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2017-07-18周鹏

商情 2017年25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城市发展轨道交通

周鹏

(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对轨道交通网络提供了一些新的要求,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影响因素出发,提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对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经验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 城市发展 规划策略

引言

现代化的城市轨道建设不仅关注效率,更要关注轨道的效能。效能指的是目标的达成程度,是质量的影响指标,效率是衡量效能的依据,着重其时效性。目前,国内外就轨道交通效能的探究相对较少,交通效能的相关研究应注重城市规划学、交通规划学等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城市交通效能规划对策与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影响因素

1.1客流量

轨道交通的主要作用是环节城市的交通压力,是一种低碳环保生态的交通方式,能够为人们提供快捷、方便出行的同时,又能减少城市环境质量的压力。客流量作为轨道交通内部效能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转移客流和诱增客流。由地面普通公交、私家车、自行车等出行方式转移到轨道交通的客流方式称为转移客流;在城市中交通设施建设相应完善后,由于沿线土地开发人口聚居而使城市之间通达性增加、服务能力提升,进而使居民出行能力增加而诱增的客流称为诱增客流。衡量城市客流量的指标主要包括客流强度、日均客流量和轨交分担率。客流强度是指单位里程的线路每天运送的客流量,单位为万人次/千米;日均客流量是指每天沿同一方向通过某路段的乘客人数,单位为万人次/天;轨道分担率是指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流量占公共交通总客流量的比例。

1.2土地、物业、人口

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效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与物业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沿程的可达性,改善了沿程区域的交通条件,从而使沿线土地及物业实现增值。第二,轨道交通沿程人口数量的增加与相应就业岗位的增加对社会效益的影响。轨道建设会使沿线土地价格上涨,若保证具有一定的收益,开发商只有通过提高用地开发强度从而提高用地类型的产出效益。轨道交通带来的居住人口增加是通过居住容积率和居住建筑的规模增加而实现的;就业岗位的增加则是通过商业办公容积率的增加而实现,从而为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第三,城市更新(如地下空间开发)后对城市环境提升从而对环境效益的影响。如某综合枢纽区地铁站附近对地上地下进行综合开发,对道路进行合理布置,设定人行走廊、公交专用道、步行街等,开创了更为宽广的步行区域,形成了各站点之间的步行系统,从而提升该片区的步行区域环境。由于地铁的促进作用,该站点区域地下空间也得到合理利用,对周边交通提供便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边环境。

2.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2.1建立轨交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联动效应

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密切,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依托、校核作用,从而实现在联动过程中的相互优化和完善。其中,轨道交通网路的规划要城市的核心定位、发展目标相适应,建立起与其轨交网络相关的商务商业中心区,充分利用轨交网络的性能优势,发挥其最大作用,从而对城市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在城市交通规划基本完成后,要综合考虑城市结构的规划与轨交网络的相适应,从而对轨交网络区域附近进行合理布局开发,综合考虑轨交网络对布局所产生影响,从而使轨交网络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规划。

要建立轨交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联动效应,首先,需依据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制定相应的轨道交通网络。各城市根据该城市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轨交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客运发展策略和目标,提出对轨交功能在客流量、运输强度、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出城市轨交网络的主骨构架图;其次,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或评估实现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网络的高度耦合。城市的空间范围一定程度上受轨交沿线土地开发辐射效应的影响,从而形成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沿线为发展轴,全程路网为覆盖区域的分级城市布局,从而构成新的城市空间形态;最后,建立建立轨交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联动机制。该联动机制的建立,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为指导,编制轨交网絡专项规划,加强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的反馈,建立城市规划动态更新机制,同时需建立起相关规划与轨道发展联动的动态监控和评估机制。

2.2加强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使用的协调互动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其沿线的土地使用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反馈互动。轨道交通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使用的强度和方式,而土地的使用决定着城市的交通需求。若实现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使用的相互协调,需依据全程布局确定用地功能,预计全线平衡沿程建设规模。

2.3轨道交通设计中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单一的地上轨道交通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客流量对轨道交通的需求,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枢纽大多都采用了立体的布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加快了城市交通轨道的立体化进程。地下空间的设计存在着空间建设工程难度高等情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轨道交通与城市整体布局规划相协调的原则;(2)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地下设备方案,以保证交通设施条件的绝对稳定可靠;(3)对地下空间进行重点分析与探究,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4)基于城市交通需求角度,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顺序。

结语:城市交通的规划影响着整个城市布局,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与核心,设计方案对轨道交通的质量与使用效能有着重要作用。设计者需结合社会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多元化,不断创新发散思维,借鉴先进技术,从而使城市发展更为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林群.高速发展时期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实施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宗传苓,覃矞,等.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R].深圳: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10.

[3]宗传苓,覃矞,等.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线路交通详细规划[R].深圳: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009.

[4]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城市发展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