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维·加罗:是时候怀恋奥巴马总统

2017-07-18苏珊

商情 2017年25期
关键词:戴维奥巴马

苏珊

(中南大学)

【摘要】前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之路实属不寻常,他的出生以及在夏威夷和印度尼西亚的成长经历;在此之后便是顺风顺水——求学常青藤、组织芝加哥社区活动、参加州立政治、入选参议员。戴维德·加罗在《新星——奥巴马德成长》一书中记录了奥巴马早年經历。加罗是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法律学者,因出版牧师马丁·路德·金德传记《耶稣受难记》于30年前荣获普利策奖。加罗又将目光投向奥巴马总统德早期生活,笔耕十载,《新星》一书洋洋洒洒1500页。

【关键词】奥巴马 戴维·加罗

纪录片制作人肯·伯恩斯曾说过,《美国内战》系列纪录片的制作时间比内战持续时间还长。要了解奥巴马,得从有关他当选总统之间的传记读起。2008年一月奥巴马在爱荷华预选中获胜,因为发现自己对他一无所知,那时起我便开始读有关他的书。那一年我读便所有的报道,但自始至终感到失望,其他作者竟对他的故事如此不以为然。媒体在那年早些时候对他的报道几乎为零,那时他还不是总统,市面上没有他竞选总统的传记,只有本他自己写的书。当时我会在报刊杂志上读到对这本书的报道,带有回忆录性质的《我父亲的梦想》更像是一部小说,情节在不同的时空来回穿梭,人名也做了改动。由此可见是再创作并非完全属实的叙述。

2008年那会儿,我对奥巴马既没有源自党派立场的认同,没有其他好感。我写书只是顺势而为以及出于工作上的考究—— 新闻媒体没能呈现他任期之前的生活图景。我的这本书花了很多篇幅讲述他早期的生活和他涉及政坛之前的故事。这本书的中心却围绕奥巴马担任社区组织的头三年,众所周知这段经历对他影响深远,虽然我早就决定不涉及他竞选总统的相关事宜。其次是1988到1991的三年时间,他去了哈佛法学院,大放异彩,成了校里明星一般的人物。九十年代末至零零年代初的8年间,奥巴马做了伊利诺斯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的立法委员虽默默无闻,但对其政治生涯可谓意义非凡。

许多人在青年时期免不了放浪不拘。布什总统年轻时就是如此,经常沉迷饮酒狂欢。了解某个人的过去并不意味着了解他的现在。1985年奥巴马离开纽约,在这之前他有吸食可卡因的嗜好。按照八十年代的标准这有些不羁。但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女友我倒不觉意外。当今的媒体过于关注花边轶事。这本书就很正统的描述奥巴马总统的“文官“角色如何独当一面。同年,他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黑人聚居的芝加哥南区,他因此接触到多远的文化和社区环境。

奥巴马性格中最突出的就是善于把生活的个个方面安排地井井有条。知道了这一点就了解了他本人。包括米歇尔夫人在内的认识他多年的朋友都表示奥巴马的确擅长安排生活。2003年奥巴马走进公众视野,次年成功当选为参议员。此后的十多年里,奥巴马有意区分私下生活和公众生活。社区组织者的经历教会他如何使得个人生活不受干扰,对此他如数家珍。

总统的出身不尽相同,有的出身平凡而有些出身名门。当奥巴马还只是孩童时,便已经去过全世界许多地方,在夏威夷长大,那里种族歧视不复存在,美国本土却并非如此。这一切说不上独一无二但却是对个人发展影响深远。夏威夷种族的流动性大,称得上是族裔熔炉和多语言群体的聚居地。奥巴马就读当地一所精英私立预科学校—— 普纳荷中学,学校里的黑人少之又少。他浅棕的肤色在人群中不算打眼,70年代夏威夷的黑人都是美国军方派遣驻扎珍珠港的士兵。后来奥巴马去了西方学院,学校里有好几十个黑人和黑人混血; 他们和奥巴马一样都是和白人孩子一起长大,上贵族学校。奥巴马和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的留学生走得最近,关系更好,几乎不和来自洛杉矶市中心南区的黑人学生打交道。

有人说奥巴马的言行举止像白人,不论是否出于羡慕之情,这透露出人们潜意识希望黑人取模仿白人。去芝加哥之前,奥巴马没有在黑人区的生活经历,学生时代和朋友旅行去的地方要不去新加坡、巴基斯坦或者印度;他在学校还有个法国的朋友。

加入总统竞选以来的10年间,奥巴马本人也有了很大变化,和他刚步入伊州议会时判若两人。在首府担任立法委员的头四年,奥巴马坦率直言,按原则办事,慷慨陈词要求由国家支付的全民医保计划,身处共和党控制的议会之中,他的提议只得草草收场。2000年奥巴马与国会议员失之交臂,之后他改变了一些政治立场,为赢得选举运筹帷幄。知道了两党合作的重要性,在斯普林菲尔德,奥巴马得到了两党派的通力支持,与共和党译员相处融洽,他们中有些人比奥巴马在任期间国会中共和党议员还要保守。令人遗憾的是,他在任期间没能延续这一点。

2016年夏天,我决定让奥巴马总统看看本书的前十个章节,他认真读着每一页并做了许多标记,中途没有休息,直到看完手稿。我们交谈了近八个小时,这次交谈对本书的创造帮助巨大。根据他的补充以及不认可的地方我做了少量修改,但书的内容还是维持原样。书的结尾写道:“奥巴马有些外强中干。”对类似这样褒贬与夺的评论奥巴马既有些反对但又期望真实。由于是私下采访,我不打算直接引用或照搬谈话内容。作为历史学家,我可以万无一失的说,任何人在讲述个人经历时,比如民权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通常表现得像他所写所说的那样。这种“回忆”和真实的生活同中有异。

重大场合的采访让当代历史学家深感棘手,即便会议讨论只有几个人参加,他们的意见也难以统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综合不同的观点看法,力求贴切客观。“奥巴马总统在任期间不像过去那样爱打高尔夫了。”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觉得这与事实相悖。一年上下有三个月在打高尔夫,难道有总统比他还钟情高尔夫?特朗普总统会和安倍等他国领导人打高尔夫,以此增进两国关系。但奥巴马不一样,他会和助理、老朋友呆在一起愉快的度过闲暇时光。(译自《洛杉矶时报》2017,5,17)

猜你喜欢

戴维奥巴马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接力棒
礼品变废品
各有所“长”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好视力
“暗杀奥巴马民调”惊现美网站
奥巴马“舞剑”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
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