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对骨折患者疼痛认知情况影响

2017-07-25李玉静国建慧卜晓燕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护士骨折疼痛

李玉静 国建慧 卜晓燕

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对骨折患者疼痛认知情况影响

李玉静 国建慧 卜晓燕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对骨折患者疼痛认知情况的影响,探寻更有效、更方便、更实用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疼痛知识的认知度、疼痛程度、镇痛药物需求、疼痛控制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疼痛知识的认知度明显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术后24 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2.20±1.44)分和(4.03±2.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5±1.47)分和(6.39±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5.16%)优于对照组(77.0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弱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情况(56.45%和69.35%)多于对照组(14.75%和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使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骨折;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疼痛;认识

骨折术后疼痛是每位患者都要经历的过程,而严重的疼痛不仅带给患者莫大的痛苦,也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影响,影响术后恢复[1]。报道显示[2],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的心理、疼痛均有积极影响,能够促使治疗结果向良性发展。本研究对我院骨折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4-01—2015-12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择期首次行手术治疗者;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史;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病者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主述者;严重的身体疾病(如糖尿病,不稳定的血糖水平);有与慢性疼痛无关的手术病史;本研究期间所用药物过敏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4-01—12收治的病例,试验组为2015-01—12收治的病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及陪护家属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日常护理指导等。试验组则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准备阶段 建立护理小组。由研究者与护士长(研究者与护士长可为同一人)牵头组织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小组成员:骨科副教授以上医生2名,中高级职称护士6名,护士12名。将62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患者配备1名高级护士和2名普通护士,高级护士负责完成每日对责任患者的各种治疗、处置,同时对本小组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研究者负责整个研究。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及制定预期目标。在确定小组成员后,由研究者组织学习骨折术后疼痛理论知识及查阅国内外有关骨折术后疼痛患者护理的相关文献,并采用半结构访谈提纲对患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骨折发生后,疼痛对你的身体造成哪些影响?”“疼痛时会忍耐吗,会告诉谁?”“疼痛的时候选择应用止痛药物吗?不选择加问为什么?”等。每位患者访谈约20~30 min。全部患者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资料,总结访谈结果。本次结果显示患者对疼痛的认识:①对疼痛给身体造成的危害不知晓或了解较少。②认为疼痛是正常现象,更愿意去忍耐。③疼痛时选择独自承受。④担心止痛药物会成瘾或对身体造成危害,不愿意服用。

综上评估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骨折疼痛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使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1.2.2 持续质量管理实施阶段 ①护士培训。首先由研究者协同骨科专家,以多媒体或文字形式进行骨折疼痛相关知识的理论培训,以提高护士护理技能;学习地点在骨科医生办公室,时间为07:00—07:50,共计学习2周。以使护士正确认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提高其护理技能及主动服务意识。②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患者对骨折术后疼痛的了解较少,本次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认为骨折疼痛是正常现象,主要影响睡眠、心情等。故护士应全面深入地介绍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如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阻碍术后功能训练、延迟骨折愈合等[3],使患者认识到疼痛对人体的具体危害,从而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配合性。③纠正患者对疼痛及止痛药物的态度:本次调查显示,患者面对疼痛多选择忍受,且不愿意服用止痛药物。因而,护士应根据本次评估结果,告知患者疼痛到达何种程度时不应选择忍耐,同时,嘱患者在疼痛时,应在最短时间内告知医护人员,待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从而有效规避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危害[4]。对于不愿意服用止痛药物,认为止痛药物伤害大的患者,护士在了解患者的担心后,应向患者详细讲明止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短期应用和长期应用止痛药物对人体的不同影响,从而合理引导患者,规范应用止痛药物。

1.2.3 检查阶段 研究者及护士长将日常护理作为护理查房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护理分组组长负责检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理组长每天对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评估,护士长负责每2天检查一次,研究者对每周对各组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及记录情况进行抽查一次。小组成员每周五下班前组织进行骨折疼痛护理相关知识的小结,并对在此之前的护理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总结,作为形成下一步工作计划的依据。

1.2.4 处理阶段 根据评价标准所反应的效果,找出护理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及时加以改善,以完善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根据结果,发现骨折健康教育过程中一次性知识介绍过度,患者难以理解和掌握。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改进,对患者所应掌握的疼痛相关知识进行了分阶段进行,避免一次讲解过多和讲解无规律问题。另外,护士记录过于繁琐,占用较多的护理时间,在召开小组会议后,修改、简化了记录单的书写内容。

