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2017-07-27贾健航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城市化

贾健航

南昌大学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期权威统计数据称,在国家二孩政策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逼近14亿大关。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是人均资源日益减少与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矛盾突出的问题,在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之下,这为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城市化建设水平带来了巨大困难。本文旨在结合我国人口现状的前提下,分析影响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因素,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与借鉴,为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问题;发展方式

我们通常来讲的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或者是通过建设城市将农村人口纳入其中的过程,但这是一个不规范的、狭义的概念,城市化的进程标准不应该仅以城市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城市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农村人口的迁移、人口职业类型的转换、产业升级、不同的地域属性转变等方面,具体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城市化

在城市化进程方面,作为占据全世界人口总数近五分之一的国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到整个人类世界的现代化建设水平。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Stiglitz)曾宣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水平将会影响到21世纪全世界人类的发展进程水平,因此,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我国城市化发展迅猛,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庞大,导致我国在发展经济与积极推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要面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均资源占有率排名与国家资源总量排名相差甚大、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较低等。

我国的人口众多也导致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牵扯到人口问题,甚至社会上还有一种论调认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决定着我国城市化道路必须要选择建设小城镇的方式。笔者认为综合考虑我国国情,这种观点是欠考虑的,一方面,人口分布过于分散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人口集中则有利于统筹规划和资源调配。另一方面,分散居住将会导致政府管理与生态治理的成本增高。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人口数量对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具有巨大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决定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许多国家也是人口基数极大,但是在建设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方面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人口基数相对于国土面积极不协调,人口集中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在开展管理活动或者与国民生态息息相关的政策时也会带来巨大的便利,如遏制人口老龄化发展等等。

此外,我们不得不提到大城市具有很多小城镇所无法带来的作用,例如吸引资金、促进产业转型、提高人口素质、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大城市群等等,且笔者认为大城市群也是将来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数量的正向增长必然会提高人口密度,从而导致人口集聚。在我国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也出现过诸如禁止发展大城市、政府规划与调控程度过高等等问题,所以在今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好大中小城市的职能与联系,发挥地方优势与特色,从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二、农村人口对城市文明的向往

我国人口基数大,且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已经被扭曲成了贫穷、落后、素质低下的代名词,农村人口渴望脱离农村,他们一旦进入或者接触城市后就对农村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不愿再返回其中。农村人口对城市的向往不外乎城市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机会以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等,可以让人们去享受现代化成果,享受城市文明。

1958年,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二元格局确立,这也是多年来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融入城市问题的关键所在,人为的界限严格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也使得农村人口对于城市的向往成为了一种空想。

在现代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口流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尤其是占据中国人口近两成的“农民工”的出现和迅猛增长,都体现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迫切希望和现实需求,因此,2014年,國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开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各地区因时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特色,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人口“融入”城市提供了可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与小康社会相适应,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建设。

城市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农村人口都融入到城市中的过程,无论是让现有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去,还是在农村地区建立起城市,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城市化的意义也在于保障农村人口充分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让农村人口享受到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不过,城市化建设也不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并非进行简单的人口迁移即可,我们在进行农村人口融入城市化进程中也必须考虑实际情况。例如,农村人口在城市中能否获得更高或持平的经济收入;能否在城市中找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与职业;能否真正消除农村人口因为户口等因素而遭受的歧视;能否让农村人口拥有和城市人口一样的政治权利等,因此,城市化建设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同胞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也要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让农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而非简单“进入”城市,给予他们在城市中的归属感。

三、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我国要建设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城市化建设不仅要体现现代化,带给人们以便利和快捷,方便日常生活;而且还要注重人性化,要体现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存在感。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城市化建设不仅要根据国情,还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时制宜,城市化建设要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并且要稳步进行、循序渐进,切忌不可盲目推进城市化,片面追求设施建设的数量,而要尊重客观规律与现实,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型城市化。

(三)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应该是新型城市化与工业化共同发展,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二者协调统一,统筹兼顾,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形成畸形的城市化和断裂的工业化。

(四)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城市化建设要结合具体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城市化发展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的新型城市化。(2)城市化建设要实现区域协调、共同发展又不失特色。(3)要坚持绿色环保,城市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不可顾此失彼,二者是协调统一的关系,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城市化。(4)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就是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体现开放、自由的理念,打破限制,开放共享。

四、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算是第一批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国家,但是仍然用了接近上百年的时间才达成了最基本的城市化建设,而城市化水平提高到八成以上则用了超过两百年的时间。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在2011年底我国发布的蓝皮书中称,我国的城市人口总数终于占到了我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标志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了一半,但是真正的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达标,更是与城市化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达到相匹配的状态,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公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在我国进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时,横向上必须要坚持的就是充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人口基数问题和农村人口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城市化的建设要与我国的人口现状相协调,大中小城市合理分配,实现人与城市的契合;还要考虑广大农村群众对城市文明、城市生活的向往,推进打破流动壁垒的改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实现人与城市的融合。纵向上在宏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好城市化建設的长远规划方案,切忌盲目建设与急功近利,逐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市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必然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在选择城市化道路时必然要考虑人口现状等因素,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秉持以人为核心以及绿色、协调等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高新才.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1994(12):21-23.

[2]廖丹清.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因素[J].经济学家,2001(02):60-63.

[3]梁世夫,钟兴永.论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选择[J].学术交流,2003(01):65-67.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