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与临床研究

2017-07-25崔爱科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髓内髋部髋关节

崔爱科

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与临床研究

崔爱科

目的 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4-03—2016-01在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35例和动力髋组35例。动力髋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髓内钉组采取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情况、术后卧床、住院时间和髋关节优良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 ①髓内钉组髋关节优良率优于动力髋组,P<0.05。②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操作需要的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情况、术后卧床、住院时间均优于动力髋组,P<0.05。③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接近,术后均明显改善,但髓内钉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不同内固定方法效果不同,其中,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失血少,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属于常见四肢骨折类型,临床多采取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引发并发症。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多存在心肝肾肺等器官疾病,手术风险高,因此,需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1]。而手术的关键在于坚强内固定和早期活动,以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探讨了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03—2016-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内钉组35例和动力髋组35例。所有患者无手术禁忌。动力髋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2.61±2.36)岁,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左侧和右侧骨折分别有23例和1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有8例,合并糖尿病有4例,合并冠心病有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有5例,合并心律失常有2例,合并脑血管病有1例。髓内钉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2.26±2.13)岁,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左侧和右侧骨折分别有25例和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有9例,合并糖尿病有5例,合并冠心病有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有5例,合并心律失常有3例,合并脑血管病有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进行全身检查,积极干预合并症,控制血压和血糖在合理范围,并给予患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动力髋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于牵引手术床平卧,手术在C臂机下进行复位,满意后作切口,长15 cm左右,位于大粗隆外侧,充分显露股骨上端以及股骨大转子,可采用颈干角导向器进行定位,后在股骨颈中下1/3处插入导针。扩孔,并拧入合适动力髋螺钉,拔出导针,安装套筒钢板、螺钉并进行固定,术后常规引流,逐层将切口关闭。髓内钉组采取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于牵引手术床平卧,手术在C臂机下进行复位,满意后作切口,长5 cm左右,位于股骨大转子顶端,以大转子顶点作为导针进针点,扩髓,插入防旋髓内钉主钉,适当调整前倾角,瞄准器下插入保护套筒和导针,C臂机透视下选择合适螺旋刀片打入并锁定,后用导向器旋入远端锁定螺钉,并拧入主钉尾帽,冲洗、缝合切口。

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常规抗感染,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择机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情况、术后卧床、住院时间和髋关节优良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作为评价标准,分数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优:髋关节功能评分≥85分;良:髋关节功能评分70~84分;可:髋关节功能评分60~69分;差:髋关节功能评分≤59分[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情况、术后卧床、住院时间比较 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情况、术后卧床、住院时间均优于动力髋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失血量(mL) 术后卧床时间(d) 术后住院时间(d)动力髋组 87.34±11.89 283.71±35.44 7.52±1.92 8.71±1.44髓内钉组 65.12±9.43 195.36±22.75 5.26±1.57 6.36±1.75t9.453 8.876 8.562 7.023P0.000 0.000 0.000 0.012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接近,术后均明显改善,但髓内钉组改善更显著,P<0.05(表2)。

2.3 两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比较 髓内钉组髋关节优良率97.14%优于动力髋组的74.29%,P<0.05(表3)。

表2 术前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术前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 术前 术后动力髋组 39.11±8.62 78.56±0.89髓内钉组 39.02±7.53 85.46±9.35t0.126 8.454P0.523 0.000

表3 两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多伴随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3],若长期制动卧床可给患者带来较多并发症,治疗的原则在于缩短卧床时间,尽早下床活动。因此,对无手术禁忌者,需及早进行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本研究所选取的老年人髋部骨折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髓内钉和髋动力钉2种内固定方式进行比较,其中,髋动力钉属于偏心钉-板结构,内固定机制在于持续轴向压力对骨折端动力性的加压作用,但主钉容易切割股骨头而导致钢板断裂,并发症较多。防旋转髓内钉为新型髓内钉系统,其将股骨近端髓内钉近端锁钉进行改良,成为螺旋刀片,显著增加了抗旋转和加压效果,可减少骨膜、股骨近端软组织剥离量,减少出血和手术时间,对软组织的伤害小,还有助于预防旋转和内翻畸形,有利于术后早期锻炼[5]。

经干预,结果显示,髓内钉组髋关节优良率优于动力髋组,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操作过程失血情况、术后卧床、住院时间均优于动力髋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但髓内钉组改善更显著,说明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不同内固定方法效果不同,其中,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失血少,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1]张文治,张长青,邱国良,等.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行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13,53(13):59-61.

[2]刘建军,高治国.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489-6490.

[3]刘毅峰.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4,21(14):2133-2134,2135.

[4]杨志坚.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10):816-818.

[5]曲振涛,李世盛,张述东.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临床流程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4):88-89.

2016-08-04)

1005-619X(2017)02-0183-02

10.13517/j.cnki.ccm.2017.02.030

122100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髓内髋部髋关节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