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的语言辩证关系

2017-07-27王东鹏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辩证关系问题研究

王东鹏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明不断地进步,在现代汉语的交流与传播中,如何更准确的表达汉语语义,借助汉语抒发情感成为了现代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仔细分析汉语的情态,我们不难发现汉语除了有着程度性的情感描述之外,其语言机制也有着不同的辩证形态,这种辩证形态既是语言和言语思维上的共性,也是组成汉语语言体系的矛盾架构,正是源于语言的自身矛盾,人们才能更为准确的通过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情感。鉴于此,本文就汉语的语言辩证关系展开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以供廣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文化;辩证关系;问题研究

一、汉语语言逻辑的矛盾对立性

分析汉语的辩证关系存在,我们首先要看到语言本身所存在的矛盾对立性。在不同的环境下,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范围都有着极大的不同,既是源于人们主观意识的量化标准,也是限制性条件的影响。所谓的语言辩证关系可以看做是语言表达上“矛和盾”的现象,在我们使用汉语进行描述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言明“左”,也可以说明“右”,而不是不分逻辑的顾左右而言他,就仿若我们对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既可以提出质疑,也可以进行肯定,而产生的这种相对应的关系,可以看做是汉语语言逻辑中存在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可以让我们言明事物,准确表达,能够详细而富有逻辑的认识事物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当然只局限于主观立场而言,因为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彼此的语言意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汉语的逻辑辩证是普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言:矛盾是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汉语来说这句话依然适用,汉语不仅在逻辑上存在着矛盾的辩证关系,其语言机制上也普遍存在着辩证形态,正像是:“对和错”永远存在且统一辩证的形态一样,汉语的表达往往也是对立且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存在既能够帮助人们用语言清楚表达事物的特点,也能促使人们借助他人的语言表达,准确的认识事物,形成清晰的事物概念。

二、汉语语言的“整体与个体”

汉语的辩证不单单存在于汉语的逻辑形态当中,其语言综述和字词的使用更趋向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性的语言表达可以看做是辩证关系下的整体存在,而相对的字词概念更像是独立语境下的个体,虽然综述性的语言由所有的字词构成,但是字词个体是整体性语言综述的全部集合,正是由于字词个体强化了语言逻辑的准确性,才促使字词个体与整体的语言综述联系的更为密切。

三、汉语“语言和言语”的辩证统一

汉语的辩证关系还在于语言与言语的辩证,语言和言语是汉语的基本组织架构之一,二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和言语有着本质化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概念的东西,另外一方面语言与言语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既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又相互进行转化,互为前提,相互辩证的进行作用。人们要清晰地理解语言概念,并清晰地认识到语言的作用效果必须要明白语言的存在,同时要以语言为基础,建立起相互广泛而辩证依存的言语才能最为准确直接的了解语言的特点。可以说语言是言语的工具,也是言语的产物,二者相互依存,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好比是工具与工具的使用关系,要工具得以使用,必须要有工具,要工具得到价值体现必须以使用工具为前提。言语在语言系统中是工具使用的依托,语言的具体体现形式是言语的具体表达方式,其情感逻辑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其情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四、汉语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言语的个体属性

相对而言,语言具有社会性,而言语有着明确的个体属性,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于社会的广泛使用和人与人之间的表达与交流,它不属于某个人而是整体社会意识下共同协作的交流表达方式,又诸如;汉语是整个汉民族使用的语言,而不是某一个汉人的语言,它是所有汉人所共有的语言特征。换句话而言,汉语具有社会属性,是一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具备个体使用价值。而言语具有个体属性,每个人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他的言语亦是也是不一样的,它和语言不一样,是对语言的具体应用,通过个体的行为来体现。就比如人与人之间交流是个体对汉语的不同使用,言语就是个体对语言的运用,属于个人行为,有着强烈的个体属性。每个人的语音、音色、音调都是不同的,在汉语的直接表达风格上也有着极大的差异,其语言风格因人而已,从这点而言,言语就是具体的语言运用方式和具体的语言风格,而语言是整体的社会使用方式,是社会交流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二者互为依存、相互转化,辩证并且统一。

五、汉语的矛盾转化

在不同的语境下,汉语的矛盾是对立且统一存在的,但是居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汉语的矛盾是相互转换的,有可能正确的语言意识成为错误,错误的语言意识成为正确,就好像当你认为答案是对的时候,你是站在正确的客观立场上,当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错误的时候证明你本身就错了,站在了错误的客观立场上。语言也是一样,受到不同使用条件的限制,汉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以是错的,也可以是对的,因为客观立场的改变,语言中存在的矛盾是相互转变的,唯一存在不变的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六、结语

汉语的语言辩证关系既表现在其语言逻辑上,也表现在其语言情态上,言语和语言二者也相互对立且统一,受到不同使用条件的限制,语言中存在的矛盾相互转换,彼此依存,共同作用在新的语言机制上。

参考文献:

[1] 麻爱民.汉语量词重叠式历时发展研究[J].语言研究,2014(04).

[2] 张恒悦.量词重叠式的语义认知模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04).

[3] 刘晨红.临时名量词与名词匹配的认知机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辩证关系问题研究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