包装等多方面的集成。相关的市场及顾客信息通过销售活动、市场考察等方式传送到企业及个体生产者,之后将这些信息创造为具体的制造及采购计划,最后将成品交给用户,这个过程为一体化的过程,这种一体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打破传统的地区保护及条块分割的局面,使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能够是实现一體化;另一方面,打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商流、物流及信息流三者的一体化(李正旭,2016)。

其二,制定针对性的物流发展体系。根据国情的变化,对农产品物流制定针对性的发展体系,进而完善社会市场中的法律法规,使我国农产品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内容、原则及地位能够更加明确。首先,创建以农业行政及相关部门为主的管理及服务体制,创新管理模式,使行政管理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为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外部基础;其次,优化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税收、土地、贷款等政策,以此使农产品的转型能够得以实现。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鼓励、产业化流通创新技术、农产品交易批准政策等。深入优化交通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良好的道路基础,使公路、港口及水运实现多元化及商业化的投资及运营,创建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环境,创新行政管理规定及相关制度,以此使我国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从而创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宏伟蓝图(钦方,2016)。

其三,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电子化。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高效且优质的服务,这不仅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还需要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而现代物流体系就要采用现社会中发展迅速的技术,并且不断创新及研发物流技术。从基础应用方面分析,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射频技术及条码技术;从环境体系方面分析,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从销售试点管理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自动连续补货、客户信息反馈、销售时点信息系统、快速响应技术;从作业管理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分类管理。目前,上述技术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要想使我国农产品朝着电子物流的方向发展,就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

其四,加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农产品大部分都来源于农村,部分农村信息较为闭塞,许多农产品生产者找不到销售商,并且销售商也不知道如何找到供应商,导致农产品销售不出去,商家也找不到货源。通过第三方物流能够创建信息网络系统,能快速的收集和处理市场供求的信息,使供应商和销售商相连接,以此达成交易,使市场供应和需求实现平衡。另外,农产品具有区域性、生命周期较短及季节性的特点,导致农产品更加需要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使用专业性的物流进行配送能够有效缩短时间,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损耗进而降低流通成本。以此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是将信息流、物流及商流相互链接的农产品电子化物流体系的保障和基础。

其五,重视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及网络化时代,要想创建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就要重视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及应用,使农户能够了解电子商务技术,并且使其能够参与到电子商务的活动中。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培训农户,保证农户可以独立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在互联网中进行农产品交易,从而提高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效率;要创建物流信息系统,以此使市场供应及需求能够相互协调,降低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不确定及盲目性,也能够使当地政府方更好调控农产品市场及进行农产品物流管理;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和相关资金结算系统,使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信息能够一体化,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共赢目标。

其六,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地区高等院校开设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物流相关的课程,并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及实践进行教学,以此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由政府牵头,通过当地相关协会,选出相关从业人员,为其进行农产品物流知识及电子商务知识的专业培训,并且使其能够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以此促进市场的发展。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交易手段落后、流通主体较多、流通成本较高、信息化及网络化程度较低、流通渠道较长等。之后,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得出要想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使有形及无形的两个市场相结合,以此构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推动我国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物流及农产品信息化的发展,并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孙群花,李娇娇.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

2.赵志田,杨坚争.电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理论架构、检验与发展策略——来自浙江丽水的数据[J].中国流通经济,2014(6)

3.程新峰.电子商务视域下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5(3)

4.王鹏,高波.电子商务环境下贵州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基于黔货出山的视角[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7)

5.沈启超,张荷玲.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英文版),2016(2)

6.程娟.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2016(7)

7.赵红梅.电子商务环境下村镇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模式与推行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 2016(10)

8.李金华,刘敏,王蒙等.电子商务环境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2015,34(3)

9.冯佳.基于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10.李正旭.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 F2F 电商模式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7)

11.钦方.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1)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电子商务人的核心能力
期刊订阅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