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福建到江西,武夷山“大”了

2017-07-27蒲琳

新民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铅山鹅湖遗产地

蒲琳

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这四大名山代表了江西的山清水秀,也是江西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但事实上,江西还有一座名山,那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武夷山。

“真是太高兴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只在福建了。”江西省铅山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申遗办副主任吕建忠日前有些激动地对媒体表示。

原来,波兰当地时间7月9日19时10分(北京时间7月10日凌晨1时10分),世界遗产地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至此,江西铅山境内的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这也是江西省境内第一个“双遗产地”。

作为一山两面,处于北面的江西省铅山武夷山,有条件以其特有的景观与山南的福建武夷山景区链接成“大武夷圈”,并由此辐射同在上饶市范围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三清山、婺源和龟峰,成为闽赣旅游对接的枢纽,在江西省建设“后花园”和上饶市“对接长珠闽”的发展战略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一山闽赣雨同风,削出武夷造化工。”武夷山横跨闽赣两省,介于江西的上饶、铅山与福建的浦城、武夷山市等地之间。它是世界生物多样化保护的关键地区,具有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系统,也是世界昆虫种类最丰富地区。武夷山作为大量古老、孑遗物种和中国特有种的著名避难所,也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中国南部雨林的代表。

1999年,福建境内的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由于行政区划等原因,当年申遗时仅以山脊线划定提名地范围,故将位于福建省辖区内的武夷山南部划为世界遗产提名地,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的武夷山北部则划为遗产地缓冲区。

通过此次调整遗产地边界,拓展江西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NR)的核心和中部区域,能让遗产地拓展纳入长江流域,涵盖更加宽泛的栖息地类型,提高自然栖息地的连通性,能丰富遗产地的动植物种类,拥有更多的地方物种和生物群落。因此,拓展武夷山江西区域极大地提高了遗产地的完整性,增強了遗产地的生态恢复能力,以及当地居民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此次调整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的遗产地面积扩大到107044公顷,再加缓冲区面积40170公顷,总面积达147214公顷。其中,铅山武夷山遗产地面积7069公顷,缓冲区面积3770公顷。拓展武夷山江西片区后,完整的武夷山遗产地将拥有更为丰富的多样性,更加集中的景观,最佳的山水风景组合,以及群山之中人类可以近距离观察的地貌特征,具备中国其他名山无法替代的特殊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铅山武夷山,涉及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和中部区域,该地区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之一。

据悉,边界调整以后,为武夷山遗产地增加部分地方特有和珍稀物种,包括黄腹角雉、画眉鸟、黑麂以及非常罕见的金斑喙凤蝶等,尤其将增加许多长江水域的物种,可实现新增525种植物物种和123种脊椎动物物种。

同时,对于在不同的时间沿着山体上下迁徙的许多季节性迁徙动物来说,北坡拥有完整的分层,也更加原生态、更加自然。在铅山武夷山,包括黄腹角雉在内的一些濒危物种和黑麂这类易受惊吓的动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受人类的影响更小。

此外,铅山武夷山重峦叠嶂,海拔分布在200-2158米之间,由中低山群组成,在中国东南部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原始森林。铅山武夷山拥有一系列高峰岩石景观,共有6座山峰海拔超过了2000米,还有112座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

其中,拥有火山岩地貌的黄岗山,便位于铅山县武夷山镇境内。它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地区的最高山峰,最高峰海拔2160.8米,为大陆东南第一峰,号称“华东屋脊”“武夷支柱”,山势雄伟壮观,山顶平坦开阔;而石峰尖、独竖尖和七仙山有“国家著名山峰”之称,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被誉为“武夷第一大峡谷”的桐木关和大坑桥瀑布,景色迷人;还有嶙峋巨石、圆顶悬崖、崎岖的森林峡谷和洞穴、蜿蜒的溪流等美丽的自然景观。

“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泉水和飞流的瀑布,集中展现了铅山武夷山的山地美学特征。”铅山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徐叶茂如是说。

寿纸千年,千古一辩

巍峨博大的武夷山脉自东北向西南略为倾斜地横亘在中国的东南部,它东起浙闽边界的仙霞关,西至赣粤交界的九连山,绵延一千余里,成为中原与闽越的天然屏障。历代朝廷十分重视对武夷山脉的控制,伴随着政治与军事的介入,商业与文化同时衍生并繁盛起来,那些与山脉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垭口,也就是所谓的“关”“隘”“口”,如铅山有分水关、桐木关、观音关、火烧关、鸭母关、温林关等八大关隘,都是极端重要的交通通道和军事要塞,也是极为重要的商业通道和文化纽带。

