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粮生料酿酒工艺的研究

2017-07-18王洪罗惠波廖玉琴邓露刘蔺罗广

中国酿造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料酿酒高粱

王洪,罗惠波,2*,廖玉琴,邓露,刘蔺,罗广

(1.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2.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

多粮生料酿酒工艺的研究

王洪1,罗惠波1,2*,廖玉琴1,邓露1,刘蔺1,罗广1

(1.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2.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自贡643000)

以生料曲为糖化发酵剂,大米、玉米、高粱为原料混合发酵进行生料酒的酿制。研究了发酵温度、pH、水料比、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大米∶玉米∶高粱=6∶1∶3,发酵温度31℃,pH 5.5,水料比2.5∶1,加曲量1%,在此条件下,出酒率为75.0%(55°计)。

生料酿酒;多粮;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生料酿酒技术的研究始于日本,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我国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迅速,到80年代达到高潮。生料酿酒免去了传统酿酒时对粮食和辅料的蒸煮、上甑、摊晾等繁琐工序,并且因能节约能源、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出酒率、操作简单、可进行工业化生产而受到国内外酿酒企业的青睐。目前,生料酿酒工艺主要分为固态法和液态法,但液态法是主流形式[1];用于生料酿酒的粮食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红薯等[2-5],酿酒行业有“高粱酿酒香、玉米酿酒甜、小麦酿酒冲、大米酿酒净、糯米酿酒浓”的说法;生料发酵技术不仅广泛用于白酒、黄酒、清酒的生产[6],而且也用于食醋、单细胞蛋白饲料、生料甜酒曲的制备[7-9],蒸馏剩余酒糟因富含营养物质也可回收利用作为饲料、酿醋等[10];但由于生料酒香气单一,口感单薄不协调,为大规模推广带来困难。目前大多数生料酒厂使用单一的粮食酿酒,由于其物质营养成分单一,微生物代谢产物少,使得酒质较差。本试验通过大米、玉米、高粱混合用于生料酿酒,以期提高酒香,使酒体口感醇和协调,并通过优化其工艺,提高出酒率,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大米、玉米、高粱:市售;生料曲:丽水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酸、乙酸钠(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不同pH缓冲溶液的配制:参照国标GB/T 603—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配制,用pH计校正。

1.2 仪器与设备

ZWYR-D2403型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STARTER2100型实验室pH计: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800Y型多功能粉碎机:铂欧五金厂;Alcomat Super酒精度测试仪:意大利盖博分析仪器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粮食配比

大米粉碎过40目筛,玉米粉碎过60目筛,高粱粉碎过100目筛,将总粮为50 g的三种粮食的不同配比组合(大米∶玉米∶高粱,每种粮食至少要占一份,所占份额为整数,且三种粮食所占份额总和为10,如1∶1∶8,2∶1∶7等)加入三角瓶中,在水料比3∶1(mL∶g)、介质pH4、加曲量0.7%、温度30℃条件下摇床发酵8 d,每天混匀(170 r/min,15 s)3次,测定最终出酒率,并筛选出酒率最高的一组粮食配比,用于后面的发酵试验。

1.3.2 多粮生料酿酒的单因素试验

将50g总粮加入三角瓶中,控制发酵温度30℃,加曲量0.7%,水料比3∶1,在pH值分别为3、4、5、6、7条件下摇床发酵8 d,每天混匀(170 r/min、15 s)3次(下同),得到出酒率的变化情况;控制加曲量0.7%,pH4,水料比3∶1,在发酵温度为28℃、30℃、32℃、34℃、36℃条件下发酵8 d,得到出酒率的变化情况;控制水料比3∶1,pH4,温度30℃,在加曲量分别为0.5%、0.7%、0.9%、1.1%、1.3%条件下发酵8 d,得到出酒率的变化情况;控制发酵温度30℃,pH4,加曲量0.7%,在水料比为2∶1、3∶1、4∶1、5∶1、6∶1条件下发酵8 d,得到出酒率的变化情况。

1.3.3 多粮生料酿酒工艺的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发酵温度、加曲量、pH、水料比与出酒率的关系,每天摇床混匀(170 r/min、15 s)3次,发酵8 d。采用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出酒率为指标,以期得到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 多粮生料酿酒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s for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of liquor-making with uncooked multiple-grains

1.3.4 测定方法

醪液酒精度的测定:按照参考文献[11]的方法测定;发酵液pH的测定:pH计测定。原料出酒率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粮食的最佳配比

