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R17.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设计

2017-07-23杨俊坤杨利伟黄晓丽熊永翠

轮胎工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内胎胎圈轮辋

杨俊坤,曾 清,杨利伟,黄晓丽,熊永翠

(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简阳 641400)

近年来,国外市场对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6系列产品逐渐被无内胎产品替代。为适应国外市场的需求,我公司开发了9.5R17.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替代8.25R16系列出口产品。现将产品设计情况介绍如下。

1 技术要求

参考ETRTO—2009《欧洲轮胎轮辋标准》,确定9.5R17.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技术参数为:标准轮辋 6.75,充气外直径(D′) 842(830.1~853.9) mm,充气断面宽(B′) 240(230.4~249.6) mm,标准充气压力 750 kPa,标准负荷(单胎/双胎) 1 850/1 750 kg。

2 结构设计

2.1 外直径(D)和断面宽(B)

子午线轮胎冠部具有周向箍紧胎体的带束层,因此轮胎充气后外直径的膨胀较小。在设计时,D的选取与标准值相差不大,根据设计经验,同时结合我公司的工艺条件,本次设计外直径膨胀率(D′/D)取1.005,D为838 mm。

子午线轮胎充气后的断面宽变化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胎体钢丝、带束层的结构和角度以及胎圈着合宽度均影响轮胎断面宽膨胀率,同时还要考虑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双胎并装,以避免双胎并装时由于负荷过大而出现相互摩擦造成轮胎早期损坏。综合上述原因,并结合公司的生产工艺情况,本次设计断面宽膨胀率(B′/B)为1.0,B为240 mm。

2.2 行驶面宽度(b)和弧度高(h)

b和h是决定轮胎胎面冠部轮廓的主要参数,对轮胎的耐久性能、耐磨性能、抓着性能和滚动阻力有很大影响。根据该系列轮胎的花纹特点和使用条件,为确保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与路面具有最大接地面积,以提高轮胎的耐磨性能,同时由于全钢轮胎采用多层钢丝帘线带束层,因此应取较小的h,如果h较大,会减小轮胎的接地面积,降低轮胎耐磨性能和抓着性能。根据无内胎轮胎设计经验,b/B和h/H(H为断面高)分别为0.70~0.85和0.03~0.05时,轮胎性能最佳。本次设计b/B取0.75,b为180 mm,h/H取0.040 4,h为8.0 mm,H为198 mm。

2.3 胎圈着合直径(d)和着合宽度(C)

d的取值应满足轮胎装卸方便和与轮辋紧密配合的要求,对于无内胎轮胎而言,与轮辋之间的配合是影响轮胎气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以往设计经验,本次采用过盈配合设计,d取442 mm。该规格轮胎标准轮辋为6.75,考虑到胎圈受力分布情况以及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装配情况,同时结合公司以往的设计经验,本次着合宽度采用加大设计,取184 mm。

2.4 断面水平轴位置(H1/H2)

断面水平轴位于轮胎断面最宽处,是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侧最薄、变形最大的部位。H1/H2取值对轮胎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取值较小时,断面水平轴向胎圈方向移动,容易造成胎圈部位早期损坏;取值较大时,断面水平轴向胎肩方向移动,容易引起肩部早期脱层和异常磨损等。H1/H2一般取0.8~1.2,本次设计H1/H2取1.020 4。

2.5 胎面花纹

胎面花纹设计对轮胎耐磨性能、抗湿滑性能、转弯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次设计胎面采用4条线形花纹,肩部花纹块上均设有深度为8 mm的浅沟,可以促进胎面散热,减少肩空缺陷。花纹深度为14 mm,花纹饱和度为74%,花纹周节数为54。胎面花纹展开如图1所示。

图1 胎面花纹展开示意

3 施工设计

3.1 胎面

胎面采用整块挤出设计,为满足耐磨性能的要求,采用双复合挤出机挤出,胎面底部贴粘合胶片。胎面半成品胎肩宽度为160 mm,占成品轮胎行驶面宽度约89%,冠部厚度为15 mm,胎肩厚度为20 mm,胎面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胎面结构示意

3.2 胎体

考虑轮胎的负荷能力,本次设计胎体采用直径较小、强度较高且具有外缠丝的3×0.24+9×0.225+0.15HT钢丝帘线,安全倍数为8.1,满足使用要求。胎体钢丝帘布采用双面覆胶法,在S型四辊压延机上生产,压延厚度为2.1 mm。

3.3 带束层

本次设计采用0°带束层结构,1#和2#带束层采用3×0.20+6×0.35HT钢丝帘线,3#带束层采用钢丝直径较小、密度较低的5×0.30HI钢丝帘线,1#和2#带束层钢丝帘线密度均为50 根·dm-1,角度分别为24°和15°,3#带束层钢丝帘线密度为40 根·dm-1,角度为15°,方向为左右左,带束层安全倍数达到6.2。

3.4 胎圈

钢丝圈采用Φ1.65 mm镀铜回火胎圈钢丝,钢丝覆胶后直径为1.8 mm,呈斜六角形排列,排列方式为7-8-9-8-7-6,共45根,钢丝圈直径为449 mm,安全倍数为7.9,保证胎圈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5 成型与硫化

成型采用两鼓一次法成型机,采用侧包冠成型工艺,部件接头按一定的角度错开均匀分布,接头部位滚压平整,可保证轮胎质量的稳定性。

硫化采用机械式硫化机,硫化工艺采用常规过热水硫化,硫化条件为:外部蒸汽压力 (0.39±0.02) MPa,外温 (151±2)℃,内压 (2.5±0.05) MPa,内温 (170±2) ℃,总硫化时间 48 min。

4 成品性能

4.1 外缘尺寸

成品轮胎外缘尺寸按照GB/T 521—2012《轮胎外缘尺寸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成品轮胎在标准轮辋、标准充气压力下的外直径为841 mm,断面宽为239 mm,均符合设计要求。

4.2 强度性能

按照GB/T 4501—2008《载重汽车轮胎性能室内试验方法》进行成品轮胎强度性能试验,试验条件为:充气压力 750 kPa,压头直径 19 mm。试验结果表明,轮胎第5点未刺穿[第5点破坏能为14PR对应的国家标准规定值(712 J)的200%],成品轮胎强度性能良好,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4.3 耐久性能

按照GB/T 4501—2008《载重汽车轮胎性能室内试验方法》进行成品轮胎耐久性试验,试验条件为:充气压力 750 kPa,额定负荷 1 850 kg,试验速度 70 km·h-1,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度后,继续每隔10 h增大10%的负荷进行试验,负荷率达到150%后不再增大,直到轮胎损坏为止。试验结果表明,成品轮胎累计行驶时间为118 h,试验结束时轮胎胎肩脱层,成品轮胎耐久性能良好,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5 结语

9.5R17.5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强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要求。该产品的研制成功,扩大了我公司产品覆盖面,该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客户的喜爱,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内胎胎圈轮辋
电动车内胎
载重斜交轮胎胎圈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胶料硬度对内胎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丁基橡胶内胎应用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轻型载重车辆的胎圈及应用其制造的轮胎
一种耐高速疲劳的子午线航空轮胎胎圈结构
汽车轮辋设计空气动力学分析
具有胎圈包布和侧壁的轮胎
A FOUNDATION FOR TRUST
机器人在轮辋焊缝打磨工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