1.3 效果评价 ①疼痛认识。②疼痛评价:以入组前1 d、术后24 h、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时为观察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将一直线平分为10,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③满意度评价[6]:出院前就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采用中文版HPQ I(翻译后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6-1.0,Cronbach's α系数为0.770,选取其中相关问题,包括疼痛控制感知状况、疼痛教育状况和疼痛总体满意度,各项满意度内容均采用0~10级计分制,≥7分视为满意,5~7分为较满意,<5分为不满意。④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需求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s)代表计量数据,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对的疼痛认识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对疼痛的认识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表2)。

表2 患者干预后对疼痛的认识[n(%)]

2.2 两组患者疼痛及睡眠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前1 d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术后24 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3)。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入组前1 d 术后24 h 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对照组 61 1.52±1.33 4.65±1.47 6.39±2.73试验组 62 1.49±1.38 2.20±1.44 4.03±2.22t-1.673 5.382 6.604P>0.05 <0.05 <0.05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需求状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弱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情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需求状况比较

3 讨论

骨折后疼痛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而且疼痛在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产生了影响。2000年,国际医学界将疼痛列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有研究表明[7],骨折术后疼痛、紧张、焦虑、压力水平可增加皮质醇激素分泌,从而延迟的抗炎作用和影响伤口的愈合。Carmichael等[8]调查显示,骨折疼痛可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致使免疫力降低,进而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及骨折愈合;还会给患者心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而孙胜男等[9]研究则显示,骨折患者对疼痛及止痛药物认识的不足是导致患者疼痛加重、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故如未有效管理患者对骨折疼痛的认识,未改善患者的高压力、高紧张水平等情绪,对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早在20世纪初,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将疼痛情况评估作为护士对患者执行护理操作的根本,并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提供患者期望的有效疼痛缓解措施。患者是有效镇痛的主宰者,要使骨折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必须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性,因而,加强患者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教育后,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对镇痛药物的需求也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F Büyüky1 lmaz等[10]研究结果一致。这主要是由于给予干预后,使患者懂得疼痛治疗的相关知识,调动患者治疗疼痛的主动性,掌握了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在发达国家,早已将疼痛控制满意度作为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疼痛症状控制较好的患者较疼痛症状控制较差的患者满意度高。其中,患者疼痛控制认知水平是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最重要因素之一。表3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显著改善;表4结果显示,试验组疼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表5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弱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情况多于对照组,表明患者用药依从性好,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程度及疼痛处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于骨折患者临床上常应用的药物干预不足以完全管理患者的疼痛不适,而持续质量改进教育可以作为辅助战略,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缓解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教育是可行的、简单易学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1]Friedman RJ,Hess S,Berkowitz SD,et al.Complication rates after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in morbidly obese patient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3,471(10):3358-3366.

[2]曲美岩.舒适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不良情绪、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6-48.

[3]陈静,钱宏,周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32-3633.

[4]刘梅,刘林,许勤,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2-875.

[5]朱静娟,徐礼琴,杨飞轮,等.中西医护理联合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01-304.

[6]朱桂娟.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22-24.

[7]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8-150.

[8]Carmichael NM,Katz J,Clarke H,et al.An intensive perioperative regimen of pregabalin and celecoxib reduces pain and improves physical function scores six week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 controlled trial[J].Pain Res Manag,2013,18(3):127-132.

[9]孙胜男,张春玲,彭贵凌.骨折患者对疼痛和止痛药物的认知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25-26.

[10]F Büyüky1 lmaz,T.A t1.The effect of relaxation techniques and back massage on pain and anxiety in Turkish total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patients [J].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13,14(3):143-15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ealth education mode on pain awareness among fracture sufferers,so as to seek for the nursing methods that are more effective,more convenient and more practical.Methods 123 fracture sufferer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62 cases)and control group(61 cases)according to their admission dat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ain nursing car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additional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wareness degree of pain knowledge,pain degree,analgesic requirement,and satisfaction with pain control in both groups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awareness degree of pain knowled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ain scores of postoperative 24 hours and the worst pain scores after operation of the suffer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2.20±1.44)and(4.03±2.22),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4.65±1.47)and(6.39±2.73)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95.16%)was higher than 77.05%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differences of hig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The usage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and weak oripavine analgesic ag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56.45%and 69.35%)was more than 14.75%and 26.33%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health education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fferers'pain awareness and control effectively the post-operation pain.

Fracture;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Health education;Ache;Awareness

2016-07-14)

1005-619X(2017)02-0156-04

10.13517/j.cnki.ccm.2017.02.018

261000 解放军第89医院

猜你喜欢

护士骨折疼痛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最美护士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