粮食是微生物主要的碳源、氮源、营养源等物质来源,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所需。不同种类粮食的淀粉、微量元素等含量不同,最终导致出酒率也不一样。不同粮食配比的出酒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随着混合粮食中大米比例的增加,出酒率也随着增加,当到达最高点后又缓慢下降,当配比为大米∶玉米∶高粱=6∶2∶2时出酒率最高为71.7%;在大米份额相同时随着高粱份额的减少,出酒率有增大的趋势,说明高粱在微环境中对微生物代谢有一定负影响,可能是高粱壳中色素和单宁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配比为6∶2∶2时所得酒生玉米味过重,影响了整体感官,所以取出酒率次高的粮食组合,此时出酒率为71.6%,配比为6∶1∶3,此时粮香优雅,口感舒适。因此以大米∶玉米∶高粱=6∶1∶3进行后续试验。

图1 粮食配比对出酒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grains ratio on liquor yield

2.2 单因素试验

2.2.1 介质pH对出酒率的影响

介质pH影响糖化酶酶解效率和酵母菌的代谢,发酵体系中适合的pH环境能较好的平衡糖化、酒化、酯化等生化反应,使得生料酒香气浓郁,口感协调,出酒率高。介质pH对出酒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介质pH对出酒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H on liquor yield

由图2可知,出酒率在pH为3~5时,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且增加显著(P<0.05),在pH值为5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出酒率为71.2%;当pH>5时,出酒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缓慢降低,最低点出酒率为68.6%;因此选择最佳pH值为5。不同于先前研究者[3]得到的最佳pH值为4,可能是由于本试验用的生料曲不同,该曲中的糖化酶能在pH=5时也能和其他酶系和酵母菌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且发酵底物为混合粮食,不同于单一的粮食发酵,混粮可为酵母菌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前体物质,有助于酵母的生长、代谢;若生料酿酒能在相对高的pH环境下进行,将更容易进行工业化生产,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发酵罐的酸腐蚀损失,但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杂菌污染可在发酵前期添加一定量的抑菌剂[12]。

2.2.2 发酵温度对出酒率的影响

发酵温度对酵母的影响较大,适宜的发酵温度能提高酵母的代谢能力,提高出酒率和增加酯类物质的含量;发酵温度对出酒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发酵温度对出酒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liquor yield

由图3可知,出酒率在发酵温度为28~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到达30℃时取得最大值,出酒率为71.4%,当发酵温度高于30℃时,出酒率随着发酵温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在32~34℃时差异不显著,但当温度高于34℃时出酒率显著下降(P>0.05),说明此时已经开始不适合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因此选择最佳发酵温度为30℃。醪液的颜色也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逐渐加深,可能是高粱壳中的色素和单宁大量的溶于发酵液中[13],一定量的单宁和色素能抑制酵母的生长,这也是酵母菌不适合生长代谢的原因之一。

2.2.3 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

加曲量的多少可以改变发酵速度和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曲量的增加发酵速度和出酒率也相应提升;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当加曲量为0.5%~0.9%时,出酒率随着加曲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这是因为当加曲量很少时,发酵体系中的酶系和酵母浓度小,不能充分糖化底物发酵产乙醇,致使出酒率低。当加曲量为0.9%时达到最大值为71.3%,当加曲量>0.9%时,出酒率随着加曲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这是因为曲量加大后,高浓度的酶吸附在淀粉颗粒上会改变其分子结构,使后续利用困难,最终导致出酒率下降。因此选择最佳加曲量为0.9%。

图4 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starter addition on liquor yield

2.2.4 水料比对出酒率的影响

水料比决定着发酵液中淀粉的浓度,对出酒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水料比对出酒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

图5 水料比对出酒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water-material ratio on liquor yield

由图5可知,当水料比为2∶1~3∶1时,出酒率随着水料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当水料比为时3∶1时达到最佳出酒率,为72.1%。但当水料比>3∶1时,出酒率随着水料比的增大而急剧减少,当水料比为6∶1时出酒率达到最低为65.5%。因此选择最佳水料比为3∶1。在先前的一些研究中,生料酿酒水料比一般为3∶1,但根据粮食种类、粮食粒度、发酵工艺不同,会导致相应的水料比的不同[14-16]。

