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7-07-19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美育体育教师美的

张 嵬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健康是推动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主,为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高等院校必须以教书育人作为主要宗旨,将美育、德育及智育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这一重要目标,高校体育教师不仅将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及学生体质增强的基本任务担负起来,同时还要让高校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塑造美的人格。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审美教育渗透进去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能的。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引人除了自身具备相应的竞技水平外,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审美能力,唯有如此,方能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

1 审美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基本关系

审美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它在美学中不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将审美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问题,蔡元培先生(我国控教育家)曾经说过,“游戏,美育也”,并且提到把体育、德育及智育与美育列为4大主要教育内容,这充分说明了美育与体育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将对美的追求循序渐进的融入至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具体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展现出人格美、技能美及身体美。

1.1 审美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类从事某项活动的驱动力,锻炼学生的身体及培养他们养成终身运动观念是实施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目的。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乐趣,那么,他们也将不会有兴趣参与进来,从而无法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常常会在具体的训练项目中增设一些游戏环节,又或是通过具体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健美比赛、体育舞蹈及健美操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将是以美育的标准吸引着学生,这些有关的运动也都是在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同时在兴趣引导下,学生将会很快掌握其中的运动技巧,从而提升竞技水平。这类在兴趣基础上实施的体育教学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缺点,学生乐在其中。此外,学生在这类兴趣中还能够更进一步的转化为体育的持久爱好,这对于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也不会一味地沿袭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更是通过动作的节奏美、人体的形象美及音乐的旋律美感染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中来,促使学生乐意学习,在审美中享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一些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唱歌游戏与集体操等通常都是在有背景乐曲、节奏的配合之间展开的,其中充斥着一定的韵律美。还有一些活动虽然没有显著的韵律感,但是诸如球类、游泳、武术等相关展示人体美的运动通常也带有内在的节奏感,这些常常会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审美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推动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与完善

就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来分析,它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及发展体育运动而存在的一项教学。在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相应的审美情趣,从而降低体育锻炼的枯燥感与疲劳感。根据当代精神医学与现代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得知,人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取的愉悦感能够在其血液中分泌一类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能够对人体的节律进行调节,促进中枢神经的兴奋,这对人类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心理学也证明人们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其听觉、视觉、嗅觉及味觉会变得更加灵敏,同时,其身体组织将会以一种积极的状况呈现出来。总体来说,体育审美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展开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规范具体的运动动作,并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创造美与欣赏美的意识,追求动作的协调性、舒展度与连贯性,促进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形成美育的良性循环。与标准及规范动作相符的相关运动形式通常表现为对称的身体结构、优雅灵活的动作及均衡的比例等身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协调一致是身体运动规律与目的结合统一的结果,以此来推动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与完善。

2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审美教育推进缓慢的具体原因

审美教育实施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及独特的作用,但是就当前来看,审美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工作并未得到高校领导及相关人员的关注,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审美教育推进缓慢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探讨。

2.1 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在某些教师眼中,体育算不上重要的学习科目,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育人教学的基本功能。因此,在育人效果及教学改革上也不会投入较大的精力。这类思想观念使得相关的教师对审美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的教学成果,相关非体育专业类高校在提升其具体教学水平时也极易受到这一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阻碍其发展前进的步伐。

2.2 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

体育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及本身具备的知识结构。就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通常会把主要的精力置于体能训练及技能训练当中,又或是参加相关的比赛,对一些文化知识,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尽管有部分教师已经了解到体育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知识欠缺及个人表达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将审美教育很好地渗透进来。还存在一些体育教师会以“潮”为美,将传统的审美标准加以颠覆,仅仅张扬他们所认为的个性,这大大制约了美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将其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以及文化修养提升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美育功能。

3 体育审美教育渗透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3.1 将教学语言美与体育形体美结合起来

心灵美的外在表现通常以语言美展现出来,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不可排除的。教师必须熟知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知识,在对学生讲解理论技巧时要遵循相应的语言规范,将其造句、遣词的基本能力提升上来,并以声情并茂、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及生动形象的讲解状态呈现给大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当教师在讲解时如果呈现给大家的状态是平淡乏味、语无伦次、不得要领、词不达意,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同时,肢体语言的运用得体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这类结果的原因在于积极的语言易让人精神振奋,展现出更加昂扬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有利,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体语言主要来自于人的示范动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示范时,也会将优美、舒展及准确的体态语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能获取美的感染与熏陶。教师运用大方庄重的仪表、健美的身姿、熟练准确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产生掌握此动作的欲望,这也是达到教学效果的基本目的。

3.2 将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灵塑造结合起来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教师通过自身具备的思想品质感染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追求祖国荣誉及优胜的理想美,让其形成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勇敢顽强、戒骄戒躁、坚毅果断的意志美,以此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观看相关的竞赛视频或现场竞赛活动,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评价美与欣赏美的基本能力,使其美好心灵得以塑造。而具体的竞赛活动主要可以从2方面来分析:一是学校内部的比赛,如武术比赛、健美操比赛及广播操比赛等;二是国际及国内的体育比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具体的录像节目、电视来欣赏运动员的运动表演,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一些流畅优美的形体动作与音乐互相配合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4 结 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的观念更新速度与综合素质的及时提升将影响着体育审美教育的融入。高校体育教师在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美育功能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并且不断提升体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基本能力,将美育教育更加完善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此外,与学生的行为规范相结合,探索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促使体育审美教育逐渐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磨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净化学生灵魂及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途径,将体育教学中的相关文化功能与美育功能发挥出来,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张若谷.试论体育美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2] 胡睿哲.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知识经济,2012(2).

[3] 贾小平.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4] 黄祁平.加强大学生体育美育教育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5] 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美育体育教师美的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