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面纱,显露真容

2017-07-24焦文林

美文 2017年14期
关键词:书签红叶枫叶

焦文林

·考点解析·

“深刻”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记叙文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议论文透过事物纷纭复杂的现象外壳,看到问题的本质。二是“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考生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考生所持观点有时代感、前瞻性,能引发心灵共鸣,灵魂震撼。

·技法指导·

1.感悟生活,以小见大。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小事,你会发现,普通的事件折射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写道:“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他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了一个世界。”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考生写的《神奇的书签》:

我的书签不精致,也不用花钱买,它散落在我书本的各个角落,形状各异,粗犷美丽,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过渡色的,生趣盎然,但我最喜爱的则是那枚枫叶书签。每天晚上,枫叶书签会陪伴着我在阅读中入睡,今天晚上也不例外。迷迷糊糊中,枫叶书签带着我来到了关门山。

秋天的关门山,红叶漫山,色彩绚丽,飘落的叶静静地躺在山溪的水涡里,放佛眼泪在眼圈打转儿。叶恋山水,人恋红叶。一片片红叶恍惚间变成了一个个红衣少女,不由你不怜爱,哪怕你是铁石心肠。我不忍心去摘树上的红叶,我感觉她会痛。

忽然,一群人嘻嘻闹闹地来到了一棵大树下,他们中有人站出来,不管不顾折枝,把红叶占为己有,当他们把红叶拿在手里做背景拍照时,我看到的是他们的丑陋。我不由自主地上前和他们理论,告诉他们红叶是大自然的孩子,请不要把它和爸爸妈妈分开,枫叶感激地看着我,在我手中曼舞,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叶了。

考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行文由自己喜爱的那枚“枫叶书签”写起,联想到秋天红叶漫山,又将红叶幻化为“红衣少女”,表达爱惜自然、爱惜生命的深刻思想,再联想到自己劝阻人们摘取红叶的情景,进一步深化认识。

2.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这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许多考生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说话写文章喜欢强词夺理,而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思维清晰严谨的。

例如李和平的《非法监控,要不得!》:

法制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知法、守法,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同时,不去侵害别人权益,如此才能人人平等,和谐生活。当前,我国法制社会建设任重道远,公民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不强,甚至凭着一己冲动,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事屡见不鲜。上海浦东新区一位小学生的家长给孩子戴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监视教师的上课言行。他的初衷可能也没想到会伤害无辜的老师,只是想更全面地了解老师教学管理情况而已,事实上,监控行为已经侵犯了老师的隐私权。监听老师上课,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公民,不可任性违法。

分析着眼于对“监控现象”本质、危害的分析,其本质是一种违法行为,其危害是侵犯了老师的隐私权,最后明确指出“公民不可任性违法”,分析到位,论证有力。

3.刨根见底,揭示原因。

议论事件,不停留在事件的本身,而是通过事件来龙去脉的把握,找到事件形成的原因,揭示带来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示其意义,指出受到赞赏的理由等,从而彰显思想的深刻性。

例如2016年高考,河南考生写的《分数背后的隐忧》:

过度强调分数,加重孩子心理压力。重视学业水平,鼓励孩子学习,本身无可非议。但是,过度强调分数的作用,甚至把它当作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则是极不科学的。学校动辄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家长对考试成绩较差或者略有下降的孩子施以拳脚,这种不分青红皂白、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只能是适得其反。现实生活里,许多孩子焦虑、易怒,甚至因此而厌学、辍学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在医院的心理门诊,排队咨询的中学生也日趋增加。在令人痛心的现实面前,希望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变得较为冷静。

考生根据漫画中家长根据考试分数对孩子进行惩罚或奖励的现象,分析家长这样做的原因(过度强调分析作用),指出其危害(加重孩子心理压力),并结合生活实际摆出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有理有据,分析深刻。

同时,文章观点有独到见解,能给人以开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

·习作点评·

唯分数论,教育之悲

何亮子

看完这幅漫画,内心隐隐感到一股涼意。

“孩子考得好,学习进步了就夸;孩子考得差,学习退步了,就打”。漫画反映的并不是个别家庭的情况,而是整个中国社会家庭教育令人忧心的现状!

“唯分数论”这种荒诞的认识早已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一时难以剔除干净。在父母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的规则就是如此——唯有分数高,才可进大学,只有进大学,才有铁饭碗,才有好生活。到了我们这一辈,父母唯一的愿望就是我们未来过得好。于是,在这样的愿望的驱动下,“唯分数论”又大行其道,与此相伴而生的则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这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本没有错,错的是“唯分数论”这种扭曲的、背离人道的观念。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天性自然,个性独特,想象力、创造力更是让成人世界瞠目结舌。假如顺遂孩子天性,让其自由成长,未来恐怕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分数却将孩子禁锢在牢笼之中,锁住孩子们无可限量的潜力。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让孩子承受身心双重压力和痛苦的同时,也让孩子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离,变得呆板自私,更有甚者,走向自我毁灭。

“进步就高兴,退步就打骂”的做法,也让人联想到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的香港狼爸。然而,在我看来,这不是奇迹,而是悲剧。让孩子进了北大,却让孩子丢了童心,失了朋友,没了个性。灭了对父亲的敬重,只剩下畏惧,这无疑是家庭教育的悲剧。相比之下,“中国第一家庭教育”的周虹的鼓励教育,“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以身作则的教育,不仅充满浓浓的人情味,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更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他们不以分数为标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德行优良,创造力的迸发,情商的培养和自我人格的建立。试问,当一个人内心花开半夏,他的人生又怎会有沙漠冷冰?

北京四中的校长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等待他们的一定是悲剧。”

这里,我想说:“一切以分数为中心的家庭,不只是这个家庭,还有这个孩子的一生,都是悲剧!”

【亮点解析】

1.切合题意。考生认真研读漫画,从中看到家庭教育中“孩子考得好,学习进步了就夸;孩子考得差,学习退步了,就打”的不良现状,进而确立了“唯分数论,家庭教育之悲”的观点,立意深刻,切合作文命题意图。

2.说理深刻。一是重分析。通过分析指出“唯分数论”的根源、错误本质。二是重对比,如将香港的狼爸与周虹、扎克·伯格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并能在对比分析中引入辩证思维,显现出认识的深刻性。

3.语言有文采。一是采用比喻修辞,形象说理。如将分数比喻为“牢笼”,揭示其对孩子发展潜力的束缚,让读者认识到“唯分数论”的错误。二是采用排比修辞,如“让孩子丢了童心,失了朋友,没了个性”历数“唯分数论”带来的危害。三是引述名人话语,借梯上楼,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猜你喜欢

书签红叶枫叶
透明书签
姚红叶
几张飘落的红叶
秋日赏红叶
十一月书签
贰月书签
枫叶红了
四叶草书签
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