2.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加曲量、pH、水料比、温度为因素,以出酒率为考察指标,进行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正交试验所得出酒率最高的最佳组合为A4B4C1D3E2,此时出酒率为74.1%,而从加曲量、pH、水料比、温度这4个因素的平均出酒率可得优化组合为A4B4C1D3E3,通过试验得到其出酒率为75.0%,即最优组合为加曲量1%,pH5.5,水料比2.5∶1,温度31℃;由各因素的极差可知,对出酒率的影响大小为水料比>pH>加曲量>发酵温度。

表2 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Table 2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s for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表3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s results

由表3可知,水料比(2.5∶1~4∶1)对出酒率影响极显著(P<0.01),说明水料比比其他3个因素对出酒率影响更大,发酵温度(29~32℃)对出酒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加曲量和pH对出酒率影响显著(0.01<P<0.05)。由此可知,在多粮生料酿酒中应多关注水料比,但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协调好4个因素才能得到好品质的酒和较高的出酒率。

3 结论

生料酿酒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多粮混合发酵为提高酒的风味和出酒率提供了一条思路,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1℃,pH5.5,水料比2.5∶1,加曲量1%,在此条件下出酒率为75.0%。此优化条件下更容易进行高密度的工业化生产,提高出酒率,且能减少发酵罐的酸腐蚀损失,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若能像啤酒那样进行全机械化全控发酵,将会得到品质更稳定,成本更低的生料酒。但由于发酵环境pH较高,要严格控制杂菌的污染。

[1]兰文忠.生料酿酒工艺相关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70-71.

[2]李聚森,张爱民,江军山,等.生料酿酒直投复合菌制剂用于生大米酿酒过程中的发酵特性研究[J].中国酿造,2009,28(1):93-95.

[3]王瑛,喻恩森,张捷,等.玉米生料酿酒工艺优化及设备选型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21):5230-5233.

[4]高阳,谢立娜.高粱生料酿酒工艺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17):172.

[5]颜智叶.特香型大曲主要酶类的初步分析[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6]张春林.泸州老窖大曲的质量、微生物与香气成分关系[D].无锡:江南大学,2012.

[7]宋娜,刘学文,胡海宾,等.生料液态酿酒工艺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8,27(24):47-50.

[8]阮彩彪,何建,李文华,等.生料发酵技术应用概述[J].中国酿造,2010,29(1):4-8.

[9]张红霞.PLFA对清香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及产酯酵母的筛选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10]魏群,王晨烨.生料酿酒酒糟的综合利用现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5(3):68-70.

[11]田殿梅,霍丹群,张良,等.3种不同品种高粱发酵酒糟及基酒品质的差异[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7):74-78.

[12]张涛.嗜杀酵母的选育及其在低碳模式小曲中的应用[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13]潘训海.从高粱中提取红色素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3(15):74-75.

[14]孙志栋,许丽娜,陈国,等.生料法黑糯米保健酒酿造工艺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2010(3):98-103.

[15]李学英,谢俊彪,毛继荣,等.细微玉米粉的生料发酵[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10):180-183.

[16]刘文信,刘辉,郭福阳,等.几种干物浓度下玉米混合粉生料发酵的比较与探讨[J].酿酒,2013(2):55-57.

Research on the liquor-making technology with uncooked multiple-grains

WANG Hong1,LUO Huibo1,2*,LIAO Yuqin1,DENG Lu1,LIU Lin1,LUO Guang1
(1.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Engineering,Zigong 643000,China; 2.Liquor Making Bio-Technology&Applic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Zigong 643000,China)

UsingQumade by uncooked materials a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starter,Baijiuwas produced with the uncooked materials of rice,corn and sorghum.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pH,water-material ratio and starter addition on liquor yield were researched.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s the optimum technology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ed:rice∶corn∶sorghum 6∶1∶3,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31℃, pH 5.5,water-material ratio 2.5∶1,starter addition 1%.Under the conditions,liquor yield was 75.0%(55°).

liquor-making with uncooked materials;multiple-grains;technology optimization;orthogonal test

TS261.4

0254-5071(2017)06-0038-04

10.11882/j.issn.0254-5071.2017.06.008

2017-02-16

四川理工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y2016003)

王洪(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

*通讯作者:罗惠波(1969-),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

猜你喜欢

生料酿酒高粱
黄磷渣对水泥生料分解和煅烧过程的影响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金秋时节高粱红
生料配料影响因素及调整措施分析
水泥生产线生料磨协同脱汞及其后烟气汞形态分布研究*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更 正
浅析窑灰对熟料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