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 迈步踏上新征程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

2017-07-19万惠萍肖如欣

中国中小企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川南临港泸州

文/万惠萍 肖如欣

紧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 迈步踏上新征程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

文/万惠萍 肖如欣

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作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唯一入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建设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内陆与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开发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功能布局突出当地产业发展特点

川南临港片区规划面积19.99平方公里。目前根据泸州产业形态部署六大功能区:一是临港物流核心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探索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新机制;二是保税物流加工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及加工制造产业;三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食品饮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四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探索南向开放、辐射滇黔新领域、新机制;五是西南贸易中心区,重点推进商贸、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探索境内外投资综合服务新机制;六是区域性金融服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务。

多举措打造国际化自由化便利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川南临港片区将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积极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相适应的政务服务环境、行政监管执法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法治体系建设,促进服务国际化、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制度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设。

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构建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制定《泸州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实施暂行办法》。

设立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1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引导和鼓励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池,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

探索“多规合一”运行机制。完善“多规合一”运作机制,科学编制自贸试验区总体规划,优化完善相应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自贸试验区土地利用率及经济价值。

畅通境内外双向投资通道。制定《川南临港片区招商引资项目扶持政策》,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提升综合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企业“走出去”综合性创新服务。

创新投融资平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股权、探矿权、采矿权、应收账款、订单、出口退税等抵质押融资业务创新。制定和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办法,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运营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投融资模式。

创新国有资本投融资模式。推动自贸试验区内国有投资公司逐步开展授权经营工作,促进其向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转变。鼓励国有企业依托自贸试验区发展贸易、物流等产业。支持电商、贸易、物流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依托自贸试验区,通过增资扩股、资源整合、资本运营等方式做大做强。

探索土地出让创新试点。制定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土地规划和土地收益分配办法,探索新增服务弹性用地和产业弹性用地类型,扩大土地使用性质的兼容性。

打造人才出入境便捷通道。制定《吸引境外高端人才的工作办法》,创新鼓励和聚集人才的办法措施,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落实人才签证实施细则。

建立权责清单。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在自贸试验区推行权责清单制度,收集形成政府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并向社会公开。编制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将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资产评估、鉴定、认证、检验检测等逐步交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

加快建设川南国际贸易产业创新发展区

川南临港片区加快推进口岸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程度,大力发展新兴服务经济,提升国际贸易集成功能,服务川南及滇黔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定位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开放口岸。

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模式。对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场所),检验检疫在一线实施“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简化检验检疫流程,在二线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依托四川电子口岸,结合长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制定推动实施一体化通关方案,在自贸试验区内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服务一体化。探索建立与沿线口岸部门查验结果互认机制。

推行“互联网+”通关服务模式。率先在海关监管系统、税务系统试点,积极推行“智慧海关系统”“国家税务总局”,实现电脑自动比对、部分业务办理全流程办结,提升出口退(免)税便利度。建设进出口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与智慧海关系统实时对接,为进入自贸试验区的企业配置专属网页,主动提供“一网揽尽”全方位的服务。

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自贸试验区,搭建便利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包括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维权等内容的服务。

推进跨境电商试点。争取设立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以国家电商示范基地为基础,在泸州电商产业园区、泸州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引进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物流企业,扩大跨境电商业务,形成辐射川南、滇黔跨境电商经济圈。

探索国际会展服务业试点。推进西博会、酒博会、农博会国际化发展。复制推广四川检验检疫局在成都地区的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制定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措施。

发展高端医药产业。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立四川省中医药服务及贸易大平台。引入国外先进医疗机构,建设高端诊疗中心。建立中药材集散交易中心,积极与境外开展中药材种植、研发等合作。制定外资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实施方案,建立外资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

建立总部经济集聚区。制定引导和鼓励企业总部入驻自贸试验区扶持政策,建成自贸试验区总部经济大楼,实施企业集群式注册管理。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服务环境建设,引进金融、设计、餐饮、文化等与总部经济发展相关的服务产业。

通过金融服务中心与金融产业聚集助力经济发展

川南临港片区加快构建完善的区域金融服务体系,释放金融服务业活力,畅通资金跨境通道,扩大境外投融资规模,发展融资租赁等金融产业,逐步形成金融产业聚集发展高地。

打造川南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引进各类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金融机构总部及其专业子公司、分支机构,争取引进外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引进和设立健康、养老等专业保险机构。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争取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或并购基金。支持内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货币兑换和征信等专业化机构、商业保理公司、证券业分支机构或专业子公司,支持民营资本依法合规进入金融业,年增加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10家以上。推广支付便民工程、普惠金融一卡通工程,实现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一卡通”。

