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老头真帅

2017-07-18陈晶张日雨

美食 2017年7期
关键词:菜谱藏书祖母

文/陈晶 图/张日雨

那老头真帅

文/陈晶 图/张日雨

陆义宏(中国烹饪大师),1973年起创建 “知味斋工作室”,从事菜谱收藏工作,从未间断,馆藏图书4000余册,2005年在江苏综艺频道影视中心《开心厨房》栏目任美食总策划,2010年至今在镇江电视台做美食栏目。对收藏美食资料的人士无私提供详尽信息,使饮食文化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弘扬。

陆义宏剃掉了两边的鬓角,中间是蓬松刘海,规规整整地朝着一个方向斜着,单看发型,倒和现在有些小女生迷恋的港台或者韩流明星有些相似。天然的黑白混色无比自然,显然是细心修整过的样子,一丝不苟,据说这是流行的斜庞克发型。

庞克一词怎样听来都和眼前这位眼角有细微皱纹的男士无关,却也并不觉突兀,只觉得有种恰如其分的帅,连鬓角濒白的发根都那么妥帖。若非事先早有联络,根本猜不出他的职业。

陆义宏的年轻时代和当时的大多数人没什么分别,高中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工厂里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钳工。在他那个书香世家里,他似乎是个异类,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兄弟姐妹皆是大学生,只有他,高中学历而已。在他的内心深处,多少是自卑的,起码当时是这样。而他的血脉基因,是爱书的,当时到现在,一直是这样。

起初,年轻的他并没有为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人生目标,也没有做过些许关于未来的规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家分配了工作后似乎就一眼望到了头,从一而终,再无变化。

人生总有转折,不在预期之内的转折,甚至在当时他和他的全家都想不到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会成为改变整个人生轨迹的转折。

陆义宏祖籍浙江,幼时从上海迁入镇江和祖母一起生活。老人因患气管炎,怕油烟呛,上初中的他早早地揽起了厨房内的家务。无奈刚起步的厨房少年做出来的饭菜大多不合祖母的口味,于是常去新华书店找菜谱看,记下做法,回家依着步骤一点一点地学,手艺渐渐好了起来。

这样一做就是好几年,他从去书店蹭菜谱慢慢发展成了买菜谱,又从买菜谱发展成了只要是与美食相关的书籍,他就收入囊中,上学时用零花钱,工作后用工资,结婚后跟老婆报备,有专项资金专门用来买书。

从前去书店或者旧书摊,如今网络书店成了他的新战场,不论是坚持下来的旧书店还是现在的网络书店,但凡有卖美食相关书籍的,一旦来了新货或是收到了难得的旧书,头一个电话就是通知他,人人都知他爱书成痴。

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起于自己祖母的爱好竟然可以持续至今,并且因此改变了此后的全部人生轨迹。

他对于烹饪的热爱已经远远不止于搜集书籍,武侠小说里常用的“偷师”也被他一并学了去,闲下来的时间里,他摸到住家附近的饭店里打下手,脏活累活通通揽上身。精诚所至,店里的大厨怜其辛苦,破格将这个毫无专业基础却诚心诚意的 “勤杂工”收为自己的编外徒弟,店里教店外练,师傅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哪里有厨艺培训班,他就想办法去哪里参加,哪里有美食大赛,他就去哪里做义工,哪里有厨艺讲座, 他就去哪里旁听。去外面吃饭的时候,瞅见哪家饭店有不同于别家的特色,他便找到大厨好一番 “死缠烂打”,不讨到经验不拿到资料就誓不罢休,哪怕只拿到一张菜单,他都如获至宝。

40多年的收藏,让陆义宏的家里似乎除了书还是书,他甚至算不清自己为了书投入了多少钱财。早先住在单开门的老式民居里,从一排书到两排书再到渐渐放不下。境况转好后不得不搬家,搬家时单单是搬书就装了整整三大车。新房子没有过多的装修,尽量就着层高放书柜,只为了能够给他的藏书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5000册(件)影音书籍,10个书柜, 4面墙,上至清朝下至现代,川鲁粤苏,法意美德,冷热煎煮,古文白话,铅印油印,历代名筵,宫廷秘方,盲文书籍,火车菜单,他收书不是为了收藏而收藏,更不是为了增值,而是出自真心热爱。那些孤本,那些他不远千里人力背回的贵价套装书和那些平凡的旧版书他都一视同仁,每一本都被好好地安置在书架上,或立或卧,把本来宽敞的屋子都挤得满满当当,一眼望去,那么多的藏书,就是放在教授家里也觉得甚是夸张,何况这五千册可是一水的专业书籍,这规模也不是不分种类的同体量藏书可比拟的。

