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是媒体的价值选择
——湖北《三峡商报》暖新闻报道实践评析

2017-07-24高秉喜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商报专版宜昌市

□高秉喜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湖北 宜昌 443000)

“暖”是媒体的价值选择
——湖北《三峡商报》暖新闻报道实践评析

□高秉喜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湖北 宜昌 443000)

编者按: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级传统媒体,要摆脱“腥性恶俗”,必须更加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崇,更加注重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更加倾心于对思想的传播、对温度的传递、对品质的传承。媒体必须向上向善,向暖而行。“暖”,已经成为全社会对新闻作品的呼唤。当下中国,以各大媒体“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的“暖新闻”大量出现,正是全国地市报选树品牌、壮大声威的重要举措。这是媒体提升价值品牌的必然选择。《中国地市报人》编辑部对全国14个省市、28家地市报暖新闻报道实践进行调查与思考,并策划推出“向上向善向暖而行”专题策划,并选取刊发部分代表性文章,目的在于共同营造社会“暖氛围”,共同探求暖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给整个社会以温暖的力量。

互联网时代,都市类媒体融合发展必须摆脱内容宣传上的“腥性恶俗”,向上向善,向暖而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刷新颜值、提高美声“分贝”。湖北《三峡商报》暖新闻报道的成功实践,正是都市类媒体借以提升“四力”的成功样板。

暖新闻 暖活动 暖行动 暖平台 暖思考

“暖”,是全社会的呼唤!

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全面来袭,传统纸质媒体尤其是处在生存与发展之弱势的传统都市类媒体,如何摆脱昔日内容“腥性恶俗”、面孔“傲酷冷”的旧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刷新“颜值”、提高美声“分贝”,成为媒体人探索与思考的重要话题。许多都市类媒体不得不在内容选择、版面改造、专栏设置上,提高站位,挤身主流,赢得先机。

湖北《三峡商报》创刊17年来,站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以“宜昌暖新闻”报道平台为主阵地,先后筹措1000万元扶贫济困资金,让20000多个残疾人、困难家庭得到帮助。近两年又连续用500多个“宜昌暖新闻”版面、2000多篇暖新闻作品,塑造出无数个暖人物,温暖着宜昌这座城市。《三峡商报》以其“宜昌暖新闻”报道实践释放的巨大社会效益,以其版面和内容彰显的“正能量、暖色调、有希望”的办报理念,向人们展示了都市类报纸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给向上向善、向暖而行的都市类报纸提供了宜昌方案。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编辑部以“向上向善向暖而行”暖新闻报道实践为课题,对话湖北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委员、三峡商报总编辑唐和清和三峡商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庆学,并结合《三峡商报》创刊17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暖新闻报道实践,对都市类媒体如何向暖而行、向善而生、提升“四力”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以期通过《三峡商报》暖新闻报道的成功探索,为全国地市报增强“暖色调”提供借鉴。

建立“暖组织”,保障“暖新闻”落地生根

任何项目的实施,必须有组织的保障。没有保障的项目,只能是龙头蛇尾。《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把手工程。“暖组织”的建立,为“宜昌暖新闻”在《三峡商报》落地生根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峡商报》推出《宜昌暖新闻》专版是2016年1月1日,然而,《三峡商报》开启暖新闻报道实践的历程则是从2001年创刊开始。为确保“宜昌暖新闻”有效推进,三峡商报总编辑唐和清统筹协调“宜昌暖新闻项目”,常务副总编辑罗庆学则具体负责“宜昌暖新闻”策划实施。《三峡商报》编辑部专门成立了“暖新闻工作室”,部室四名采编人员负责“宜昌暖新闻”稿件具体采写。

调查中发现,《三峡商报》编辑部对“宜昌暖新闻”项目专版专栏的组织保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全面。他们在项目实施上实行“部室主导,全员参与”,在线索处理上则实行“值班分配,统筹协调”,在信源保障上则实行“暖闻联盟、有求必应”。为确保“宜昌暖新闻”线索有源头、采访有对象、后勤有保障,《三峡商报》与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文明办、共青团宜昌市委、宜昌市民政局、宜昌市残联、宜昌市慈善总会、宜昌市扶贫办,以及宜昌市红十字会、宜昌市学雷锋协会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宜昌暖新闻联盟”。

