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范例不妨这样运用

2017-07-17王微微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

王微微

摘要: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中文的能力。教师应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方法上,并针对学生在实际表达中暴露的不足,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本文提出把握结构,整体感知;紧扣语言,辨析感知;依托事例,深入洞察这四种方法,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范例 整体感知 辨析品味 深入洞察

一、把握结构,整体感知,突显中心

《学会合作》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作者借助生动典型的事例、精密严谨的论证表达某种观点,尤其在文本内容选择和表达构思等方面作者紧扣主题、突显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把握认知结构,感知作者围绕主题选择素材、谋篇布局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课题《学会合作》提出质疑:“作者紧扣课题描写了关于‘合作的哪些内容?”借助这个问题,教师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内容的感知上,并进行总结提炼。然后,教师引领学生针对三部分内容划分段落,并板书。但至此,整个感知环节仍停留在理解层面,教师没有真正从作者的创作思维出发,洞察作者设置的匠心。接下来,教师利用板书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围绕‘合作,作者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说理,这样有助于突显文章中心吗?”学生经过感思,逐步意识到:“写‘什么是合作旨在让读者了解合作范畴,为后续的深入说理奠定基础;写‘为什么合作是要明确合作价值,突出文章的写作意义;写‘怎样合作是读者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文章的核心。”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借助对文本结构的整体性感知,不仅可以让学生解构文本的设置,而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如此设置对于突显文本表达中心的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二、紧扣语言,辨析感知,突显中心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关注语言,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深入辨析感知的基础上,明晰文本语言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充分关注文本语言与文本中心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作者在词语运用过程中的匠心独运。

如在《学会合作》第二自然段作者阐述“为什么要合作”时,教师可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通过排比句式列举了多种职业,突显合作的重要性,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紧扣两个“一起”、两个“共同”等核心词语,聚焦在文本语言和表达中心的内在联系上,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在运用语言阐述道理时看似漫不经心,其实蕴藏深刻用意。学生只有真正理清文本语言表达的细节,才能感知语言对表达中心的真正价值。

文本中心的表达不仅在于内容选择和结构设置上,更应突显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上,这也是训练学生紧扣中心进行表达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关注易于被忽视的语言内容,将教学关注点聚焦在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内容上,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主题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依托事例,深入洞察,突显中心

作为一篇说理文,离不开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教师只有将说理与事例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思维冲击波,产生令学生信服的说理力量。

在《学会合作》中为了突显“如何合作”这一核心,作者选用了两个事例。笔者先带领学生从单一事例入手,体悟两个事例對展现中心所起的作用。在深入阅读后,学生形成认知:“第一个事例旨在强调有统一的目标,成员间要具备写作精神;第二事例强调心中想着他人和集体,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事实上,学生感知每个事例在突显中心所起的作用后,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的使命就此结束。每篇说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并不是割裂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运用整合联系的眼光审视这些事例时,教师要引领学生从中发现两个事例的共通性,即从第一个事例可以得出第二个事例的观点,从第二个事例也可以得出第一个事例的观点。为了引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运用一个事例而非要用两个事例?”学生提出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听者以聆听的方式展现,难以接受高强度、高信息量的资源,作者如此选用事例,一方面,尊重了听众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借助更多典型事例强调合作方式无处不在。

教学中,教师紧扣事例的说理价值和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说理的价值和重要性,并在深入洞察中感知其对突显中心起到的作用。

总而言之,紧扣中心进行材料选择、结构设置和语言表达是写作练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紧扣教材的典型文本,展开教学,为学生表达的认知需要服务。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感知”不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步骤