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武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路径研究

2017-07-19张卫静刘道喜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齐鲁武术思想

吕 超,张卫静,董 文,刘道喜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齐鲁武术文化是植根齐鲁大地的优秀文化资源,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武术文化包容了儒家的“中庸”“贵和”“和而不同”和“武勇精神”、墨家的“非攻”理念、道家的“自然无为”、兵家的伐谋思想等伦理思想和哲学理念。齐鲁武术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分支,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充分发挥齐鲁武术文化的重要作用,让传承和弘扬齐鲁武术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走入学生心中,形成文化认同。

1 齐鲁武术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1 齐鲁武术文化与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的契合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从君王到庶民尚武成风。“及庄公陈武夫,尚勇力”“其士民贵武勇,而贱得利”等都体现了齐人的尚武情结,且日渐不衰,并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姜尚、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等军事名宿,也有戚继光、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名将和秦琼、单雄信、程咬金、黄巢、宋江这样的英雄豪杰,成就了黄巾起义、义和团运动等一桩桩镌刻历史的爱国义事,著有《六韬》《孙子兵法》《纪效新书》等军事、武学经典流于后世。这些军事大家、拳师名流,这些农民起义、爱国运动是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齐鲁武术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在民国和抗日战争时期,武术作为强国强种的重要手段走进学校,山东省国术馆、山东济南国术传习所、青岛国术馆相继成立,志在培养国人勇敢锐进的意志品质和“勿忘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曾任张作霖军队武术教官的八卦掌传人宫宝田、为抗美援朝捐献重资的武林英豪蔡桂勤、抗日革命烈士窦来庚、击败西洋拳师为国争光的蔡龙云等当代齐鲁武术名人都可作为当代大学生培育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楷模。

1.2 齐鲁武术文化与法治律己的契合

武德是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内谙儒墨等思想精髓,深受齐鲁文化影响。武德是在中国伦理道德思想长期影响下所形成的传武、习武、用武的言行准则。墨家结社内部有严明的纪律,从矩子到墨徒都要无条件遵守,武术的各拳种流派明显受到了墨家结社现象的影响,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今天,中国武术协会也制定了《武德守则》十条和《习武十戒》,从武术的传承、习练和应用进行行为和思想上的规诫,渗透着厚重的齐鲁武术文化,这千百年积淀的严明“门风”,对培育大学生依法守法、严以律己的意志品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1.3 齐鲁武术文化与“和合”文化的契合

儒墨思想是齐鲁文化的优秀代表,对“和合”都有阐释。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在治国理政和礼乐法制中要以“和”为价值准绳;在人际交往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求同存异,方可和谐。墨子更将“和合”奉为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矩,“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久沐儒墨思想下的齐鲁武术文化也将“和合”作为要义。武术界讲究师门间、同道间的礼仪,敬长有爱,和睦、谦让的意识使得师徒如父子,师兄弟之间建立深厚感情。在武术界看来,贬低他人是不道德的,如此各门各派才得以和谐共生,是“和而不同”思想使然。武术人并不好战,武术在于防卫,不在攻击,习武者好助人为乐,是“兼爱”“非攻”思想的体现,既是素质,又是原则。“和合”文化在齐鲁武术文化中的高度结晶,提醒着大学生对仁、义、礼、智、信的守奉,促使和谐、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形成。

1.4 齐鲁武术文化与实践创新的契合

墨家思想不耻空谈,崇尚实践的精神充斥着齐鲁武术文化内涵。武术以用为本,在实践的过程中兴利除弊,成为武术固有的发展模式。“练拳不练打,临阵少方法”的武谚体现了武术打练结合的特点,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齐文化提倡自由、包容,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愿;鲁文化通过“变其俗,革其礼”,用周文化改造本土习俗。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促成齐鲁武术文化呈现改革创新的特性。创新思想在军事思想中更有体现,深刻影响了齐鲁武术文化。“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武认为,战无常法,要审时度势,随机而动,方能战无不胜,这是创新精神的良好体现。众多流传有序的优秀拳种发源于山东大地,创拳的灵感和过程及支系的发展和演变无不蕴含先人的创新智慧和创造力。有脱胎于自然生物的螳螂拳,并经流传演变,形成七星、梅花、六合等多个流派;有取材于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的武松脱铐拳、孙膑拳、牛郎棍等拳械。实践创新是齐鲁武术文化的精髓,是培育大学生敢于实践、脚踏实地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良好鼓励。

2 齐鲁武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1 聚力第一课堂,贯穿教学全过程

大学体育课程是将齐鲁武术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直接形式和主要手段。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开设太极课,将武德教育和武术礼仪作为第一堂课,让大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了思想认知。教学中以人为本,巧妙运用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并穿插武术历史、拳理拳论的传授,加强攻防演示和对打练习,以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形成价值观认同,齐鲁武术文化在学以致用中入脑入心,启迪心灵,镌刻思想。

2.2 探索多元实践,实现宽领域育人

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齐鲁武术文化的魅力,并外化为自觉行动,应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与时俱进,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以武术社团为前沿阵地,内外发力,发挥齐鲁武术文化的教育作用。校内方面,组织开展武术交流赛、运动会大型武术表演、武术段位考试,参演学院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等重要活动,举办武术大讲堂等知识讲座;校外方面,选拔优秀武术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级武术赛事,赴国外教学中华传统武术,深入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普及教练武术,参加军队慰问演出等,多平台实践,宽领域育人,使得齐鲁武术文化广泛传播,培养了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3 借力全媒体,培育校园文化,实现全方位育人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和合文化、太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发挥院报、武协简报、广播台、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新媒介的力量,充分体现齐鲁武术文化的元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在无形中接受教育。近日,学院官方微信开辟“我们的故事”专栏,通讯“我想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专题报道优秀武术学子,深入挖掘大学生中的优秀人物典型,引领齐鲁武术文化的践行;现已出版发行12期武协简报,传递齐鲁武术文化正能量;学院网站设置武术协会快捷通道,让大学生视听感受学院优秀武术表演和齐鲁武术文化魅力。全媒体的并行运作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2.4 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给大学生学习、接受并传承齐鲁武术文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需要高校教职工的全员参与,只有发自内心对齐鲁武术文化的高度认同,才能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借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工会2大平台,将传统文化教育植入岗前培训,举办教职工武术培训班和太极拳比赛,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武术认知和传统文化素养,发挥其广泛的示范效应,在教学、心理咨询和社区服务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用齐鲁武术文化精神感染学生,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5 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反哺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并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反馈,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出台《大学生职业胜任力(1+4)素质拓展教育学分》,将体育赛事、武术段位考试、社会实践等内容纳入其中,极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齐鲁武术文化的热情;还要探索新型考评方式,做到教师考评、个人自评、同学互评相结合,建立全面、多维、动态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齐鲁武术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发挥应有的作用。

3 结 语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以齐鲁武术文化为抓手,给传统武术的教育教学赋予了深刻的思想性,与大学生培育爱国、法治、和谐、创新等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契合且有力,通过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探索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证支持。

[1] 王开文.齐鲁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89-93.

[2] 乔凤杰.文化符号:武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95-196.

[3] 吕超,李相然.太极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及其教育作用分析[J].北京:运动,2015(24):84.

[4] 刘昕,刘海鹰.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J].管子学刊,2016(4):73.

[5] 于玲.中国优秀传统义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4):36.

猜你喜欢

齐鲁武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思想与“剑”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