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振泉:成功源於不斷超越自我

2017-07-26

华人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協會創業產品

人物簡介

李振泉先生,新唯思(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孕嬰童業協會創會會董兼秘書長。他是青年人的優秀代表,他敢想敢做,目光長遠,他的成功源於不斷超越自我。他相信人的成功,不是靠學歷,而是靠努力,靠堅持,靠勤奮,靠不斷嘗試和永不輕易言棄的精神。態度與行動,是携夢想高飛的關鍵!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你不想去做的事情”。這句勵志名言,给予了萬千追夢者勇氣,其中就包括奮鬥中的李振泉先生——新唯思(香港)有限公司創辦人。而立之年的他是青年創業者的優秀代表,他身上充滿着一股敢想敢做的拼搏勁兒,瞄準孕嬰童業市場,抱定信心,不懼任何困難和挫折,一路上披荆斬棘,開辟出事業發展之路。他既扎穩打,又目光長遠,提升公司專業化形象的同時,也計劃朝著產品多元化方向發展。

瞄準孕嬰宣業市场,開始事業發展之路

李振泉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市場策劃和管理專業。六七年前,他步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一家研發長者及嬰兒電子護理產品的公司,负责策劃公司業務發展和推廣產品。因此機緣,令他對嬰童及長者產品非常感興趣。

然而,兩年後,公司由於經營問題而不得不選擇結業,失業對他來說也是一次重大打擊和挑戰。随之而來的,他面臨一次艱難抉擇:要麼另謀一份工作,要麼堅持自己的興趣——創業。但選擇前者則很容易,而選擇後者則困難重重。他思慮再三,心理矛盾了很久,強烈的責任心使得他想盡可能準備周全,一方面内心很想去做,另一方面又有顧慮因素的阻礙。

因為不想之前的研究項目因公司結業而停止,加上非常看好孕嬰童業發展前景,所以他堅持將目光瞄準在孕嬰童業,繼續朝此方向發展。最終他決定在年青的時候给自己一個新開始,選擇了冒險,接受一切挑戰,突破自我。2012年7月,李振泉先生創辦了新唯思(香港)有限公司,主營嬰兒及老年人護理產品OEM業務及海外品牌代理。

“選擇創業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僅需要技術支持,還要尋找好的合作夥伴、生產工廠,繼而還要打開市場,各方面工作都是由我一人開始的。”李振泉先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一方面親自前往内地深圳、廣州、東莞、珠海、杭州、福建泉州等城市,考察能夠提供電子纸尿片技術支持的工廠;一方面又要尋找投資者及合作夥伴生產,奔波不停。加上他在市場策劃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公司步步為營,不斷發展壯大。

從小學、中學、再到大學,李振泉先生很慶幸每個階段有遇到了對自己影響至深的老師,给他以引導。其中“敢想、敢做”的思想,對他的人生至關重要。“啟蒙階段,小學老師讓我懂得了‘要堅強一點的道理;面對人生選擇,中學老師指引我‘要選擇自己認為可以成功的路,所以我中學畢業後依自己興趣選擇了讀專業學校,主修市場推廣及項目管理的專業,最终考入香港理工大學;在就讀專業學校的期間,我員賣了一場企業家到校講座的統籌與主持訪問工作,那位企業家就是城市電訊及香港寬帶創辦人王維基先生,分享中,他提到了一句話——‘敢想、敢做,讓我一直銘記於心。”

這些教誨,讓他受益终身,也更加堅定:世上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你不想做的事情。

嚴把產品質量關,建立互惠共赢關係

“新唯思”專注於嬰兒和老人這些客戶的需求,目前經營有十幾種產品,主要包括:嬰兒及成人纸尿褲、電子纸尿褲及纸尿墊、多功能嬰兒輔食機、一次性護理產品等,除了做OEM,公司還代理了其他國家一些優質相關產品。“我非常看好與老人相關的產品及服務的需求市場。”李振泉先生解釋說,“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許多地區的普遍現象,加上人口壽命的延長,我相信未來20年這行業的市場潛力依然可觀。”

“建立共赢的合作夥伴關係”是“新唯思”的使命和願景,也是李振泉先生一直在倡導和實踐的。多年來,他一直秉持着質量和信譽優先的經營理念。他強調說,這也是建立合作基礎的關鍵所在。“質量和信譽,不僅是對自己公司的要求,也是對選擇合作夥伴的要求。”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綫,不容鬆懈。他經常出差,去内地不同城市考察調研,尋找一些好的合作夥伴作為技術支持;他也經常去不同國家出差,主要是參加展覽會,了解國際市場動向,開拓不同地區的業務,同時尋找一些好的產品作代理。為了讓客戶放心,他也會帶國外客戶到工廠參觀了解。“我覺得市場調研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取長補短,才能與時俱進。

在選擇代理產品時,李振泉先生坦言自己不是優先考慮價格因素,而是質量和信譽。“選擇一個產品,事先要做很多工作,例如產品調研,了解產品各方面特性,產品品牌的實力,還有供货商的實力與背景,綜合並預估產品長期來看的預期銷量等。”

因為公司業務以出口為主,因而受全球各地經濟因素影響較大,帶來生意上的波動,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思長遠,才能行更遠。他介绍說,科技改變生活,生活中許多產品都與互聯網結合,“智能化”將是未來家居和生活產品的趨勢。因此,他希望公司未來能克服種種挑戰,更上一層樓,拓展企業規模,並在產品和業務上實現多元化發展。