他的书房名之 “知味斋”。不论相识与否,不论职业出身,只要你有需求,都可以到此借阅书籍。这间私人的饮食文化菜谱收藏馆,被列入江苏省地方志修编的《饮食卷》。

得此书斋,人生足矣。和他相交甚好的专栏作者陈忠明老师曾经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于 “知味斋”的喜爱,这么多珍贵的资料,短短的一两天怎能够?恨不能在这书斋里呆上十天半个月才好。

“知味斋”的出现,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诸如陈忠明老师一样的大师级朋友,还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他的人生在中年之后产生了不可预知的改变,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为爱好烹饪,他的本职工作从钳工一跃而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领域的工作,在中国旅游工艺品镇江展销馆负责旅游接待,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好工作。

因为爱好藏书,11年前,当时的江苏综艺正在筹备一档叫做《开心厨房》的节目。招募编导的节目组在扬子晚报上看到了一篇豆腐块的文章,讲述的就是陆义宏和他的菜谱王国,看中了他强大的知识储备,便邀请了这个毫无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做了节目的编导。

而到了近几年,镇江电视台的节目组又让陆义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了一档美食节目的主持人,从编导到主持,陆义宏一手掌控。从前他为了自己的祖母学做菜,如今,他教别人的祖母做菜。

从钳工到旅游接待人员到节目编导再到主持人,这个跨度有点大。

2014年,他的新节目更名为《健康保和堂》,年过半百的他和美女搭档一同出现在画面上,他们之间有种极为舒服的状态,不抢眼也不无趣,美女的活泼娇俏和陆义宏的温柔意外地合拍。

所谓温柔, 指的不仅是陆义宏的性格,还有他的态度。藏书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谈论一本书的好坏,因为“同样一种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存在所谓的正统,自己说到底是个包容派,擅长的是包容并蓄。”所以他只学习,不评判,这是他对藏书的温柔。

做节目之后,体谅其他的工作人员,主持时的文稿全部都是由他自己组稿,这是他对节目组的温柔。

在他看来, “民以食为天” 应当改成 “食以民为天”, 所以刀鱼、鲥鱼、绿头鸭这样基本不再出现在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如果被作为节目中的食材出现, 简直就失去了节目原本的意义。而他信奉的 “不时不食” 的原则,因为技术的发达被更多的人忽略,但他依然在做节目之前,尽量避免让大家去买那些非时令的菜,引导受众按时令买菜,所谓“不时不食”,是他对观众的温柔,不动声色。

看他现在又酷又帅又新潮的样子,和旧照片里的年轻模样相去甚远,年轻时的他,衣着普通,眉目端正,棱角不甚分明。回望对比, 现在的他在同龄的人群中简直有点风华绝代的意思。并不是原来的模样不好,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反而越来越帅,那些因动荡着学艺而底气不足的状态被如今的淡定儒雅所取代,原来,所谓帅哥,也可以是由时光雕刻而成。

醉心于烹饪这么多年,他只以 “菜虫”、“票友” 自称,从不自夸,只把自己划在烹饪界的业余爱好者范围。若不是身为好友的宴春吴总爆料,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早已通过一级一级的考试, 把身为一名专业厨师的职称都考到了手,他是中国烹饪大师,镇江烹饪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点评员……即便是繁忙的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天抽出两小时专门用于看书研究,对高技术心存敬意,从不以专业自诩。以业余自居,却以专业自觉。

他家的门口有一个大大的旅行箱,不禁随口问了句,以为是要出门旅行。却被告知那是他每天随身出门的箱子,锅碗瓢盆,厨师套装等等,足足有40斤重,做节目的这一年就一直跟着他走,时刻在门口整装待命。

好像他的状态,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

“除了喜欢还是喜欢,没有其他理由。”

当你看到一个在电视里游刃有余谈笑风生的主持人,走在街上不断被陌生人认出,和陌生人问好。当你看到他的一对龙凤胎孙儿孙女已经步伐稳健承欢膝下,当了爷爷的人,虽然两鬓斑白,却腰板挺直,精力充沛,依然如少年般奔跑在逐梦路上。

如果你有机会和他面对面聊一会,就会由衷感慨,那老头可真帅啊!

猜你喜欢

菜谱藏书祖母
桂花
伦明藏书思想比较研究
祖母家的夏天
小毛驴藏书
菜谱
菜谱中的黑米粒儿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说话之道
模范邨
——给祖母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