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利民的出彩人生

2017-07-25杨景霜

北方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绥芬河工期铁路

文/杨景霜

王利民的出彩人生

文/杨景霜

深冬的夜晚,边城一片宁静。绥芬河北山脚下铁路货场项目部王利民的办公室依然灯光耀眼,连续一天的舟车劳顿,从哈牡电气化改造项目工地刚刚返回的他,还在伏案疾首,排布接下来三个项目的工期计划……

中铁二十三局二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王利民,2016年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哈尔滨至绥芬河区域工程指挥长时,分管的绥芬河铁路货场、哈牡电气化、三棵树车辆段3个改造工程繁杂而艰难,全线500多公里长的管片,高风险的既有线施工,复杂的作业环境,让他寝食难安。各项目的工期排布、安全质量卡控、施工方案优化、劳力设备统一调配、对外关协调等等,事无巨细,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六年如一日,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在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攻坚的动力,为龙江铁路建设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荣登“中国好人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压力变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位于山区的哈牡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从一面坡到哈尔滨间150多公里的标段内,有60多个桥涵构造物穿插其中。上跨下穿,完全的既有线施工,安全的高风险,如坐在火山口上,令人毛骨悚然。在挑战面前他们严防、严守、严抓,现场管理不走样,标准化作业不打折,让“火山口”变成了“安全岛”。

开工伊始在王利民的组织下,项目部先后对12个工种的1480多名职工进行了岗位安全知识和应知应会常识培训,提升了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常有的放矢抓管理,对事故易发工点和工序专人包保检查,让制度和规矩管人、管事。在D梁架设过程中,做好无缝线路的应力放散严防胀轨跑道,浇筑混凝土支墩严防路基变化,遇到异常天气随时巡检死看死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滨绥铁路既有线两侧的路基、路肩下,埋设的通信、信号、供电、移动和国防光电缆纵横交错,稍有不慎轻则影响通讯联络,重则中断行车。为了万无一失,“移设光电缆必须经过设备使用单位现场确认,监控人员不到场不施工,施工范围外不动土”成为了一条严规戒律。大型机械施工实施“一人一机”专人防护,形成了坚固的安全防护网络。

“安全投入多少都不多余,谁抓安全都不越位、怎么抓都不过分。”王利民的安全观掷地有声。项目部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邻近既有线施工地段实施了硬隔离,避免了施工人员穿越线路、机具上道等危及行车现象的发生,全线配备了专职安全防护员百余名,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增加了施工安全的保险系数。以查制度、查纪律、查隐患、查整改为目的的安全自查自纠活动常抓不懈,奖罚分明的铁腕管理看得见、摸得着,解决了多年来“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顽疾。2016年哈牡电气化改造工程既有线Ⅲ级以上封锁施工200余次,没有发生影响行车的事故,使高风险的既有线施工安全形势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了滨绥铁路的安全畅通。

挑战不可能

三棵树铁路车辆段改造工程是哈尔滨铁路局基础建设三年规划的重中之重,150天内要完成3万多平米的房屋改扩建任务,堪称改造工程的“奇迹”。

然而三辆项目这块饱经历史的“硬骨头”是名副其实的边设计、边施工、边拆迁的“三边”工程,面临设备管理单位多,施工场地狭小,14个建名点多交错,有效工期短等重重压力。对此,王利民心中早有打算,工程前期,他在寒风和积雪中终日奔波,工程量核算、排布工期、调查障碍拆迁、组建队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亲自上手,直到春节前一天才回到家里。

5月初以来,工程进入了分秒必争抢工期的施工黄金季节,王利民丝毫不敢懈怠,带领团队昼夜不停抢进度。他严抓现场管理、严格过程把控:综合楼工程地下水管道设计图纸显示水位6米左右,挖到不足5米时突然出现涌水,当时又逢连雨天,正在项目检查工作的王利民得知后,与项目经理田志革及时赶到现场。在组织排水的过程中,凭以往经验估计基坑有塌方的可能,在疾风暴雨中,他俩同大家一起打横梁支撑地基,紧急加设钢板支撑,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保住了基坑,节点工期没有受到影响。在表率作用的带动下,该项目实现了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动态管理、常态达标,节点工期目标全面兑现。改造后客车年段修能力由1500辆增加至1800辆,运用检修整备能力由每昼夜27列增加至54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把常人眼里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仅用150余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创造了“三辆”施工速度。王利民靠苦干实干为企业赢得了信誉,得到了哈局主管领导的高度认可。

