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的心智消遣与启示

2017-07-19李爱增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拳术练习者心智

李爱增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太极拳的运动量属于中等,其心率大小通常在110~150次/min之间,其运动模式主要有柔、松、缓、螺旋缠绕等,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内家拳术。由于其运动模式相对独特,再加上严格的训练要求,该拳术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此外,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水平速度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品质开始得到显著提升。可是人们的运动机会则开始显著下降,再加上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还会进一步增加人们的精神压力,进而诱发一系列的亚健康症状,人们也因此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度。不少群众开始在休闲时间里,寻找一些可以调节身心压力的一些运动项目。其中,太极拳就成了人们重要的选择项目,这种拳术相对平稳且舒缓,相关动作前后连贯,且绵绵不绝。在运动过程中,腰部是相关动作的轴心,通过它的协调,使得动作上下协调,圆活自然。打完一套太极拳之后,人们普遍能够感觉到身心轻松,精神积极向上,具有极佳的强身健体之功效。长期练习太极拳,人们的反应速度会加快,能够因此让精力变得更加丰沛。所以,大力推动太极拳运动,发挥这项运动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太极拳心智消遣的作用

太极拳的出现,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世间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应联系。实际上,体育运动本身也是一种哲学层面的研究,借助于哲学观点分析这些运动,可以更加深入的掌握这些运动的深层内涵。我国的哲学文化十分注重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一种求同存异的和谐精神。太极拳的思想,就有着典型的和谐内涵。这是这项拳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核心。正是如此,有的人开始将太极拳称作“哲拳”。在太极拳中,主客关系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竞技环节,主客关系的易势,实际上就是力量对比的核心,也是实现竞技效果最大的根本。当前,有关太极拳对人体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且不少内容还研究了具体的影响原理。

1.1 有利于缓解焦虑

焦虑是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状态,人们常常产生莫名的紧张感,通常和焦急、恐惧等诸多心理融合到一起。Lafontaine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有氧训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焦虑和紧张感。而且这种运动在治疗轻微至中等程度的焦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相应的锻炼,通常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焦虑感。太极拳运动量和强度都隶属于有氧运动。因此,这种运动在改善人们的焦虑水平上具有一定功效。李卫民(2006年)对240位老人,借助于焦虑自评量表,也就是SAS表进行了相应的调研分析,该学者将这些老人分成2组,一组为联习太极拳组,另一组为非练习组,每组都为120人。通过分析得知,练习组老人的焦虑水平明显的低与非练习组,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的理论。另外,学者王国谱(2006年)以太极拳练习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运动前后的脑波和状态特质开展相应的问卷调查分析,并借助于STAI心理问卷表,调研这些对象的焦虑心理变化情况,最终得知,焦虑水平高的对象,在练习太极拳之后并得到恢复后,有关α1、α2、β1这3种脑电波的节律开始有了显著提升,这表明通过锻炼之后,他们的焦虑水平开始下降,注意力开始变得集中,正转向低焦虑状态。

1.2 练习太极拳完善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指的是人们自身独特的一种稳定和本质的心理属性,它涵盖了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诸多内容,而性格则是其核心内容。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的个性心理也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学者杨占明(2000年)以105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50位为练习组,另外55位为非练习组。然后借助于Cattell-16PF量表对其个性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1年的锻炼,再对这2组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接着就可以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最终的结果为:通过练习太极拳,女大学生的乐群、有恒、恃强以及兴奋这几个个性,分别表现成降低、提升、提升和较小提升。其中乐群和有恒这2个个性受到极为显著的影响。学者徐美玲(2006年)同样使用了上述的量表,对专业和非专业的太极拳运动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测试,其中涉及到个性心理项目数量达到16项,通过最终的测试研究得到:专业级的太极拳运动员在稳定、有恒、乐群、自制及敏感等个性层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而普通运动员的个性,更多为中间型。专业级的运动员,其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地高过普通的拳手。总而言之,无论是太极拳普通练习者,还是优秀的太极拳手,他们的有恒心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就是通过学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意志力,可以坚持不懈。而就乐群个性点而言,刚学习的女大学生在这方面开始相对较低,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专业水平的提升,乐群个性开始显著。这表明,练习太极拳时间越长,对人们的个性产生的影响就会越明显。

1.3 有助于心理健康

学者方敏(2003年)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为SCL-90量表,并将研究对象细分成长期、短期及非练习太极拳组,然后对这3组对象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其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要比后面2组对象及全国大学生均值显著低。而就一些单因素指标来进行分析可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度要明显高过后面2组对象,涉及到的对比因子有焦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等。短期的学生在心理健康度方面则低于不练习者,主要体现在焦虑、偏执等层面。学者杨祥全(2003年)同样借助于此量表工具对相关的实验对象进行了研究,他将实验对象细分成长期练习组和1次练习组,通过对比分析得到,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另外还能够抑制恐怖、妄想、敌意等不健康心理情绪。上述2个实证研究的确认,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降低对象的抑郁和敌意负面心理情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度。

