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治理“官油子”:把混日子的赶下去

2017-07-21

新传奇 2017年21期
关键词:混日子用人干部

全面治理“官油子”:把混日子的赶下去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是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换届之年,干部选任问题显得更为紧要。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提出“把混日子的赶下去,让无为者无位”。这里有十张“巧官”画像,一起来看看。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表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

“巧宦”误事,甚至误国

“巧官”并非新词。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巧宦”抑或称之为“官油子”、“官痞子”、“混事官”。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

清人魏源讽刺当时官场风气道:不担责任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则被官员们统统抛到脑后。

历史发人深思,让人警醒,也烛照当下。吕坤所谓的“巧宦”,现今并未绝迹。相反,少数“巧官”凭借圆滑的处世手腕,“高超”的办事技巧,在机关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外,他们不愿担当,遇事要么“绕着走”,要么“打太极”;对内,他们则如“川剧变脸”,尤其善于揣摩领导意图,唯恐在领导面前做错事、“翻了船”。总之,“领导面前会来事,外人面前会挡事”是“巧官”们的为官哲学。

他们身居重要岗位,把握一处室或某部门“关口”,也许职务不高,但权力不小、脾气挺大。“巧官”往往在某些方面把持着通往该单位的“第一道关口”,是外单位联系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可谓“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业务到了“巧官”手中,“卡壳”是常事,敷衍属正常。这些实实在在的“中梗阻”,让人惹不起、绕不过。

不仅如此,“巧官”对本单位而言,也是贻害无穷。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巧官”们的行事风格和为官之道无疑会传递给单位其他人,尤其是对初入机关、有样学样的年轻人,结果往往是“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巧官”遇事“躲着走”,既浪费了行政资源,也败坏了单位名声,累及党和政府的形象。

常年置身机关,有的干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呆在同一个岗位、同一个部门,兜兜转转间,有的人一方面自觉升迁无望,工作无精打采;另一方面又自恃资历深、资格老,对待外人和下属也就毫不客气,甚至颐指气使。至于他们“选择性”办事,或者让人碰“软钉子”,也就更不奇怪了。

一些机关干部正是因为缺少担当,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之成为“巧官”“官油子”。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官僚主义,得治!

十张“巧官”画像

那么“巧官”“官油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对其类型归纳细分,我们将他们的种种表现和特征归纳为十个方面。

一、对待上级阿谀奉承,奴颜婢膝;对待下级颐指气使,自以为是;官位不大,脾气不小。

二、欺上瞒下,八面玲珑;当面人话,背后鬼话;两个面孔,两面哄弄。这类人往往自视功夫到家,到头来只能身败名列,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三、轻视群众,疏离群众,折腾群众;“空头支票”忽悠百姓,连哄带骗对待群众;群众家可以不去,领导家不能不跑。

四、大事干不了,小事不屑干;不干实事,很会“来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忙忙碌碌装样子,吹吹拍拍过日子。

五、熟读官经,明哲保身,善于邀功诿过,总能见风使舵,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地做官。

六、不干正事,净动歪心。奉行“搞定就是安定,摆平就是水平,无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七、空话说得比谁都溜,大话说得比谁都真;总结写得头头是道,讲话说得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言之无物。

八、说话留半句,见面哈哈哈;开口叫“哥们”,闭口称“兄弟”;只栽花,不栽刺,一团和气,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

九、爱搞文过饰非,爱玩花拳绣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办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做表面文章,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十、享乐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

换届之年,全面治理“官油子”

全面治理“官油子”,一把手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把手作为单位的“火车头”,是否积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直接影响到其他干部职工的工作是否积极。在全面治理“官油子”中,一把手应发挥好率带作用,主动扑下身子抓落实,甩开膀子加油干,为其他党员干部做好表率,当好示范,带头做忠诚、担当、干净的好干部;对干部教育管理上,一把手要用好实干担当这个试金石,真正把忠诚、清廉、务实的同志识别出来,使用起来。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相进矣。良好的用人导向是治理“官油子”的重要抓手。

真正将那些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务实清廉,敢于担当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让那些只会“忽悠”“打太极”“踢皮球”的“官油子”没有市场,将选人用人导向鲜明立起来,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为“三去一降一补”、经济转型升级、绣好精准扶贫之花,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提供良好政治环境。

让“官油子”在党内没有市场,既要破潜规则,坚持严字当头,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巡视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彻底铲除“官油子”生存土壤,营造清清爽爽的政治环境;又要立明规矩,强化激励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实现人生价值。

(《人民日报》2017.5.17等)

猜你喜欢

混日子用人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No.14刘强东谈“996”
装模作样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混日子”处长辞职是一面镜子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