攻坚不畏难

绥芬河铁路货场改造工程4月初开工,规划整合为4个功能区,打造集国际联运,国内货物仓储、搬运、运输交易、办出口商品展销,进出口加工于一体的中俄铁路国际联运物流基地。此战关系到龙江丝路带建设、哈尔滨铁路局的转型发展和企业信誉。起点高、任务重,工期迫在眉睫,一时一刻耽误不得。该工程最大的单体建筑,三货区木材交易中心综合楼基础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出现承载力不足等问题施工被迫中断。王利民通过现场的反复调查论证,提出了采用换填基底土质的办法让问题迎刃而解,仅一个半月的时间综合楼顺利实现了封顶,为兑现节点工期赢得了时间。为了满足运输需要,铁路局提出再次压缩工期三个月,必保十月末交付使用。面对巨大的工期压力,王利民连夜研究施工方案,整合施工队伍、调动劳力和机械、分劈施工任务……接下来他盯在现场、跟班作业,白天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晚上也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他全力组织不断加大资源投入,采取“建成一处、交付一处、投入使用一处”的办法,现场投入人力千余人,投入大型机械设备上百台,派出70余名防护人员,做到“一机一人一防护”,昼夜不停抢进度,全力以赴保工期。仅用210天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新建房屋1.49万平方米,改造房屋2.3万平方米,拆除既有房屋及铁皮棚4.4万平方米;新建风雨棚1.94万平方米,货物仓库4183平方米,硬化混凝土路面20.34万平方米及其他附属设施。10月末“龙江铁路对俄口岸第一货场”绥芬河货场扩能改造工程提前投入使用,四个功能区的装卸、存储能力分别提高1倍-5倍,百年铁路口岸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牡绥数亮点

王利民对绥芬河情有独钟,备受关注的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二标段曾经是他施展才华的故土,其中的每一段都是他用无尽的心血丈量出来的。

2011年8月,受全国铁路投资急刹车的影响,牡绥铁路工程施工停摆,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在企业信誉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前,王利民义无反顾地担起了项目经理重任。在绵延44.5公里的管段上,王利民的身影和足迹遍布工程的每一个角落,现场督导抓落实,争分夺秒抢进度,他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精细管理的智慧,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安全质量主打“创新牌”,精细求实主打“效益牌”,以人为本主打“稳定牌”,文化树企主打“形象牌”,被动局面全面逆转,各方好评如潮,重树了企业形象和职工信心。实现了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工程质量全面提升,信用评价屡创佳绩,成本管理有序可控,节点工期全面兑现的目标,确保2016年1月1日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通运营,为百年口岸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化名城开辟了快速通道,在百年口岸这块热土上,谱写了一曲挑战自我、敢为人先的赞歌。

2016年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王利民登上了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通运营的首趟旅客列车。列车从绥芬河新站出发向牡丹江方向疾驶而去,瞬间列车时速定格在了180公里。穿隧道、跨桥群,线路两侧深路堑、高护坡一闪而过,沿线一望无际灰白挺立的防护栅栏,像朝夕相处的战友,列队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旅客。此时此刻映入眼帘的建设成果令王利民感慨万千,五年多的风雨历程历历在目……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利民以超常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火车头奖章、黑龙江省铁路建设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敬业奉献好人、中国铁建“十大杰出青年”,跻身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等殊荣,被业界称为奔跑在铁路建设战线上的战士。

猜你喜欢

绥芬河工期铁路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工程项目工期风险估计研究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基于模糊理论的并行耦合设计任务工期优化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期控制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