2 太极拳与心智发展的启示

2.1 运用太极拳锻炼思维与心智

太极拳的理论核心为道家阴阳学说,它的内涵就是一种对立的统一。人们在练习这种拳术时,实际上就是在实践这种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也正是如此,让太极拳的生命力变得更强。太极拳在锻炼人们的心智、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方面作用显著,也正是这种拳术的功能十分丰富,才让太极拳在全球范围里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就是矛盾的掌控。而如果脱离哲学角度来分析运动中的矛盾,那么就很难对其进行解决。只有从哲学的高度,对相关运动的矛盾进行分析,才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太极拳,从本质上可以体现其哲学思想,可以让学习者在锻炼的同时,还能够对哲学思想进行感悟,可以更好地处理主客关系。所以,这项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心智。还能够促进人们对世界的哲学思考,从而有效地丰富人们的气质内涵。

2.2 积极发挥太极拳的文治教化功能

我国文化对和谐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如儒家的克己复礼,道家的以自然为法,佛家通情达理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不同主体之间的自然和谐。文化会对一个民族的运动项目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太极拳正是在这种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的产物,在它的内涵中,就有着典型的我国的和谐内涵。太极拳十分注重忘我精神境界、崇尚动静合一等,可以借助自身的意念,使得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这种运动和西方的运动项目有着典型的差异,对于后者,更加注重挑战,推崇发挥出人体的极限等。通过中西方体育运动的对比,就可以充分领略到我国的太极拳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运动模式也极具我国民族属性,而这项运动,充分彰显出浓郁的东方文化精神。

2.3 运用太极拳将健身与保健相结合

太极拳,十分注重心平气和,每一招、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意动身随,也就是借助于思想意识来对动作进行调节。另外,这种拳术没有对训练环境和个人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学习该拳术。而且这种拳术也有着显著的保健功能,并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然而,群众的认识毕竟还浮于表面,还有很多缺陷。从本质上而言,太极拳之所以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就是这种拳术可以训练人们的内心控制能力,从而对练习者的生理循环和心理情绪进行相应的调整。太极拳十分注重慢、静和松等不同状态的训练,实际上,这就是借助于心理学中的暗示法来调整自己。在运动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慢动作的训练,让大脑中的兴奋神经得到有效的遏制,进而实现对大脑的调解和保健。此外,太极拳很多动作都是借助于腰部来带动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腰部在中医学理论中是一种人体各个经脉的汇聚点,通过它的带动,能够很好地保健人体的各个经脉。另外,腰部还是人体脏腑器官的聚集地,通过运动,还可以激发脏腑器官之间的摩擦及蠕动,进而产生良好的保健效应。

2.4 积极培养太极拳的竞技观

竞技性运动通常是在某些规则的约束之下,双方经过竞争进而从技术上赢得胜利。当前太极拳主要被应用在医疗养生领域,而在竞技领域则很少得到关注。很多群众认为,太极拳就是一种套路表演,其竞技功能十分低下。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太极拳最早诞生于冷兵器时期,那时候,对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太极拳也被应用于实战领域。而且经过发展,还衍生出技击性和竞技性两种特性。对于后者,主要体现在散手和推手层面。散手对练习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训练者如果不注重学习方法很容易受伤。也正是如此,散手在竞技领域缺乏相应的市场。而推手对于练习者的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集中精力就能够实现攻防。因此竞技市场相对较大。另外,推手很多被应用在技击领域,这也让该拳术领域的竞技大多集中在推手层面。有些推手还融合了散手的技艺,这从技术层面来看,显然难度更大。太极拳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推手也是一个重要关键点。太极拳不仅注重人体的身心调节,还将这种心理的修炼,当做个体发展的关键途径。所以,太极拳发展,需要做到多元化及整合化,其根本就是要做到身心双休。由上可知,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套路表演,更需要练习者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极限,实现身随意动、天人合一、以弱胜强的技击水平。只有从体能、技能及心智等诸多层面实现完美的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竞技能力。另外,正确的竞技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

3 结 语

太极拳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它经过多年的发展,蕴含了典型的民族文化内涵。该拳术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身心,同时还能启发心智。所以,当前发展太极拳,主要的开发角度就是从健身和启发心智这2个层面开展。太极拳从表现形式上,主要依靠的是人的实践,借助于肢体表达,语言陈述,从而对太极拳的变化产生深刻的领悟。然而,每个人的经历可能不同,他们理解的太极拳内涵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样在运动中,会呈现出相应的差异。当然,发展太极拳,不仅要从健身启发心智角度来发展,还需要从竞技层面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此拳术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1] 马斌.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太极拳运动[J].焦作大学学报,2017(1).

[2] 张红.太极拳传统养生项目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6).

[3] 周惠敏,朱国军.太极拳发展中的“大太极拳”理念[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拳术练习者心智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拳术论
新时代传统拳术课程化研究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冰上瑜伽
“绳子拉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