加强行業交流輿協作,創辦孕嬰宣業協會

2017年4月11日,香港孕嬰童業協會成立典禮暨首届會董就職晚宴在尖東唯港蓍熱鬧舉行,並邀請到立法會主席梁君彦、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員貴人劉亞軍、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莅臨主禮,近400業界友好歡聚一堂,同申慶賀。這也是香港首個此行業協會。

李振泉先生作為創會會董兼秘書長自然十分高興,並談到了創會的經過。他因工作結識了首任會長李國明先生,成為了生意上的合作夥伴,並慢慢熟悉起來。他曾經跟李國明先生提起“香港沒有孕嬰童業的協會”,沒想到有一天李國明先生真的感興趣並打算着手做。“因為他還參與了廠商會等很多社團服務,所以我以為他是開玩笑的,還建議他多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做。不久後,他果然找到了。”就這樣,大家齊心協力,2016年6月份開始着手籌備,不到半年,就於9月份註冊成功,高效的行動力可見一斑。“我當時的要求是,要創會就要做一個非一般的協會,並能長期服務下去的會,否則就不要做。大家很配合,從無到有,從零到一,邁開了第一步。”他說。

正如李國明會長在成立典禮上所介紹的,孕嬰童業協會主要有八個方面的目標:集中行業持份者,讓會員發揮各自優勢;組建行業信息庫,加強交流;組織國内外商務考察團,促進全球同業合作;協助及開發國内外孕嬰童用品市場;管理與技術的交流與引進,不定期舉辦各類管理、技術與營銷培訓;成為行業協會代表,協助中小企業務發展;發行會訊及提供相關信息,定期舉辦會員間的聯誼活動;培育青年人加入業界,扶助青年創業等。雖然成立才短短幾個月時間,但李振泉先生對協會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相信也能吸引到更多有興趣的同業加入其中。

“新唯思”也加入了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是孕嬰童組別的委員。此外,李振泉先生還加入香港的同鄉會擔當理監事,因為他本身也是客家人,受父親影響,重家庭重家鄉,一直想對家鄉有所貢獻,而在會里能夠服務鄉親,他非常開心。雖然沒有加入很多商會,他亦會關注很多不同商會的信息和活動,出席行業商會等,幫助自己對市場信息保持更新和觸角。

未來,他期望多回續社會,可以幫助更多窮困小朋友及老人家,同時也很關注長者的退休和生活,希望能夠多鑽研和開發更多對小朋友和長者的優質產品,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素質,對祖國和香港有更多的貢獻。

輿年輕創業者分享經驗,創業關鍵在敢想敢做

李振泉先生年輕有為,是青年創業者的傑出代表。雖然採訪中他一直謙虛地否認,說自己暫時還未達到理想的目標,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身上所展現的奮鬥精神,值得每一位年輕人學習。

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是李振泉先生分享的第一點經驗。當下,“大眾創業”的號召激起了許多年輕人的創業夢,然而許多人卻存在這樣一個通病——天馬行空地醞釀了許多想法,卻都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究其原因,有的人是想先將一切安排完美,有的是瞻前顧後顧慮太多,有的是一直等待合適的機遇,還有的是受身邊因素的干擾……雖然原因各有不同,但總而言之,一切不付諸行動的夢想,都是空想。

他自己也是從迷茫中走過,作為“過來人”,所以他建議想創業的年輕人,敢於想的同時,也要敢於做。正所謂“萬事起頭難”,他建議,有好的想法的時候,不妨先行動起來,在過程中再慢慢去摸索,一點點去優化,逐步地調整好,關鍵是先邁出第一步。同時他也強調,創業有風險,有意者還是應該首先考慮好兩點:一是評估風險,將面臨怎樣的風險,二是要有計劃,並預算好可承擔的結果。“如果這兩點都做到了,而又不影響家庭基本生活和身邊人,那就大膽放手去做,畢竟時不我待”。

其次,李振泉先生認為,年輕人創業可借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把握當下政策優勢,抓住發展機遇。他分析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一個自由貿易港,背靠中國内地及面向世界,也是中國與外國對接的橋樑,地理位置優勢,創業機會眾多。加上香港法制健全而規範,還有15-16.5%的較低稅率,因此經營也相對容易很多。此外,香港還有品牌及質量保障方面的優勢。”除了地域優勢,他建言年輕人多了解政府有關的支持政策。“其實很多機構都有許多支持中小企發展的政策和項目,只要懂得了如何去申請,再配合要求去做,有了支持,對創業起步還是有所幫助的。

李振泉先生自己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在經營中一步步接觸了解,一步步發展至今。“今天的我要打敗昨天的我!”不斷超越自我是他成功路上最寶貴的品質。他把每次的挫折與失敗當做是最寶貴的學習和經驗,為將來打好穩固的基礎。他說:“人的成功,不是靠學歷,而是靠努力,靠堅持,靠勤奮,靠不斷嘗試和永不輕易言棄的精神。態度與行動,是攜夢想高飛的關鍵!”

猜你喜欢

協會創業產品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創業切忌盲目跟風,籲做好能力匹配與職業規劃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青花·木 产品设计
22年彈指一揮間
和睦一家親深圳台商協會舉行26周年慶典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助青年創業還是“授之以漁”?
多元選擇 支持台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