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校教育管理中非理性因素的开发原则

2017-07-18王朝霞

商情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

王朝霞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学校教育的开放性、认知信息的非计划性、师生心理相容水平的差异性与学生个体认知的非理性因素的交织,使得理性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缺憾。遵守理智与情绪统一原则、有意与无意统一原则、相互尊重与愉悦体验原则、非说理性心理活动调节的原则,可以开发并利用学校教育中的非理性资源。

【关键词】学校教育 非理性因素 开发原则

“非理性”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一般来说,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下意识、灵感、第六感觉等等。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开发非理性教育因素是学校教育人性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理性教育的补充,开发非理性教育因素就是主张把情感、直觉,本能,习惯定势,意志力,无意注意等因素的学习力量,放到一定的地位;将目光放在“情感”与“表现欲”、“直觉”与“无意识”、“情绪”、“习惯”与“意志力”等具有“非理性”色彩的概念上,寻求解决学习问题的辅助手段。

(一)学校教育环节中全理性教育的缺憾

1、学校教育中学生学习环境的开放性,使得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异彩纷呈,学生大都追求心目中的“自我”,褒奖自己的“个性”并按兴趣和爱好塑造自身形象,用夸张自己的独立存在来张扬个体意识。这是社会进步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一些教师们的预想,使得全理性教育措施出现力所不及的缺憾:①虽然教师根据理性设计、理性判断、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作出教育目标的理性预期。但却无能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和行为进行调控,致使学生的学习、思想、言论、行为与教育教学目标相去太远。②虽然在理性认知、理性信念或善良愿望的基础上配置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纪律、规章、制度、公约、处罚条例等刚性设置,却难保实际效果达到该预期目标。

2、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外,还有诸多非正式教育因素,时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情绪、习惯、态度和直觉判断,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作隐蔽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如学生下意识中对学科的直觉,对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领悟,对教学设备的感觉与对教学手段的印象等。②校园环境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校园风气、人文环境、文化氛围、价值取向等等。③校内正式组织(班级、小组等)和非正式组织(伙伴、网友、同乡、临时任务同伙等)间的交流和组织内部的认知俗成等。其中的消极成份,会无声地阻碍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都会由于学生“易受暗示”的特性而对其产生消极的潜移默化,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理性教育教学的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通过理性的信息交流方式来实现的,学生能否认同和乐意接受这一信息,以及如何接受或执行到何种程度,则要取决于学生在当时的心理习惯与情感水平。如果师生同心理相容水平低甚至不相容,情绪与兴趣有差异,则不可避免地出现:①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未置可否,只表示理解,却并不认同,觉得自己的观点也不错,并进一步寻找维护自己原有行为观念的环境与社会支持,与教师的要求分歧;②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持否定态度,充耳不闻,或在反感的心态下来个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使得教育管理毫无效果。

4、每个学生都是自由能动的个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在各自的无意识反应、情绪情感、思维定势、习惯倾向、直觉取舍等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学习和认知往往表现出缺乏逻辑性、计划性、系统性和明确目的性,处于无序状态又缺乏良好的理性控制。这决定了教师无法在全理性教育中来完整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理性要求。

(二)开发和利用非理性因素的原则

研究表明,知觉的选择性使人们在感受和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凭兴趣情绪或直觉选择信息进行头脑中的加工。因此,纯理性教育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理性教育理念的补充,本文强调开发学生自身的非理性资源,赋予教育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形式。教育教学中非理性因素的开发应遵守以下原则:

1、情理统一原则。学生的认知活动是欲望与情绪高度统一的过程,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理智与情感等统一的原则。若仅强调明确的道理和严密的逻辑而进行理性认识,是必夸大理智的作用,不仅会导致方式方法的简单呆板而事与愿违,更会使学生的学习紧张无效而天性泯灭。相反,若只片面突出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或习惯定势等非理性方面,却又会使教育教学陷入盲目和混乱。“动之以情”的同时“晓之以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2、有意无意交织原则。教师要认真把握无意识认知的非理性特征及其与意识作用的相互转化特点,采用有意暗示和无意引导来完成感化和熏陶。如制定明确的学习生活规则的同时积极运用表彰和奖励来进行学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同时完成学习环境的布置;充分利用理性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深入挖掘隐蔽课程的积极功能等等。做到有意学习与无意接受水乳交融。

3、相互尊重与愉悦体验原则。它要求师生之間、同学之间形成宽松和睦与自主互重的人际关系。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把学生视作在人格和思想感情方面都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充分尊重并信任他们,根据学生情绪状态选择适当的时机,或创造情绪时机,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感觉到心情舒畅时才能启动无意识学习,进行有意学习时心理活动才能张驰相济,学习之后,情绪体验也能够迅速恢复为愉悦并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4、非说理性心理调节原则。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非说理的心理调节就是要:(1)把握适当的心理距离造成感召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有适当的心理距离。注意做到:间歇:有意识地时亲时疏,若即若离。等距:泛化关注,平等对待不存偏爱,避免整体信誉遭到破坏和引起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正面:不过分坦露自己或把一切亮给学生,教师只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而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有别:师生有别,师生交往不能太随便,不是特别需要不套近乎,否则会误导学生。(2)把握适当的情感成份,造成亲和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不只是爱,更应该有喜、怒、哀、乐等形式,一个有情有义的典范所生成的亲和力能使学生放弃错误的抗争。(3)表现适当的回报需求,造成牵引力。从职业化角度来讲,学生受教育影响的效果可看作是对教师的回报。争取适当的“回报效应”,可以诱发学生的警觉和自律。

参考文献:

[1]卢卡奇.理性的毁灭[M]王玖兴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2]张颖清 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现代科学[M]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1

[3]丁江林 重新认识学校教育中的非正式群体[J] 职教通讯2002,(3)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与社区文明结合的探索
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的探析
达斡尔族曲棍球学校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尼尔的生命化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