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优美语言

2017-07-27王一帆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王一帆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芒果街上的小屋》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美语言,从而吸引读者去深入作品,体会主旨与情感。读完全文发现,优美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小说的风格和象征层面上,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关键词:优美语言;风格层面;象征层面

一、风格层面

《芒果街上的小屋》的语言风格与诗歌风格相似。在小说中的诗歌风格并不是指小说的语言具有节奏,而是意味着小说的特点,就像一首诗。

首先,小说具有独特的视角,主要关注的是女主人公的经历。然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逐渐将女主人公的生存状况转向了整个墨西哥裔美国人的生存状况。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诗歌。从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创作蕴含着丰富的诗歌想象。小说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视角,是作者善于观察,因为作者一直关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她可以观察到别人没有关注到的方面。

其次,小说具有音乐特色。在小说中,有大量的朗朗上口的句子。像“不是公寓。不是后面的公寓。不是男人的房子。不是爸爸的房子,是我自己的房子”,这种句子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小说中的音乐特征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读者对小说的兴趣。

最后,小说也有抒情风格。在小说中,作者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抒情的语言容易引起女性读者的共鸣。

二、象征层面

在小说中,有各种各样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符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符号是语言。芒果街的居民主要是墨西哥裔美国人。尽管他们在美国社会受到歧视,但他们仍然愿意说西班牙语而不是英语。西班牙语,作为一种语言,是表达作者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的自我认同。至于女主角,讲英语比西班牙语更方便,因为学校里的日常用语是英语。但她仍然喜欢说西班牙语,以显示她的身份。

第二个象征是房子。在搬到芒果街之前,女主人公过着流浪的生活。因此,没有稳定的房子。房子成了女主人公长久以来一直期待的对象。到达芒果街后,她被安排到红房子。起初,女主人公认为她终于有了一套稳定的房子,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女主人公仍然十分痛苦,她认为这不是一个家,而是一个短站停留的地方。她也有心理上的痛苦,例如:歧视女孩和虐待儿童和妇女。苦难并不会因为他们在芒果街上安定下来而消失。最后女主人公发现她想要的是“不是公寓。不是后面的公寓。不是男人的房子。不是爸爸的房子,而是自己的房子”。这房子也是其他芒果街上的居民和所有的墨西哥裔美国妇女的梦想。因为这房子象征着自由和女性的独立,这是作者的最终梦想。

小说中的第三个象征是“鞋”。在小说中,“鞋”不断地成为性别和成熟女性的象征,深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对于女主角而言,鞋意味着“她性觉醒的冲突和独立的欲望”。当女主人公第一次把鞋子和性连在一起的时候是当她尝试一对被露西和瑞秋遗弃的高跟鞋时。那双高跟鞋改变了她们“伤痕累累,孩子气的腿”,然而,在下午的晚些时候,她们很快就放弃了高跟鞋。她们声称自己受够了高跟鞋。在那时,女主人公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天性。当“鞋”再次出现时,女主人公就无法抛弃它们了。当她穿着棕色的靴子和新衣服参加派对时,她感到十分的尴尬。当男孩邀请她和他们跳舞时,她感到很高兴,但她想掩饰她那破旧的小女孩的鞋子。最后,她和她的叔叔跳舞,并从一个小男孩处获得赞赏,但她仍然不能忘记她脚上所穿的那双令她尴尬的鞋。当女主角决定和丽莎做朋友,她是一个性感和成熟的女孩,她非常嫉妒丽莎的黑麂皮鞋,想着她妈妈会给她买一个类似的。这是她的性唤起。但是,当丽莎把她留在猴子公园为了愚弄男孩时,女主人公对丽莎的高跟鞋感到奇怪,这表明女主人公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在女主人公想象中理想的房子里,她的高跟鞋就在她的床邊。即使是在她的想象中,它也显示出她对性观念的控制力。

三、总结

从精神治疗的角度看,小说符号以多种方式满足精神需要。女主人公和作家一样,过着漂浮的童年生活。她渴望稳定的生活。最后,红房子的出现似乎满足了她对稳定生活的渴望。然而,红房子原来是奴役和压迫的象征。红房子就像现存的社会秩序一样,压制着墨西哥裔美国人和女性。因此,女主人公,以及作者,有一个复杂的情感的房子,依赖,但同时厌恶。在这方面,红房子满足了幻想的补偿和宣泄的需要。

作者的语言也十分有意义。作为英国作家,她在西班牙语中有较弱的感情。然而,她的墨西哥裔亲戚非常重视西班牙语。这让作者进退两难:如果她坚持英语,就会减少民族凝聚力;但是如果她选择西班牙语,她就不容易融入美国社会。在这一困境中,作者试图用写作来表达她的矛盾。虽然这种矛盾是深刻的,不能轻易避免,但主要是为了满足作者的自我意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一所自己的房子:阶级、族裔和女性身份的追寻—平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20(4):113-118.

[2]王卓.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从《芒果街上的小屋》译文中的注释说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4):69-75.

[3]叶舒宪.文学治疗的原理及实践[J].文艺研究,1998,11:31-35.

[4]曾黎用.文学治疗研究十年[J].湖南农学院学报,2012,7:15-19.

[5]张美弟.从诗小说中读出教育的韵味—读《芒果街上的小屋》[J].思想理论教育,2008,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