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也要牢守“边界意识”

2017-07-18文丨张连洲

遵义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关系网党的纪律公款

文丨 张连洲

党员干部也要牢守“边界意识”

文丨 张连洲

资深时评人,湖北省作协会员

众所周知,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的横空出世,已沦为电子商务与官场腐败苟合的又一个“温床”。禁止党员干部违规收微信红包, 禁编织“关系网”,这无异是给党员干部套上“紧箍咒”,加了一把安全锁。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也是公共空间,党员干部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言论观点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党员干部究竟该如何使用微信?最近,一些地方和部门给出了答案,出新规为党员干部在微信上的行为划了红线,戴上“紧箍咒”。浙江省委办公厅近日发布“党员干部微信微博行为十条戒律”,其中包括“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拉票贿选”、“不违规收受微信红包”等。

在以往,每逢重大节日,也是公款送礼的“旺季”。不可否认,针对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中央禁令频出,严防重管之下,很少有人会明目张胆地顶风违纪。与往年相比,公款送礼的现象确实明显减少。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送礼已由“地下”转入“线上”,一些单位或官员明修网购、微信栈道,却暗度公款送礼陈仓,与中央禁令“躲猫猫”。这次多地禁止党员干部违规收受微信红包和编织“关系网”,表明已将反腐的触角,延伸到了“线上”。

众所周知,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的横空出世,已沦为电子商务与官场腐败苟合的又一个“温床”。首先必须承认,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如果以公款形式出现,便是公款送礼的一种变异,是新发现的一种“微腐”脓疱。所不同的是,过去公款送礼,必须亲自“送货上门”;如今摇身一变为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后,公款送礼通过网购、微信等方式进行。

事实上,一些单位或官员利用网购和微信的方式进行公款送礼,看中的就是其更具隐蔽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礼尚往来,而且是在网上进行,省去了为送礼而车马劳顿,不易暴露“目标”;再者,送礼者与收礼者,无须“零距离接触”,不显山不露水,不易被人抓到现行;特别是,电子礼品通过网购之后,实际上由快递公司担负起了公款送礼的“重任”,而快递是一种正当的有偿服务,一般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干涉。可见,公款送礼,形式的变化,比内容的变化更可怕。

早在2014年9月,中纪委就将微信红包和电子礼品等列入“反四风”查处范围,显然已经洞察到了公款送礼形式的这种变化,并开出了“药方”:狠刹公款送礼歪风,必须从源头抓起。而这个源头不仅在“地下”,而且在“线上”;网购和微信,便是公款送礼的“线上”源头之一。这就要求纪检、工商等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电商、微信等平台的监管,重点把握网购、微信两个关键环节,严防网络成为官场腐败的又一个“出口”。

禁止党员干部违规收微信红包,禁编织“关系网”,这无异是给党员干部套上“紧箍咒”,加了一把安全锁。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也是公共空间,党员干部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言论观点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党员干部不像普通百姓,微信上可以随便一点。党员干部的言论应有“边界意识”,严守党的纪律是每一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观点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评头论足不可随便,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违规收微信红包是违纪甚至违法行为,拉帮结派,编织“关系网”,热衷于搞团团伙伙、山头主义那一套。本该清爽、规矩的交往关系,染上了很多铜臭味、市侩气。这是严重的违纪行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一个党员干部的微信行为,既是其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反映,也是对“四个意识”的检验。作为党员干部,微信交往之中也要见党性,交往之中也应有纪律。

猜你喜欢

关系网党的纪律公款
中央执行委员会二十六号训令
——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严明党的纪律强调“三性”“四要”
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开会的不同版本
中央纪委印发《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