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人者教己的田玉民老师

2017-07-20陈晴

文学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班级老师教育

陈晴

以教人者教己的田玉民老师

陈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所以在教师的手里也就操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吾人毕业的最后一年,有缘与田老师结为师徒,对于我们的全体同学而言,实为难得和如此珍贵,影响我们的人生和生活。

一.虚心向学生学习

田老师出生于天津,自幼生活生长于大城市,接受的是都市教育。经过自己刻苦学习,考入位居河南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1962年顺利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后来分配到驻马店地区西平县宋集公社乡村学校任教。当时的乡村,农民的收益很低而大多生活贫苦,孩子上学的衣着和生活就可想而知了。“贫穷并没有压垮这些孩子,反而是人贫志更高。在它们身上看不出因贫而产生的自卑,反而看到的是一股积极进取的力量,试图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现有的一切。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好学,不畏艰辛。”田老师说,是孩子们教育和影响了我,磨练了我的顽强意志和淳朴品质。为此,在感情上心理上与学生结成了“生命共同体”,向学生学习,为他们成人成才铺路搭桥,甘为人梯,不辞劳苦,自觉奉献。社会是个大课堂,农民和学生就是我的老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学习他们的品质风格和勤劳善良。田老师这种“以教育对象为师”的作风和品质,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二.点滴教事见真情

经过乡村教育的长时间思考与磨砺,在恢复高考后在挑选教师之际,田老师调至西平高中任教。我们就学期间,田老师担任我们文科一班班主任兼文科两班数学课。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田老师的“教育格言”。老师讲课不但深入简出,启发诱导,而且趣味横生和引人入胜,把文科班数学课打造成学生心中期待的知识课和生活课,乃至思想教育课。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

一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天晚上十点半,田老师会从不间断地而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讲台上,注视和观察一会儿,又悄悄地离开到操场走两圈。再次回到教室,告诉同学们,“劳逸结合,适度学习,身体健康第一,来日方长。”并告诫大家,准备休息,还有十分钟时间,就会全校熄灯。再到教师外站站,距熄灯两三分钟时再来告诫学生,马上准备离开教室,马上就会全校灭灯。在老师再三劝解下,学生自觉或不情愿地回寝室休息。

二是引导学生各科均衡发展。有些班主任老师,在学生有意无意重视所教学科外,还是一位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最终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田老师特别注意协调关系,调动全员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整体功能和教育合力,语文老师宋河清、英语老师何志民、政治老师张玉清、地理老师张恩广等老师,见缝插针,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策略一股脑地全部交给学生。合力出成效,检验在高考。在当时升学率5%左右的情况下,我们班12人考取并录取,为我们后继发展打开了通道。

三.识才育才当伯乐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不用一把尺子丈量学生,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让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在当时升学率极低的情形下,作为班主任具有慧眼识才而又能有效育才显得尤为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难遇。田老师依据教育规律和长期积累的育人经验,对学生的天赋与潜能基本上能作出客观的判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鉴别,早期介入予以引导,避免走弯路和贻误青春年华。我们编班后组建班委会,田老师指定我为团支部书记,白水旺为班长,韩春霞为团支部副书记兼副班长,岳合营为副班长,张建国为体育委员。并指定胡松涛为语文课代表,谢秀芳为数学课代表,孟平建为英语课代表。要求班委会成员刻苦学习,主攻升学这个大目标。同时团结全班同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协作老师兼管班级日常事务和处理偶发事件。在当时的情形下,同学们生活都较贫苦,高考前的五月份,学校给了班级五十元助学金,以支助部分学生完成学业。田老师告诉我说,考虑到你的情况,打算给你五元以资学业。我婉言拒绝了,说某同学比我条件更差,建议重点资助。田老师给予这位学生八元补助生活。这位同学不负厚望,考取了郑州一所高校。经过一年的培养锻炼,我们不但增长的才干,大多数人也顺利地考入高一级院校,实现了预期目标。

笔者在盆尧高中任教时有个葛姓学生,智力超常,记忆力强,老师讲到哪里他就可以背诵到哪里。我认为交给田老师对他成长会更有利。老师理解我的意思,就马上拍板让学生到他班上来。并提示该生:天赋好是基础,还要立志、勤奋、善解人意和注意学习方法。该生不负众望,读了华中师大硕士和上海交大博士,现在扬州某综合大学法学院任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回想此事,我们师生二人都对田老师的爱才惜才育才的伯乐精神充满敬意,并落实于自己的教书育人过程之中,以师为镜。

四.榜样引路励其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田老师的励志和激励教育,时常以榜样来教育和诱导全班同学,规避空口说教。班上订了份《中国青年报》,田老师在班级会议上,绘声绘色地读报。领读任海昌的故事,朱玲的故事等,以勤奋苦学青年为标杆教育我们。高中毕业生任海昌,地方送外号“傻博士”,起因是在通州某公社办公室工作人员,日记中说立志考取博士,为此疯传开来。每个周末他就会到北京某高校向教授求教学习,从不中断,数年过去,他考取公费赴美留学生,方毅副总理机场送行。而朱玲初中毕业下乡当知青,《资本论》带身边业余学习十几边,作几十万字读书笔记,后以初中文化基础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楷模引路,无形给力。这些没有谋过面的励志青年,却成了我们师生心中的榜样和丰碑,激励我们师生借鉴前行!

五.亦师亦友水穿石

当时的学生来源成分较为复杂,既有高中升级上来的,也有部分立志通过读书高考而改变人生命运的复读生,班级学生年龄存在一定差距,学习目的也相差巨大,所以班级生活显得多元化或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班级和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难当就在可想之中了。“因材施教”就成为田老师治理班级的基本原则。针对应接学生,田老师鼓励他们要有耐心,踏踏实实而按部就班,不急躁不攀比,持续发力持续进去进位。针对所谓的复读生,平面铺开而突出重点或查漏补缺,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起来并予以巩固。对于部分抱定“升学为己任” 的学生一直开阀减压,以身体条件为基本底线,长远设计或保证可以冲刺到高考时节。这样以来各自目标明确,方法和措施适当,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各得其所。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而又使每个学生以总目标统摄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

为师者不只是关心你的一时一事,而且关心其后继生活和发展潜力潜能。记得我毕业后已经参加了工作,两所高中之间有几公里路程,难忘师恩难了师生情谊,隔三差五就去田老师那里咨询或取经。田老师总是能换位思考予以讨论式的指导,他说:“秀根(笔者乳名),你教书是适合你的素质条件的,就下决心干好这份本职工作。在工作之余,不要忘记学习,你还有精力和余力继续深造。做学问和从政并不矛盾,走那边的路你都可以!”田老师的鼓励我一直铭记,坚持业余学习和适时业务进修,进修本科,读硕士攻博士,一路前行走到今天。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如果在我的人生中没有遇到田老师和赵贵山这样的“人生导师”,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人生道路就会是另外一种安排。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同志要求教师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而且要求老师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强健体魄、健康身心。我们敬爱的田老师就是这样的探索者和践行者,并以教人者教己的心态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每每想起,我们都心存感动和感激。也因篇幅有限不能全面展示,仅以此短文以表敬意。今天,我也身为人师,要继承田老师意志与精神,接过教鞭,踏着脚印,创新创业,开拓进取,立足本职作出各自的努力和奉献。

(作者介绍:陈晴,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和体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班级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