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思考

2017-07-18唐华丽张媛媛

商情 2017年2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唐华丽+张媛媛

(湖南科技学院)

【摘要】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并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高校去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利用好各项有利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切实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以此促进高校良好持续发展。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课程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千百万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95万人,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在国家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的新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必须不断深化改革,采取有效举措开展改革与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的意义

(一)认清就业形势,培养创业意识。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就业政策及趋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以及就业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大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子女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当面对创业与继续学习深造这两个选项时,大部分毕业生会倾向于选择后者来逃避进入社会生活。创业基础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参与创业实践,让大学生接触更多与创业有关的活动,营造创业的氛围,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能。

(二)缓解就业压力,定位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变大学生被动就业为自主择业、创业。有创业的分流在,就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就可以缓解几百万就业大军的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大学生通过该课程还可以了解每个职业的技能需求,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详细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无目的的“随波逐流”。

二.从不足中完善课程改革

(一)高校重视程度低,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因为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把专业课程放在教学计划的核心位置上,对就业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高校形式化的开设一个学期一两周的课程,且一周里只有两节课时,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安排教学计划,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试卷答题。这样相对草率安排的課程,时间短,没有重点,没有完善的授课指导计划,存在“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2]而且学校和授课教师课后并没有持续跟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也没有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没有准确完整的认识。高校应该对就创业课程改革项目引起重视,清楚认识到学校是开展就创业指导课程的主阵地,应该要顺应时代发展,做好学生迈进社会前的指导工作,担当好“指路人”的角色,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1.在教学方面,重视课程的安排设置,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注重考核结果,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一味强硬授与学生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经验价值的理论知识,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进行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学,应该丰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并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特色来进行指导工作。

2.在管理方面,高校可以成立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授课老师,资金容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士作为管理人员或者授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改革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抛弃传统的打分模式,奖励授课成果显著的教师;指导中心各个职能部门分工要明确,从管理者到授课者再到持续跟进者的安排都要落实到位,对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工作要进行整体科学合理的规划。

3.在资金方面,高校应该尽量投入适当资金建立一些就创业培训基地,举办创业竞赛等活动,组织创业技能比赛,或者聘请成功人士到校交流经验,为学生创造更多提高就创业技能的机会;还可以建立职业咨询室,完善各种硬软件设备,促使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因材施教”,努力将就创业指导落到实处。

(二)学生就创业观念不强,应加强指导提高觉悟

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由以前的“包”分配到双向自主择业,然后才到现在的鼓励创业机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跟上自主创业这个时代潮流。在大部分毕业生固定观念里,选择“铁饭碗”比选择无预知结果的创业更适合自己,更符合父母的要求;另外,高校教师不能积极对学生进行就创业指导,学生接触的就创业信息缺乏,高校缺乏浓厚的创业氛围,也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根据就创业指导课上学到的知识,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准确分析自身学习、动手、沟通能力,求职时切忌“眼高手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还要培养创业意识,不是只有选择稳定的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大学生要具有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极配合就创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根据自身兴趣、优势选择创业方向并持之以恒。总之,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就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创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三)实施改革效果不明显,政府应重视并给予援助

我国的就创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对于如何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创业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规划,造成了就创业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这时候政府的援助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健全资金保障体系,出台多一些利于大学生就创业的优惠政策,然后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推进高校就创业课程改革,让大学生就创业无后顾之忧;政府尽量在高校与企业间扮演好“桥梁”的角色,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大学生可以有地方进行“实战演练”,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可信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总之,政府应从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去支持就创业课程改革,在资金支持、创业环境、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给予援助。作为课程改革事业中高校与大学生的“忠实靠山”,政府如果可以切实做到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强化督查并狠抓落实,就创业课程改革体系就会得到完善,目前严峻的就创业压力就会得到缓解,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持续发展。

三.小结

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各个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完善。就业难、创业效果不明显,使得课程改革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和主要途径,也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就创业思维,还有利于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推进就创业指导课程改革,为大学生就创业打好基础,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就创业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蒋庄.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J].亚太教育,2016(08):115.

[2]李慧娟.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3):157-159.

[3]胡琨.浅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如何提升教学实效[J].科技资讯,2016(31):158-159.

[4]王锦华.浅谈如何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0):46.

[5]黄云峰,郭宝盛.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前沿,2015(28):274.

[6]叶柏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国际镜鉴及启示[J].江苏高教,2016(03):108-110.

作者简介:唐华丽(1982-),女(汉族),湖南东安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媛媛(1994-),女(汉族),广西北海人,湖南科技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及全程化指导路径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