同时,地处武夷山北的铅山,曾一直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区域内如河口、石塘、永平、陈坊、湖坊、汭口、车盘等重镇密布,尤其是河口码头,被列为“八省码头”,与“九省通衢”的汉口相媲美,享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尽的河口”之誉。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在绚丽多彩的特色文化中,铜文化、茶文化、纸文化、书院文化等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铜文化也灿烂辉煌。铅山铜矿早在西汉即开始采掘,到了宋代,全国近半数的铜产自上饶,铅山为全国三大著名铜场之一。

茶文化更是底蕴深厚。铅山自古以来就受到全国各地商人的青睐,宋代,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就是贡茶。元明清时期,铅山的河红等10多种极品茶畅销全国,并率先出口欧洲,尤其是号称“红茶鼻祖”的河红茶,其历史可上溯到明朝宣德、正德年间,是英国王室传统茶饮。据《铅山乡土志》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铅山的茶叶贸易进入鼎盛时期,从事茶叶加工的人员达两三万人之众,河口一地的茶行即有48家,全县茶叶外销金额“每年不下百万金”。铅山有谚云:“河红茶叶通四海,河帮茶师遍天下”。河口红茶的制茶工艺也已经被批准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在努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文化同样源远流长。自古“铅山惟纸利天下”,铅山连四纸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铅山从事做纸的工人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四,仅商业古镇河口一地开设的纸店就有100多家,全国各地都有专门经营铅山纸的大纸号。我国许多鸿篇巨著等都采用铅山连四纸印刷,连四纸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过极大作用。在古代,因连四纸的纸质强韧、表面光滑、油墨吸附好、保存时间长,有“寿纸千年”之誉,常被用来印制印谱、家谱、古籍等。2006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考古遗迹显示,武夷山遗产地也是宗教和哲学家的一处独特隐居之地。作为新儒学的发源地,武夷山保留了许多寺庙和与新儒学发展的核心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相关的学院,铅山有慈济禅寺、“千古一辩”之所鹅湖书院等。

早前,世界遗产委员会就对武夷山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它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这里也是中国古代朱子理学的摇篮。作为一种学说,朱子理学曾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达很多世纪,并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影响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区。

其中,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鹅湖书院,可以说是一座跨跃了历史时空的文化大殿,也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

“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于天下。”这是明代大理寺少卿李奎对鹅湖书院的评价。清人安焕也曾撰文盛赞鹅湖的美景:“鹅湖一山,自闽东走,逆下三百余里,为铅邑巨灵。东望怀玉,西瞰象山,北挟灵岫。此地秀餐积翠,荡浴冰溪,宇内之所推崇,不仅甲西江也。”

论及鹅湖书院,时间还要追溯到南宋淳熙二年,当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在此有过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其核心是“理学”与“心学”的对峙。在“格物致知”与“发明本心”的问题上双方产生歧义,其研讨的话题也正是依此而展开。孰胜孰负并不是这个公案的重要意义——它将中国哲学史上理性思辨的方法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为了纪念这场“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

而后的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与爱国主义思想家陈亮会于鹅湖寺,他们“长歌互答,极论世事”,纵谈十日,共商复国大计,史称“鹅湖之晤”,也称之为“第二次鹅湖之会”。明朝景泰四年(1453年),四贤祠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为“鹅湖书院”,乾隆年间则曾被誉为“天下第一书院”。

在千百年浩瀚的云影波涛里,書院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

书院于1957年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也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在上饶,鹅湖书院正式以“文化地标”身份,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区域。

铅山武夷山的申遗轨迹

2014年11月,铅山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北武夷山(武夷山扩展项目) 申遗工作。

为配合申遗,铅山县委、县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科学考察、收集申遗信息、开展学术研讨、准备文本资料等大量工作,铅山还将申遗与整治提升密切相连,“内外兼修”的铅山武夷山产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2015年7月8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武夷山(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取得了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资格。

2016年7月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函,恳请同意江西省武夷山(江西铅山)以武夷山世界遗产地边界微调途径申报世界遗产。

2017年1月1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发函,建议将该申请项目按程序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2017年1月20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报送武夷山(江西铅山)申遗材料。

法国时间2017年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确认收悉并盖章回复。

2017年3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函明确武夷山(江西铅山)申遗材料符合遗产公约要求。

波兰时间2017年7月9日19时10分(北京时间7月10日凌晨1时10分),武夷山边界调整项目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位于铅山县的江西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面积107.25平方公里成功纳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

猜你喜欢

铅山鹅湖遗产地
休问鹅湖旧风景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铅山畲族民歌
鹅湖胜迹天下知
雁鹅湖,梦庵里的天堂
铅山红芽芋新品种赣芋1号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空间与记忆:鹅湖之会的地方性叙事*
说不尽的铅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