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实现途径探微

2017-07-19宇文章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领导力体育

宇文章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1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符合新课改倡导的主体精神,也与素质教育高度契合。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特质,为学生多种能力成长创造条件,只要教师精巧设计,势必能够给学生领导力成长创造良好时空条件。

1.1 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力和教育力

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这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学生领导力包含众多内容,首先是学习力和教育力,这是学生领导力的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在校需要学习,即使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单位,也同样需要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这应该是终身受益的技能。教育力主要是自我教育,通过学习展开自我认知、体悟,形成崭新认知体系,这是自我教育的最基本表现。

1.2 能够塑造学生决策力和行动力

学生个人决策力和行动力具有多重内质联系,并非干部需要决策力,一般人也要培养决策力,凡事要做好权衡考量,给出决断性判断,并将决策付诸实践行动,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体育运动学习训练中,决策力和行动力体现在对运动的执着和坚定态度,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还有实践操作的持续性。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意识,对学生全面素质成长都有重要帮助。

1.3 能够培养学生组织力和感召力

体育训练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体育训练大多是集体项目,需要大家的相互协作,合作应该是主题,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合作态度,听从集体安排,或者主动进行组织,给其他人带来有益启迪和帮助,这也是一种人格品质的表现。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其协助交际沟通能力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剧烈的,在体育训练中提升组织力、协作力和感召力,具有极大操作价值。

2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实现途径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理性筛选,以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要领,实现多种能力的快速成长。

2.1 强化学生独立操作意识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设一定量的训练任务,如果还是采取“大一统”式设计,其训练效果自然不会太高。教师要展开深度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学力基础不同,给不同群体学生布设不同训练任务,对个别学生展开重点监督指导,强化学生独立操作意识,这对培养学生领导力有重要帮助。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热情普遍不是很高,教师要注意分解训练任务,采用量化形式,督促学生自觉进入训练实践之中。独立观察、独立训练、独立展示,都可以获得丰富的训练效果。如跳马训练,这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训练项目。特别是胆子比较小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怯场现象。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展开操作探索,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学生开始操作时,教师让学生对相关器材进行针对性研究,然后展开尝试性操作,学生胆子越来越大,训练顺利展开。

2.2 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课堂训练时,教师布设任务大多带有集体性质,将学生分成若干训练小组,展开集体训练,这是体育教学最为常见的操作形式。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集体之中,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展开和谐协作,教师在具体任务布设时,需要进行细致的角色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整个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唯有集体性操作,才能确保训练活动的顺利运行。例如,球类运动,一般需要协作配合才能进行,教师不妨让学生利用小组间比赛的形式展开,因为比赛有特定气氛,可以凝聚小组向心力,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战胜对手。例如,篮球运动设计时,可以让小组抽签决定比赛对手,比赛内容也未必要进行“五对五”的全场运动,可以是投篮、传球、运球等内容的比赛,这样不仅丰富了运动形式,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如果有可能,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奖项,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2.3 关注学生创新实践品质

创造力应该是领导力的重要内容,不管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参与者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提升操作效率。在体育训练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想方设法赢得比赛的胜利,也要注意运动形式的改进,运动方法的升级,以提升训练品质。学生有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子,其训练学习自然呈现高效性。如跳高运动,就非常讲究技巧的把握,教师展示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让学生实际体验,并在积极探索中找到技巧,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教师要让学生展开互助帮扶行动,学生自我探索能力不一样,让学优生展示学习经验,给学困生以多重点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即使是长跑运动,也需要一定技巧探索,如何调整步幅,如何掌握呼吸,都是值得主动探索的。学生在反复实践体验中展开技巧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

2.4 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思想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合作力,也可以成功培养学生良好责任心。责任感是一种思想品质,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行为素质,要对自己负责,要对教师负责,要对课程负责,要对同学负责,建立责任感,围绕责任展开实践,这是一个社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要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展开训练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责任,还要通过多重合作训练,激发学生责任主动意识。如耐力跑分组训练时,教师规定每人不得少于1 000m,而且让小组成员展开相互监督活动,不仅要自己完成训练任务,还要确保全组同学都能够达标。课堂训练开始后,教师巡视各个小组操作情况,解决学生个性问题。各个小组组长汇报本小组训练情况,教师对各个小组操作训练给出点评。学生在集体训练活动中相互监督,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的训练。责任心是干好任何事情的主要素质,培养学生责任心,对全面提升学生领导力有重要支持作用。

3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教学反思

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领导力是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还要有完善的执行策略和教学反思系统。特别是教学反思,应该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3.1 要矫正学生对领导力的偏执理解

培养学生领导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要求。部分人会存在一些偏执认识,认为领导力是“领导”专属能力,不是领导不需要具备领导力,特别是一般学生,对领导力概念缺少正确解读,教师要注意给出科学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领导力训练。大学生需要面对就业压力,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具备多重能力,正如我们常说的“复合型”人才,其实和领导力有诸多内质联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反思、学会实践、学会坚持,这些都是领导力的具体内容。

3.2 避免学生领导力与教师教学对冲

培养学生领导力,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达成目标,在具体操作中,还要避免走向极端。不管什么样的训练任务,都让学生展开自我探索,这难以培养学生领导力,只能增加学生自由性。培养学生领导力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要关注学生的多种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展开教学反思活动,坚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执行操作中逐渐形成领导力。

4 结 语

培养大学生领导力,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面临走向社会岗位,其领导力强弱,对其工作能力有重要制约作用。高校体育教学具有自身学科特点,是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重要课程,教师展开针对性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完成领导力的塑造。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领导力体育
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综述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领导力21法则》
我们的“体育梦”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