“建组织、搭平台、给版面、组团队”的项目推进战略,使《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专版专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参与“宜昌暖新闻联盟”的单位大开方便之门,为“宜昌暖新闻”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暖人物”、“暖故事”、“暖思想”,为《三峡商报》全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起到了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

打造“暖人物”,用典型温暖整座城市

暖人物应该是暖新闻的灵魂所在。《三峡商报》从开辟《宜昌暖新闻》专版开始,就把打造暖人物作为重点,力图用宜昌暖人物来温暖整座城市。

正如三峡商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庆学所言:“新闻因人而精彩。人就是温度,就是故事,就是命运。媒体上缺人,新闻就缺温度。宜昌暖新闻意在构建一个普通人物的生活场、故事场、命运场,通过一定的活动一定的角度赋予其一定的仪式感,给普通的善良以尊严,给民间的卑微以高贵,给苍白的庸常以仰视。”

正是基于这一初衷,《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报道始终站在传递正能量的高度,站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把镜头和笔墨投注在普通人的善良、普通人的奉献、普通人悲欢离合中的人性冷暖上,把体现时代精神的暖人物推向版面,让暖人物成为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力量。并把这种向上向善、向暖而行的典型的力量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三峡商报》从2001年创刊以来,先后在《宜昌暖新闻》专版或“暖新闻”专栏中推出了一系列立得起、叫得响的“暖人物”。他们中有创作出25万字小说《轮椅上的翅膀》并获得湖北五四青年奖的宜都轮椅女孩李玉洁;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人称“喜伯伯”的点军区土城小学爱心教师陈发喜;有“46年为村民看病,每个处方不超过30元”、获得湖北荆楚楷模称号的远安花林寺镇龙凤村良心村医祁万新;有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堤坝的湖北荆楚楷模、守堤卫士、枝江顾家店镇堤防管理段长薛传根;有一心为民的秭归峡江夫妻村医等等。《三峡商报》为确保“暖人物”不断持续发酵,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效应,专门设置了“暖人物”专栏,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暖人物”推出。

调研时我们注意到,《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专版的宗旨就是“立足爱生活、体现建设性、发掘正能量、传播暖新闻。温暖凝聚正能量,真情感动大宜昌”。

在三峡商报总编辑唐和清提出的这一办报宗旨指导下,一个个“暖人物”脱颖而出,凝聚成巨大的社会正能量,感染着宜昌这座城市的每个阶层。

策划“暖活动”,打造读者的“精神平台”

活动是报纸提升“四力”的载体,更是报纸新闻的信源所在。《三峡商报》在“暖新闻”报道实践中,尤其注重“暖活动”策划,主张用策划“暖活动”打造读者的“精神平台”。

《三峡商报》在“暖活动”策划中也爱唱“四季歌”,虽然每年都唱,但每一首歌都唱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仅在“四季歌”中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让更多的市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

据介绍,《三峡商报》每年春夏秋冬都会策划推出“暖活动”。时间一长,每一次“暖活动”都成为宜昌市民乐此不疲的期盼和向往。

春季“暖活动”:每到春季,春暖花开时,《三峡商报》就会策划推出充满温情的“万人大相亲”活动、“商报帮您找工作”的春风行动、情人节的“无偿献血”活动、“3.12全民植树”活动;夏季“暖活动”:每到夏季,天干地热、酷暑难耐时,则策划推出“为一线职工送清凉”、“的士免费接送高考生”、“为山里孩子送图书”等活动;秋季“暖活动”:每到秋季,气候宜人、凉爽舒适时,则策划推出“百名市民看变化”、“金秋助学”等活动;冬季“暖活动”:一到冬季,气候寒冷,出行拥挤,则策划推出“接寒门学子回家过年”、“接农民工回家过年”、“帮助残疾人圆新年梦想”等活动。

