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阿恩海姆的艺术

2017-07-27张玉洁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运动

河南大学

摘要:本文以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書中张力的相关理论作为依据,对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进行研究,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分析“张力”形成的因素。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运动;建筑;中华巴洛克

在阿恩海姆的著作《艺术与视知觉》中第九章专门对“张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探讨,此章节中第一次出现“张力”是引用康定斯基在《平面中的点和线》艺术中“具有倾向性的张力”。阿恩海姆认为“在绘画和雕塑中见到的运动,与我们观看一场舞蹈和一场电影时见到的运动,是极不相同的。在画和雕塑中既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又看不到这些物理动作造成的幻觉。我们从中看到的,仅仅是视觉形状像某些方向上的集聚或倾斜。”[1]

绘画和雕塑中“运动”的存在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张力”的表现离不开“运动”,此中的“运动”被阿恩海姆称为“不动之动”,“是艺术品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2]

在不动式样中所具有的“倾向性张力”的性质和状态中,以“运运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可以成为很好的参照。

在巴洛克式建筑中,建筑艺术中的形状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圆形和正方形转变为椭圆形和长方形。相较于在圆形中,运动力向各个方向均匀的发射以至于相互帝乡,造成静止的状态。“通过比例上的改变创造了张力”的椭圆和长方形,在较长的轴线上,已经有了某种倾向性的张力,致使其运动沿着一个特殊的方向发射,而不是均匀的发射。使得整个图形具有了方向性,其中的每一根线条也展示出一种向主要方向前进的运动性。

巴洛克式建筑中常用的半露圆柱则体现了圆柱立面到墙壁的面,各个空间层次之间的逐渐联系,呈现出一种类似音乐中的半音阶的运动感。

巴洛克风格还运用曲线形式的渐强和渐弱来增加式样内部的张力,即形状越是复杂,式样的有机特征就会更加显著。以由树叶形和果实形组成的垂花饰为例,将一个新月形的曲线和种宽度上逐渐加强的趋势结合起来,被看成一种逐渐发展的运动的活动。

明朝万历七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首次进入中国,在广东进行传教。到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已有十三个省设立了天主教堂。伴随着而来的还有巴洛克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如清陆军部衙署、四川大邑刘氏庄园、哈尔滨秋林商行(图1)、鲜鱼口浴池等。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图2),里面就采用了卷涡纹并揉入中式的匾额和槛联。这些糅合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中式建筑被称为“中华巴洛克”。

而巴洛克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可,与巴洛克多采用具有运动特征的形饰及繁缛的雕饰有关,中国传统建筑重视有实有虚的意象,且中国工匠有一整套飞檐翘角、卷杀等曲线形式样及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丰富的细部纹饰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使得中国工匠能驾轻就熟地在巴洛克中揉入传统建筑细部纹饰,常见的有字匾、雀替、望柱、卷草、三福云、垂莲、云纹、万字纹、寿字纹等。典型实例如北京农事试验场大门,与巴洛克式门坊中揉入碎密的传统建筑云纹、游龙等,流传甚广”[3]。

“高起的女儿墙或为整体雕琢的纹样,或中间镂空产生虚实结合的变化,多位于建筑的主要入口的上方,起到突出强调之用,也划分了建筑竖向的层次”[4]。“檐口线脚层次丰富,多为七到八层,硬朗的线条亦与山花柔软的曲线形成刚与柔的对比”[5]。

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对视觉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我巴洛克式建筑中体现的动感激情和韵律有很大帮助,也使得这方面的学生及学者对于理解艺术作品集其他文学门类有着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

[2]同上

[3]朱永春,巴洛克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J],建筑学报,2000年03期。

[4]张军,陈晨,浅析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装饰符号的形式美[J].华中建筑,2011年03期。

[5]同上注。

作者简介:张玉洁(1992–),女,汉族,河南兰考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阿恩海姆张力运动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不正经运动范
张力
张力2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