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孩子专注力,打造最强大脑

2017-07-25

家庭生活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表姐大人注意力

培养孩子专注力,打造最强大脑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缺乏这项能力。其实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为了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作为家长,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呢?

首先,别让“打扰”毁掉孩子的专注力

表姐家有两个孩子,哥哥 7岁,妹妹刚满两岁。说来奇怪,已经7岁的哥哥时常跟大人撒娇:“陪我玩儿嘛!怎么都没人陪我玩儿啊!”但妹妹却能自己看书、摆弄玩具,自得其乐。照理说应该是越小越黏人啊,这兄妹俩怎么倒过来了?表姐解释道,哥哥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独生子,全家人围着他转,他很少有独处时间。而妹妹出生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岁数都大了,表姐一人承担看护重任,当她忙于那些必须且紧急的事务时,妹妹便需要自己打发时间。表姐还记得,哥哥一岁多时,在家里爬凳子,爸爸立刻拿起手机拍照:“宝宝,看这边看这边。”姥姥赶忙提醒:“宝宝,当心别摔着!”姥爷在厨房烧饭,也走出来举起大拇指夸赞:“宝宝真棒,都能爬上凳子啦!”

爬个凳子而已,却如众星拱月,这就是哥哥的生活常态。只要房间里没他的声音,姥姥姥爷就会轮番呼唤,“宝宝,你在哪里?”“宝宝,你在干什么?”所有人都想给他最好的照料,总有人在逗他玩儿,让表姐头疼的是,哥哥几乎不会自己专心去做一件事,只要没人在他身边,他就无所适从。上学后,这个问题越发突出,读书写字做功课,他通通没法集中注意力。

我们给孩子的关注与陪伴越多,孩子独处的时间就越少。然而,独处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机会,孩子需要在独处中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面对自我。能独处才会专注,我们给了孩子那么多爱,却不承想,过多的关注会打扰孩子的成长。

打扰让孩子失去了什么?

被打扰的孩子不专注

喆同学一岁多时,有次在地板上专心搭积木,把积木堆起来又哗地推倒,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很专注,推的时候很兴奋。这时,爷爷凑过去了:“在干什么呢?不要总是推倒,来,我们盖个结实的大高楼。”爷爷边说边拿起一块积木,喆同学却不买账,跺脚大叫:“不,我不要!”

孩子经常会很投入地去做些在大人看来无趣的事,请不要随意参与,这可是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被打扰的孩子不独立

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用积木盖房子,摆摆这边,摆摆那边,不知该怎么摆才好,就坐在那里想。他妈妈在旁边提醒:“摆上边,把房子摆高一点,用红色的摆更漂亮……”

如果孩子能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请不要过多干预。我们帮忙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差,依赖性也越强。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也许更棒。

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好奇心

在动物园的猴山,一个小男孩儿在看猴子。爸爸催促道:“走了走了,还要看熊猫呢,好多动物,再不走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还会嗑瓜子呢,猴子的手指跟我们的一样!”

每个孩子都具备专注的品质,尤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当孩子专注观察时,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孩子尽情享受发现的乐趣、探索的乐趣。

被打扰的孩子没有创造力

去看一位朋友,她边跟我聊天边做家务,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在游戏垫上玩耍,试图拿旁边书架上的一本书,却够不着。小家伙环顾四周,把自己的小椅子推过来,慢慢爬上去,把书拿了下来。朋友早就看到孩子在做什么,却没出声,只是迅速靠过去,以便发生意外能够保护孩子。

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是最可贵的学习能力。对孩子来说,什么时候最可能产生问题?当然是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想拿放在高处的玩具却够不着,想拿零食却打不开盖子……如果身边有大人挺身相助,就不再需要孩子去思考,而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孩子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性思维就是在“自己想办法”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

其次,当孩子专注力已经缺失后的补救方法

1.学习定量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

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3.减少唠叨和训斥

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4.大声读书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5.一次只做一件事

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6.自我约束力游戏

跟孩子一起玩儿“自我约束力”的游戏,并把这样的方式贯彻进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Tips:5个有效的小游戏

1.扑克牌换位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 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他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他报出梅花 2在哪儿。如他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堆火柴棍

家长把多根火柴棍随意搭在一起,让孩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拿起来,力求做到每拿起一根时不触动其他的,数量由少到多加大难度。

3.钟表训练

让孩子拿一块钟表,看它 1分钟的走动,假如1分钟内注意力没离开秒针,就延长观察的时间到二三分钟。等到确定了注意力不离开秒针的最长时间后,再按此时间重复三四次,每次间隔时间10~15秒,若能将注意力连续集中5分钟,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4.复述数字

大人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2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2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25681”,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孩子在不断复述当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即锻炼了记忆力,又锻炼了注意力。

5.反口令游戏

家长说一个口令,让孩子按照反口令做动作。例如说:向前一步走,那学生就做向后一步退。该游戏有助于提高专注力,破除思维的定式和思维惯性。

家长在帮助孩子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凡事贵在坚持,不坚持,便很难看到成果。你给孩子选择怎样的现在,他就能拥有怎样的未来。

编辑/陈红陶然

猜你喜欢

表姐大人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表姐来了
椭圆表姐的来信
与众不同的表姐
表姐的婚礼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