《三峡商报》“暖活动”四季歌,不仅成为报纸的品牌力量,更是宜昌市民对善行活动的期待和向往。

实施“暖行动”,引导社会向善而行

报道只是一种形式,行动才是一种力量。《三峡商报》长期致力于让“宜昌暖新闻”落地生根,并通过汇聚社会各界参与“暖行动”,使其产生实际的社会效果。让每篇“宜昌暖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这一点在我们调研的一个个案例中得到印证。

《三峡商报》把“暖新闻”作为慈善行动的先导,把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作为目标。他们的“暖行动”涉及到困难群众的扶危济困、突发灾难、重大疾病救助等等。如,2016年,《三峡商报》推出暖新闻《失语女孩小海蓝》,并通过全媒体宣传,帮助在宜昌市中心医院住院的巴东失语女孩海蓝筹集手术费5万元。成功手术后奇迹发生了,小海蓝开口说话;同年3月,《三峡商报》通过“宜昌暖新闻”报道,帮助五峰、长阳、点军三地贫困户栽种桂花树1000多株;2017年3月,《三峡商报》推出“暖新闻”《兴山换肾女孩赵全芳》后,积极组织协调,通过线上线下,帮助其筹集医药费20多万元;2017年4月,《一篇当阳700万斤窝笋滞销》的消息推出不到一星期,中铁武汉公司等单位纷纷献爱心,700万斤窝笋一销而空;“帮助残疾人圆新年梦想”行

2016年1月《三峡商报》暖新闻工作室与社会见面

一方呼应,八方响应。这已成为《三峡商报》“暖行动”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宜昌暖新闻”品牌影响的巨大力量。用“暖行动”诠释“暖新闻”的力量,也是对《三峡商报》融合创新成果的检验。

搭建“暖平台”,让暖力量永不停步

利用报纸搭建报道“暖平台”,不过是《三峡商报》推动“宜昌暖新闻”的初级构想。而利用社会大舞台搭建“暖平台”,才是《三峡商报》借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更大梦想。《三峡商报》成功实施的“暖评选”、“暖论坛”,不仅为其赢得读者点赞,也为其赢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推动暖评选。《三峡商报》自从推出《宜昌暖新闻》专版后,每年都携手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文明办开展“宜昌年度致敬人物”评选,并准备与宜昌市文明办共同打造宜昌户外“暖人物墙”。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使暖新闻在传播社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搭建暖平台。《三峡商报》推出《宜昌暖新闻》专版后,每年都会举办“暖论坛”,通过召集宜昌市公益部门、公益组织、公益人物,就“宜昌暖新闻”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宜昌暖新闻论坛”目前已经打造成区间最高端,参与面最广,最有特色的“暖论坛”。此外,随着《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效应”的不断扩散,全国学雷锋教育组织已将三峡商报列为全国学雷锋教育基地。2017年5月4日,中国人民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还专门为《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题词,称宜昌暖新闻“温暖凝聚正能量,真情感动大宜昌”。

“传统媒体要在价值多元、渠道多元、思想观念多元时代,为读者提供一种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我们想提供的价值观就是‘暖’:正能量、暖色调、有希望。这是媒体公器之责,也是价值选择。”这是三峡商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庆学对《三峡商报》暖新闻实践的概括。

湖北《三峡商报》暖新闻报道实践同样证明其价值选择和责任担当。《三峡商报》《宜昌暖新闻》专版的成功实践,以其持续有效的暖组织建设、暖人物选树、暖活动策划、暖行动实施、暖平台搭建,让暖力量永不停步。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暖力量,让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和社会的关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大传播,同样,也用一纸温暖成就着一座城市的感动。这一都市类媒体的“暖样本”,无疑是全国地方都市类媒体提升新闻品质和温度的榜样。动从2004年开始以来,每年都会帮助到2000多人次,为其送米、送油、送肉、送残疾人用品等。十多年先后筹集善款近1000万元,帮助到有名有姓残疾人20000多人次;每年重阳节还会策划帮助到1000多老人看城市发展变化……等等。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商报专版宜昌市
宜昌市举办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报刊图书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机电商报
特别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都市新闻眼·《东南商报》摄影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