支持扩大人民币跨境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进一步简化业务管理程序,允许银行为跨国公司办理集中收付汇、轧差结算等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已获相应业务许可资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开展企业和个人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

支持扩大境外投融资。支持自贸试验区内法人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所筹资金可根据需要调回自贸试验区内使用。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业务。

建设融资租赁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在区内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争取和鼓励在船舶及其零部件、机械装备、医疗设备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业务。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

依托泸州港,全方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川南临港片区将以国际化高标准提升泸州港综合服务能力,扩大口岸开放功能,联动构建“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延伸航运物流、航运服务、国际贸易产业链,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内自泸、成自泸、渝昆等高铁线路建设,推进隆黄铁路建设,打通连接贵州的货运铁路线。完成云龙机场建设,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加快推进广渝泸、泸永等高速公路建设。优化泸州港口规划,推进泸州港第二作业区建设,完成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实现长江航道泸州至重庆段Ⅲ级升Ⅱ级,泸州港年均吞吐量增速保持20%以上。

构建川南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建立进出口分拨物流体系,加快和润集团泸州粮食物流园区、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等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招引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入驻。建设泸州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多方联网共享物流全程信息。探索与沿海沿边沿江重要枢纽城市高效联运新模式,建成长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多港物流航运信息联动。

设立国家开放口岸。推动泸州港申请设立国家开放水运口岸工作。

设立泸州港综合保税区。推动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完善,引进和培育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入驻,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争创泸州港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临港保税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和保税加工贸易配套产业园区。

协同开放,示范引领

以推进内陆与沿江沿海沿边协同开放为重点,充分发挥临港产业聚集优势和产业带动效应,加大与沿江沿海沿边开放城市、港口合作力度,实施全球招商引资战略,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推进泸州港向内陆“自由贸易港”方向发展。

制定协同开放发展规划。引进全球顶级咨询研究机构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与沿海沿边沿江区域协同开放发展规划,按照立足川南、服务全川、承东启西、面向世界的总体方向,形成推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主要方向、任务、产业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等。

创新川内产业合作机制。推进泸州港和宜宾港互动发展,构建两港航运物流信息互通机制和制度创新共建共享机制。主动加强与川南经济区各市合作联系,以无水港设立、川南城际铁路为纽带,重点在商贸服务业、进出口加工贸易、大宗商品集散、航运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探索设立市州驻自贸试验区办事处。主动服务成都平原经济区,加强与青白江铁路港、双流航空港合作,优化铁水联运合作机制,推进蓉欧班列直达泸州港。

创新沿海沿江产业合作机制。加强与上海、舟山、南京、武汉等沿海沿江城市、自贸试验区和港口合作。研究制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目录和重点企业名单,构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鼓励沿海沿江沿边优势产业向自贸试验区转移集聚。探索自贸试验区与重庆、武汉、上海等其他沿海沿江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实现沿江沿海自贸试验区成熟的创新政策实现成果共享、监管互认、业务互通,推进沿海沿江航运物流信息互通。

创新沿江沿边产业合作机制。加强与赤水河流域、沱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沿线城市、港口合作,探索水水转运新机制,提升泸州港水运物流集散能力。加强与云南昆明及瑞丽、畹町、河口、勐腊等沿边口岸城市合作,探索以无水港、铁水联运为依托的产业合作新模式,挖掘沿边国际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潜力,打造孟中印缅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节点。

实施全球招商引资战略。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制定《外商投资招商引资项目扶持政策》。开展自贸试验区全球招商,重点针对“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沿线国家和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开展系列招商宣传推介,对接目标企业,构建外资打开西部内陆市场的桥梁

建设协同开放产业园区。出台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政策,与川滇黔相关城市建立“飞地”合作产业园区,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进出口加工贸易等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建设承接东部优势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泸州临港重装产业园区、川南临港片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建设,打造与沿江沿海产业配套协作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临港产业基地。

猜你喜欢

川南临港泸州
泸州老窖
上海临港的海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川南地区144份家蚕品种资源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
泸州油纸伞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邢兴怀 泸州老窖香水背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