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父之名

2017-07-27刘伟平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光头血缘继父

刘伟平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继父”形象在余华的作品中已然形成了一个典型形象群,无论是《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王立强、《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还是《兄弟》中的宋凡平、《第七天》中的杨光彪,这些“继父”们无一不以高大伟岸的形象出现在儿子眼中,且均与具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继父现象”的呈现,直接表明余华笔下的血已无关宏旨,并且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血缘权威的打破,是对传统父子伦理最为有效的反动。

关键词:继父现象;血缘伦理

中外文学史中塑造出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并且这些人物形象往往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诸如父亲,甚至祖父已然是权威的代表。而继父形象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虽不鲜见,但是却不如上述两者具有更多阐释空间。然而,在余华众多作品中不乏继父形象的塑造,并且俨然已形成了具有特殊含义的“继父现象”,通过“继父现象”的呈现,直接表明余华笔下的血已无关宏旨,并且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血缘权威的打破,是对传统父子伦理最为有效的反动。

《在细雨中呼喊》中的王立强高大强壮,一身挺拔具有的军装在幼小的孙光林眼中成为了坚实的保障,他带给孙光林相对富足的生活和父亲般的疼爱,使他在同辈中具有优越感。虽然只有短短五年的相处时间,在孙光林的童年记忆中,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与幸福感。然而在孙光林意外发现王立强出轨后,王立强极力讨好孙光林并要求其隐瞒秘密,而孙光林也因此要挟王立强用以达到自身目的,这种父子温情开始降温。王立强最终偷情被发现,跪地哀求,则失去了最后的尊严。对于孙光林来说,王立强的死是对其又一次的抛弃,意味着他要重新回到不幸的生活。甚至王立强带给孙光林短暂的幸福而又消逝后,对于孙光林来说是更为伤痛的记忆。但是相比于亲生父亲孙广才对孙光林的“弃绝”而言,继父王立强显然更像父亲。

而在《兄弟》中,李光头的生父刘山峰由于在厕所偷窥女人屁股而掉入粪坑死亡,带给李光头及其母亲一生的羞辱,而宋凡平这个“神”一样的男人出现后,则彻底拯救了李兰与李光头的卑微处境。宋凡平符合一切模范父亲的标准:他高大魁梧、面容俊秀、热情乐观、性格温厚。他不仅满足了妻子李兰对于幸福的一切幻想,而且是宋钢和李光头兄弟二人的避风港。在篮球赛中出尽风头,与李兰新婚时对待他人的挑衅,英勇回击,成为妻儿眼中的偶像和英雄,为了妻儿的安定舍弃作为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尊严。在游行队伍前挥舞着巨大的红旗,是宋凡平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同时也是子辈李光头和宋钢在父亲的光环下最为耀眼的一天。即使在“文革”中处于困境,成为“地主宋凡平”,他依旧在面对困难时,带给儿子欢乐与勇气。

在《第七天》中,余华以其独特的亡灵叙事对底层的书写,是许多论者对于余华这部沉淀十余年新作关注的焦点。但是余华并没有放弃其一如既往的父子伦理叙事。铁路工人杨光彪为了火车上的弃儿杨飞一生未娶,并且倾其所有为继子付出。虽然期间不免有过动摇,甚至想要遗弃,而这些都是世间饮食男女正常的欲望表现,余华除却血缘关系的纽带,为世间最为动人的父子亲情写了一首哀歌。

在其众多表现继父与继子的作品中,《许三观卖血记》最具说服力。文章累计写了许三观的十二次卖血经历,其中有七次是为了救治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儿子一乐。从中国传统的伦理体系来说,父母卖血养家糊口虽然是歷史的隐情所迫,但是也符合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生存观念,而许三观先后七次卖血来拯救的一乐,非但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妻子与何小勇的私生子,面对这个有悖于人伦和尊严的尴尬现实,许三观在经受内心巨大的波动与挣扎后,依然选择了拯救一乐。因而许三观的卖血不但超越了父与子的生命范畴,更是无视“血缘”之枷锁的行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许三观所扮演的“继父”这一角色中,余华非但没有将其塑造成为高尚、无私的完美父亲形象,反而将其自私,甚至卑琐的一面暴露出来。当他得知一乐并非其亲生儿子后,对待一乐的态度立即转变,刻意疏远一乐,还与林芬芳发生关系报复妻子。甚至教导儿子长大后去强奸别人家的女儿用以平衡自己。他将养育一乐当做是对其莫大的恩惠,希冀得到回报。这与鲁迅先生曾经所说的:“我们应当建设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1]则完全不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作为小人物的许三观性格的真实体现。因而,许三观出卖自己的生命之源拯救一乐,只是因为“已经养了一乐十几年”,一乐也“叫了十几年的爸爸”,许三观的行为不能够用高尚来解释,只能是其置于伦理道德的自觉选择之上。

血缘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已然具有超越其字面的特殊含义,并且往往与家族传承,甚至是道德道义连接在一起。而“余华笔下的血已无关宏旨,他所描绘的血无疑含混着另外的意义。”[2]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血缘权威的打破,并且赋予其更为复杂深刻的内涵,实际上,这也是对父子伦理的想象开启了全新的写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100 页.

[2] 赵月斌.承受与挣扎:试论余华小说[J].山东文学,2000 (11).

猜你喜欢

李光头血缘继父
浅论《兄弟》中的温情书写
爱与血缘的较量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一头卖不掉的牛
论李光头这根“骨头”的悲剧
——读余华小说《兄弟》
超出血缘亲情的大爱
杨武脸上有道疤
和继父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